一、延安抗战时有铁路吗?
抗日战争时期为1933年至1945年,那个时期延安没有铁路,也没有火车站。延安至西安的铁路建设始于八十年代,建成通车为九十年代初。经历了蒸气列车到电气化列车的换代。现在已有普通铁路、高速铁路、第二条西安至延安的高铁正在兴建中。
二、保卫延安是抗战片吗?
是的!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首先,它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三、抗战时期延安有多大?
整个抗战期间,随着边区经济的发展,陕甘宁边区人口增加迅速,据统计,1937年到1945年,边区共接收了由河南、宁夏、山西、河北等移来的移民人数达29万人,多数移难民转化为边区的农业人口。这其中,延安县是陕甘宁边区安置移难民最多的县。1937年,延安县的户口是7073户,人口33705人,到了1942年,户口增加到16446户,人口增加到64292人。
1941年边区总人口为135万,1946年增长为159万,这159万中尚不包括部队、机关、工厂、学校人数。至1946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委员会提供的确切统计资料显示,延安市区老百姓人口总数为1.237万人,比1937年时增加了四倍,陕甘宁边区人口总数为159.395万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在5%~20%。为发展经济生产和建设革命队伍提供了可靠而有力的保障。
四、抗战时期延安是什么?
延安在抗战时期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主要是指全国众多爱国知识青年不断奔赴延安,成为一段现象级的历史记忆。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知识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而延安坚决的抗战态度和战场表现成为爱国之士心向往之和行之所向的聚集地。当时,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是抗战最高领导机构,但抗战态度和抗战表现有时不如人意,而我军战线相对更窄,力求每战必胜。延安地处偏远的西北,地理上的劣势反而成为传播上的优势——对广大爱国青年形成了半知半解的神秘感、新鲜感和向往感。
主观上,我方对爱国知识青年进行了有力争取。毛泽东强调:“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党有军有,治之可以理解,“国”在哪里?治啥?所以,提到“治国”的高度就耐人寻味了,可见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另一个要人也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现在各方面都在抢知识分子,国民党在抢,我们也在抢,抢慢了就没有了”。说这话的何许人也?陈云,身居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要职。后来担任毛泽东大秘近20年之久的田家英,就是几万奔赴延安的爱国知识青年中的佼佼者之一。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媒体特别是外媒的贡献。1937-1941年,诸多国内友好人士和外媒记者访问延安,绝大多数人对延安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在这些报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没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风,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延安近乎完美的形象,与国统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广大爱国青年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爱国知识青年绝大多数都是国统区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往往激进,对“解放区的天,明亮的天”自然十分向往,而且不少学生家境不错,有经济条件前往“朝圣”。在这条“朝圣”之路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成为非常重要的中转站。
五、抗战时期延安有多少学校
抗战时期延安有20多所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等
六、抗战时期延安有汽车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也是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之一。虽然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延安还是有一些汽车的。
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在延安最早的汽车是 1939 年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的两辆卡车,随后又从苏联进口了一些汽车。这些汽车主要用于军事和运输物资,也用于领导人的出行和办公。
此外,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有一些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捐赠的汽车,也被用于延安的交通运输和办公。
虽然当时的汽车数量不多,但是对于延安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七、抗战时期延安为什么安全?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需要看下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因素,当时日本国内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狂热,日本政府为了缓解国内压力,便把矛头指向了周围国家,想要通过侵略战争的形式,大肆掠夺他国资源,以满足国内的需要。
这就也很好理解,日本为何首先要占领东北三省了,因为那里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日本侵占之后,不仅可以满足粮食上的需求,战争需要的能源也都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在这一点上,延安是完全不具备的。因此日本就不可能把主要兵力集中攻占延安。
其次,在日军眼中,国民党才是最主要的对手,毕竟统治国民政府的是国民党,因此只要打败了国民党就算打败了中国。所有日本先后派出重兵与国军交战,比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血战台儿庄,常德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基本上对手都是国军。也就是日本当时对八路军是轻视的。
最后一点就是延安特殊的地理位置,日军想要攻占延安 ,只有两条路线可以走,第一条是从西安方向,由南向被入侵,不过西安对于国民党尤为重要,那里是重庆的门户,蒋介石派胡宗南40万重兵在此把守,日本想要攻占肯定要付出惨痛代价。这对于兵力和补给线都不充足的日本,肯定是行不通的。
八、抗战时期延安冬天如何取暖?
在山上打材用来取暖,除了打柴取暖以外,还挖窑洞,把木材打回来放入窑洞,再把它们烧制成木炭,用束取暖,这样取暖无烟。
九、八年抗战有多少人奔赴延安?
1938年,抗战最艰难的岁月。这一年, 《西行漫记》掀起一股热潮,并在春夏达到高峰。据统计,就在这一年5月至8月,由川入陕到达延安的青年知识分子就多达2200余人。
他们都是谁?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统区、沦陷区、其他抗日根据地乃至海外,一大批爱国青年以宝塔山为指引,开启了“朝圣”之旅,潮水般地涌入延安。他们主要通过党组织和个人介绍,或者参加延安各类学校的招生考试奔赴延安,在1938年前后形成高潮。
据统计,这一阶段到延安的知识分子大约有4万余人,他们大多文化程度较高,初中及以上占了70%左右,还有像陈学昭、何穆这样的留洋博士。
抗日救国的共同目标,铸就了一代热血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信仰之路、理想之路。经过革命熔炉育英才,这些知识青年茁壮成长起来,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所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
十、抗战时期重庆电台发报延安能收到吗?
那个时期,中波发报,全世界都能收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