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铁和熟铁炒菜
饭店的锅一般都是生铁锅,生铁锅炒菜比较好
2. 生铁和熟铁炒菜的区别
铸铁炒锅是我们常说的生铁锅,生铁和熟铁的区别在于其含碳量的多少,熟铁锅通常由手工打造或者黑皮锻压而成,轻薄一些,生铁锅通常通过铸造而成,质地较硬。
熟铁锅传热快炒菜会更快,适合旺火快炒,生铁锅传热慢,纹路粗燥,也容易裂,因此最好还是使用熟铁炒勺
3. 生铁和熟铁炒菜哪个好吃
铁锅之所有有生熟之分,是因为熟铁在经过各种加热之后,自身的含碳量会相应的减少,使得硬度会增加,而生铁与熟铁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它的含碳量的多少,一般生铁含碳量是比较高的,熟铁的含碳量较低,至于两者之间有什么优缺点,或者说有什么具体不同的地方,我们需要具体来分析。
首先,生铁锅具有的优点就是传热比较均匀,当温度达到200℃的时候,生铁锅会散发出一定的热能,能够传递给食物,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它的传热速度会比较慢,锅环会比较厚,纹路也比较粗糙,所以很容易开裂;而熟铁锅则不同,它是由精铁铸造而成,所以杂质比较少,锅环较薄,锅内的温度也可以达到很高,传热速度快,外观也好看,但唯一的不足就是它是将火的温度直接传给食物的。
4. 生铁炒菜香还是熟铁炒菜香
相比较而言熟铁炒锅要好一些。
熟铁炒锅是用精铁锻造而成的,重量轻传热效率高,炒锅要经常颠勺,重量轻操作起来就方便很多,而生铁炒锅适合大食堂人多炒菜用,所以熟铁炒锅要好一些。
5. 生铁和熟铁炒菜锅哪个好
我们都知道,铁锅分为生铁锅和熟铁锅。那么,到底是生铁锅好还是熟铁锅好?
第一点,从节约资源上来看。熟铁的延展性能好,韧度高,能够把锅锻压得比较薄,熟铁锅传热快,而生铁锅比较脆,采用浇铸的工艺生产生铁锅,是没有办法生产得比较薄,生铁锅传热没有熟铁锅快,因此,熟铁锅要比生铁锅更好。
第二点,从日常清洁方面来考虑。生铁锅要比熟铁锅省事一点。在经常使用的情况下,只要不滥用洗涤剂彻底洗去表面油膜,炒菜之后做到及时清洗,生铁锅是不容易生锈的。但是熟铁锅就需要在使用完了之后洗刷干净烧干水分,或者是涂上油膜,否则比较容易生锈。
第三点,从导热性上来看。生铁锅传热普遍比熟铁锅传热慢一点,在散热率上比熟铁锅要高一点。因为在油炸食物的时候,生铁锅相比熟铁锅更不容易糊锅,油温也不容易过高,油温过高会导致食物焦化,因此选生铁锅会好点。
第四点,从生锈方面来看。生铁锅表面光滑度低,有微细缝隙,油炸食物时间长一点,就会在表面形成一层碳化物膜和油膜,一方面能够防止油温过高,另外一方面可以防止铁锅生锈。熟铁锅表面光滑,除非把食物炸糊锅了,否则是很难形成锅垢的。
第五点,从熬煮上面的来看。如果是专门用来熬煮的话,其实,还是选择生铁锅比较好。一方面,大型锅具的价格比较高,生铁锅比熟铁锅要便宜很多,熟铁锅不能做得太薄,否则会软会变形,因此价格比较高。另外一方面,大煮大熬往往锅里要接触大量盐酱醋之类的物质,容易腐蚀锅壁,在这种情况下,熟铁锅比生铁锅更容易生锈。
总而言之,生铁锅和熟铁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6. 生铁和熟铁炒菜哪个好
1、从省柴省燃气等节省染料和电力的角度来考虑 熟铁的延展性好,韧度高,传热快,而生铁锅脆,传热没熟铁锅快,因此,熟铁锅要好。
2、从日常清洁方面来考虑 生铁锅要省事一点。在通常情况下,只要不彻底洗去表面油膜,炒菜后及时清洗,生铁锅是不易生锈的。但熟铁锅需在用完后,要洗净并烧干水分,或涂上油膜,否则易生锈。
3、日常用来进行食物油炸的铁锅 生铁锅传热慢,在散热率上高。在油炸食物时,生铁锅不易糊锅,油温也不易过高,因此,选生铁锅好点。
4、铁锅防止生锈方面考虑 生铁锅,光滑度低,有微细缝隙,油炸食物时间长,表面形成油膜,一方面防止油温过高,另外一方面防止铁锅生锈。熟铁锅,表面光滑,除非把食物炸糊了,否则很难形成锅垢。
7. 家用炒菜铁锅熟铁还是生铁好?
铁锅有生铁锅和熟铁锅之分,生铁锅也称为铸铁锅,是选用灰口铁熔化用模型浇铸制成的,含碳量较高,传热慢,传热均匀,但锅环厚,纹路粗糙,也容易裂。熟铁锅也叫纯铁锅或是精铁锅,是用黑铁皮锻压或手工锤打制成,含碳量较低,具有锅环薄,传热快,外观精美的特点。
我们从材质和使用性能两方面谈谈两种锅的优劣。
1、材质方面
熟铁是指用生铁精炼而成的比较纯的铁。含碳量在0.02%以下,经过各种热处理后使自身的含碳量减少,硬度增加。熟铁锅通常由手工打造或者黑皮锻压而成的,锅会更轻薄一些;而生铁一般指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生铁锅通常通过铸造而成,质地较硬。
2、使用性能方面
熟铁锅更轻薄一些,它能直接把火的温度直接传递给食物,因为传热快,炒菜会更快,非常适合旺火快炒;而生铁锅传热均匀,当火的温度超过200℃时,生铁锅会通过散发一定的热能,将传递给食物的温度控制在230℃。缺点:传热慢,锅环厚,纹路粗糙,也容易裂。
但是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使用铸铁锅较好点。
8. 炒菜用生铁还是熟铁
铁锅多采用生铁制成,一般不会含有其他化学物质铁锅是目前最安全的厨具。在炒菜、煮食过程中,铁锅不会有溶出物,不会存在脱落问题,即使有铁物质溶出,人体吸收也是有好处的。 从材料上说,铁锅主要分为精铁锅和铸铁锅。铸铁锅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铁锅。 生铁锅是选用灰口铁熔化用模型浇铸制成的,传热慢,传热均匀,但锅环厚,纹路粗糙,也容易裂;精铁锅是用黑铁皮锻压或手工锤打制成,具有锅环薄,传热快,外观精美的特点。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使用铸铁锅较好点。 生铁锅具有一个特性,当火的温度超过200℃时,生铁锅会通过散发一定的热能,将传递给食物的温度控制在230℃,而精铁锅则是直接将火的温度传给食物。 但精铁锅也有优点,第一,由于是精铁铸成,杂质少,因此,传热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粘锅现象。第二,由于用料好,锅可以做得很薄,锅内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第三,档次高,表面光滑,清洁工作好做。 选购使用有诀窍 不管是生铁锅还是精铁锅,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和使用铁锅呢? 一“看”,看锅面是否光滑,但不能要求光滑如镜,由于铸造工艺所致,铁锅都有不规则的浅纹。有疵点、小凸起部分的一般是铁,对锅的质量影响不大,但小凹坑对锅的质量危害较大,购买时需注意察看。二“听”,厚薄不均的锅不好,购买时可将锅底朝天,用手指顶住锅凹面中心,用硬物敲击。锅声越响,手感振动越大者越好。另外,锅上有锈斑的不一定就是质量不好,有锈斑的锅说明存放时间长,而锅的存放时间越长越好,这样锅内部组织能更趋于稳定,初用时不易裂。 普通铁锅容易生锈,如果人体吸收过多的氧化铁,即铁锈,就会对肝脏产生危害,所以不宜盛食物过夜。同时,尽量不要用铁锅煮汤,以免铁锅表面保护其不生锈的食油层消失。刷锅时也应尽量少用洗涤剂,以防保护层被刷尽。刷完锅后,还要尽量将锅内的水擦净,以防生锈。如果有轻微的锈迹,可用醋来清洗。用铁锅炒菜时,要急火快炒少加水,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最后,,不宜用铁锅煮杨梅、山楂、海棠等酸性果品。因为这些酸性果品中含有果酸,遇到铁后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低铁化合物,人吃后可能引起中毒。煮绿豆也忌用铁锅,因为豆皮中所含的单宁质遇铁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单宁铁,并使绿豆的汤汁变为黑色,影响味道及人体的消化吸收。
9. 生铁炒成熟铁
我国炼铁始于春秋时代.那时候的炼铁方法是块炼铁,即在较低的冶炼温度下,将铁矿石固态还原获得海绵铁,再经锻打成的铁块.冶炼块炼铁,一般采用地炉、平地筑炉和竖炉3种.我国在掌握块炼铁技术的不久,就炼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态生铁,并用以铸成工具. 战国初期,我国已掌握了脱碳、热处理技术方法,发明了韧性铸铁.战国后期,又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铁范”(用铁制成的铸造金属器物的空腹器).
西汉时期,出现坩埚炼铁法.同时,炼铁竖炉规模进一步扩大.1975年,在郑州附近古荥镇发现和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场址面积达12万m2,发掘出两座并列的高炉炉基,高炉容积约50m3.西汉时期还发明了“炒钢法”,即利用生铁“炒”成熟铁或钢的新工艺,产品称为炒钢.同时,还兴起“百炼钢”技术.东汉(公元25~220年),光武帝时,发明了水力鼓风炉,即“水排”.我国古代水排的发明,大约比欧洲早1100多年.
汉代以后,发明了灌钢方法.《北齐书·綦母怀文传》称为“宿钢”,后世称为灌钢,又称为团钢.这是中国古代炼钢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
据〈中华百科要览〉记载:中国是最早用煤炼铁的国家,汉代时已经试用,宋、元时期已普及.到明代(公元1368~1644年)已能用焦炭冶炼生铁.在公元14~15世纪之际,铁的产量曾超过2000万斤,折合约为1.2万t.西方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约晚两个世纪,才达到这个水平.
总的来看,中国古代钢铁发展的特点与其他各国不同.世界上长期采用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和固体渗碳钢,而中国铸铁和生铁炼钢一直是主要方法.由于铸铁和生铁炼钢法的发明与发展,中国的冶金技术在明代中叶以前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