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的塑性优于高碳钢(碳钢的塑性随含碳量增

鑫锐电气 2023-01-17 20:44 编辑:admin 210阅读

1. 碳钢的塑性随含碳量增加而降低

因为奥氏体的含碳量比铁素体要高,但其强度、硬度不高,有良好的塑性以及锻压性能。

所有的碳钢都可以加热到奥氏体相区,碳钢指的是含碳量在0.0218-2.11%的钢材。而奥氏体的含碳量区间是0-2.11%,所以你加热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变,即体心立方向面心立方的转变,碳也都会融入到奥氏体之中,所以,所有的碳钢都可以加热的到奥氏体相区。

一些合金钢是没有奥氏体相区的,直接从α铁边城δ铁,不会发生γ(即奥氏体转变)。这种钢主要是加入了很Cr、Si、Al、V、Be等封闭γ相区的元素。

2. 含碳量对碳钢塑性的影响

含碳量的多少对钢的机械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强度越高,脆性增大,含碳量越低,硬度越低,强度越低,塑性增大。碳素结构钢分低碳钢丶中碳钢丶高碳钢,就是以含碳量高低来划分的,机械性能中的硬度,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3. 简述碳对钢的塑性影响

碳是决定钢的力学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大,塑性、韧性下降。当含碳量<0.77%时,随含碳量的增加,强度增加,而当含碳量>1.0%以后,强度反而下降。

碳素钢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种类,分别是:低碳钢——含碳量wc≤0.25%、中碳钢——含碳量wc0.25%~0.60%、高碳钢——含碳量wc>0.60%。

钢的制取都是一项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如今,钢以其低廉的价格、可靠的性能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筑业、制造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说钢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

4. 随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增加塑性降低

碳是钢铁材料的主要合金元素,因此钢铁材料也可以称为铁碳合金.碳在钢材中的主要作用是:

1.形成固溶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如铁素体、奥氏体组织,都溶解有碳元素;

2.形成碳化物组织,可提高钢的硬度及耐磨性.如渗碳体,即Fe3C,就是碳化物组织.其中以渗碳体为的作用最为明显,渗碳体是强化相,且渗碳体数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材料的强度、硬度就越高,但塑性、韧性也会随之降低.

5. 碳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碳是钢铁材料的重要组分。含碳量[表示为质量分数,符号为wo,或w(C)]的多少对钢铁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也正是由于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才能对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或改变其机械性能。通常把含碳量w(C)2%作为区别钢和铁的分界线。一般,钢的含碳量w(C)≤2%,但个别钢种,如高馅钢,含碳量会大于2%。含碳量w(C)<0.25%的钢种称为低碳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但其塑性和韧性降低。碳对钢的组织的影响主要是扩大Y相区,但因渗碳体的形成,不能无限固溶。在铁和Y铁中碳的最大溶解度依次为0.02%及2.1%。在钢中,碳可与基体元素铁形成碳化物,还可与钛、铌、锆、钒、钼、钨、铬、锰等形成碳化物,统称为化合碳。   铁碳固溶体中的碳、无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总称为游离碳。高碳钢经退火处理后也会有部分游离碳析出。在铸铁中,碳除了极少量固溶于铁素体外,大部分以游离(石墨碳)形态、化合形态或两者并存的形态存在。主要以石墨碳形态存在的铸铁,其断口呈灰色,故称为“灰口铁”,炼钢生铁中的碳大多以化合态Fe3C形态存在,其断口呈灰白色,故称为“白口铁”。化合碳和游离碳的合称为总碳量。游离碳不溶于酸,化合碳可溶于酸,利用这一特性可使两者分离。

6. 随含碳量提高碳素结构钢的强度塑性均提高对吗

碳素钢是近代工业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世界各工业国家,在努力增加低合金高强度钢和合金钢产量的同时,也非常注意改进碳素钢质量,扩大品种和使用范围。

碳素钢含碳量小于2.11%,除铁、碳和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碳素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降低。与其他钢类相比,碳素钢使用最早,成本低,性能范围宽 ,用量最大。

7. 碳钢的塑性随含碳量增加而降低的原因

     氧化钢和碳钢的区别主要在于合金的含量,如果说到碳钢的合金含量,它的这个含量是低于10.5%。如果是氧化钢,它的铬含量必须大于等于10.5%。虽然他们本质上有这些区别,但是也不能说哪种更结实。这里所碰到的问题就是跟使用的环境还有用途相匹配。

       碳钢:又称碳素钢,是含碳量小于2.11%并含有少量硅、锰、磷、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工业用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为0.05%~1.35%。

碳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当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降低。与其他钢类相比,碳钢使用最早,成本低,性能范围宽 ,用量最大。适用于公称压力PN≤32.0MPa,温度为-30-425℃的水、蒸汽、空气、氢、氨、氮及石油制品等介质。

     钢铁件通过氧化处理在表面生成保护性氧化膜,主要成份是磁性氧化铁(Fe3o4),膜的颜色一般黑色或蓝黑色,铸钢和硅钢呈褐色或黑褐色。

氧化处理方法有碱性氧化法丶无碱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等。常用于机械丶精密仪器丶仪表丶武器和日用品的啊护和装饰。

8. 碳钢的塑性随含碳量增加而降低吗

WCB是碳钢的一种,铸钢。

  铸钢(cast steel)铸钢是在凝固过程中不经历共晶转变的用于生产铸件的铁基合金的总称。铸造合金的一种。铸钢分为铸造碳钢、铸造低合金钢和铸造特种钢3类。

  铸钢是以铁、碳为主要元素的合金,碳含量0-2%。铸钢又分为铸造碳钢、铸造低合金钢和铸造特种钢3类。

  ①铸造碳钢。以碳为主要合金元素并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的铸钢。含碳小于0.2%的为铸造低碳钢,含碳0.2%~0.5%的为铸造中碳钢,含碳大于0.5%的为铸造高碳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铸造碳钢的强度增大,硬度提高。铸造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成本较低,在重型机械中用于制造承受大负荷的零件,如轧钢机机架、水压机底座等;在铁路车辆上用于制造受力大又承受冲击的零件如摇枕、侧架、车轮和车钩等。

  ②铸造低合金钢。含有锰 、铬、铜等合金元素的铸钢。合金元素总量一般小于5%,具有较大的冲击韧性,并能通过热处理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铸造低合金钢比碳钢具有较优的使用性能,能减小零件质量,提高使用寿命。

  铸钢

  ③铸造特种钢。为适应特殊需要而炼制的合金铸钢,品种繁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多种的高量合金元素,以获得某种特殊性能。例如 ,含锰11%~14%的高锰钢能耐冲击磨损,多用于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的耐磨零件;以铬或铬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的各种不锈钢,用于在有腐蚀或650℃以上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化工用阀体、泵、容器或大容量电站的汽轮机壳体等。

9. 钢中碳的含量越少则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这句话不全对。碳钢的塑性和韧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碳钢的强度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碳含碳量达到1.0wt%后,强度下降。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珠光体增多、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因此韧性下降而强度升高;过共析钢随碳含量的增加,渗碳体以网状分布在珠光体晶界,导致硬度升高但强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