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工作原理

鑫锐电气 2023-07-15 09:32 编辑:admin 300阅读

一、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工作原理

吊扇的结构包括悬吊装置、机头、扇叶和调速开关四部分组成。吊扇电动机与台扇电动机相比有两点主要区别:

1、转速吊扇极数多,转速慢;台扇转速快。由于吊扇的扇叶直径大,电动机的转速不能太高,否则扇叶边缘的线速度太大,容易发生危险,电动机的转速通常为300~400r/min。台扇用电机多采用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输入功率为32~85W。2、转子和定子吊扇属于定子旋转式。定子装在里面与吊杆连接固定,而转子套在定子外面,扇叶直接固定在机头上端盖上。通电后,扇叶、上盖、下盖、转子一起运转。

二、电动机定子和转子的作用

  电机转子,是电机中的旋转部件,转子铁芯,一般用0.5mm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它是磁路的一部分。转子绕组,是用作产生感应电势、并产生电磁转矩。

  电机定子,是电机的静止部分,由导磁的定子铁心、导电的定子的绕组、具有冷却介质通道的机座结构(包括机座、端盖、铁心压板、电、磁屏蔽和固定绕组的绝缘支架等)三部分组成。

  转子和定子组成发电机或电动机,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对发电机而言,转子是无功源、绕组从外部引入直流电建立磁场,在原动力的拖动下,向外输送交流电的无功,由输入转子的直流电大小决定无功功率的大小。定子是有功源,产生感应电动势、电流,在转子的拖动下,向外输出交流电的有功,由原动力(油量、气量、风量、水量等)决定有功功率的大小。对电动机而言,定子绕组通入交流电,就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旋放磁场的磁力线通过定子铁芯、气隙和转子铁芯构成回路。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导体由于相对于旋转磁场运动,就会因切割磁力线而感应电动势,因而转子绕组就会流过电流。载流的转子绕组导体在旋转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电磁力形成的电磁转矩作用下,电动机转子就沿着旋转磁场的方风转动起来,带动需要的机械工作。

三、电动机定子和转子槽数对应表

电机的槽数是指铁心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凹槽数量。并不是槽数越多越好。

定转子槽是用来放绕组的。槽的数量与功率、极数有关。三相电机定子槽数=3*极数的整数倍。如Y80-4、90-4电机定子槽数24槽,90-160六极电机定子槽数是36槽,180-6极54槽。转子的槽数与定子槽数有关,定转子的槽配合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一般是比定子槽数少近但接近定子槽数。

四、电动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气隙

电机的气隙一般指的是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气缝隙,在磁极轴线处极靴气隙长度最小,气隙磁密最大,极尖处气隙长度较大,靠近极尖处气隙磁密逐渐减小,在极靴以外则气隙磁密减小得更明显,在两极之间的几何中性线处气隙磁密为零。

五、电动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电机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标准

为了保证转子在定子腔内能自由转动,必须在转子铁心与定子铁心之间保持一层空气隙。这样虽然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直接的电磁联系,但当定子绕组通电以后,类似变压器的原理,转子与定子之间便有了电磁联系,从而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能量转换功能。

气隙的大小对异步电动机的性能、运行可靠性影响较大。气隙过大-将使磁阻大增,从而使励磁损耗增大,励磁电流也随之增大,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也会下降,使电动机的性能变坏。为了减小励磁电流和改善功率因数,应尽量减小气隙。但气隙过小,又会使气隙谐波磁场增大,电机杂散损耗和噪声增加,使最大转矩和起动转矩都减小。同时,气隙太小还容易使运行中的转子与定子碰擦,发生扫膛现象,给起动带来困难,从而降低了运行的可靠性,也给装配带来困难。一般小型异步电动机的气隙约在0.25~1.5mm之间,中型异步电动机约在0. 75~2mm之间。

电动机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电动机生产过程中已经定型的,除非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转子扫膛种种原因,造成间隙变大,但是一般不可能。

电动机电流大,原因比较多。

1:定位磁钢的偏离,处理方法:重新粘合;

2:碳刷间的间隙不均匀,处理方法:校正碳刷间隙;

3:电池正负极之间有短路,处理方法:排除短路;

4:匝间短路,处理方法:重新换线;

5:换向器片短路,处理方法:清理打磨换向器片;

6:轴与轴承之间配合过紧,处理方法:研磨轴;

7:电动车零启动,处理方法:行驶时尽量避免;

8:负载大或车行驶阻力大,处理方法:人力协助。

六、电动机定子和转子图片

电动机的定子更容易损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受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过流、机械卡滞等因素影响,定子绕组、绕组引出线更容易老化、绝缘下降,从而损坏

2、电动机轴承一旦损毁特别是轴承保持架损坏后可直接导致电动机扫膛而损坏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