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接地保护?

87 2023-11-28 19:35

一、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接地保护?

正常情况下,电动机不会漏电,但是当电动机受潮时,电动机外壳很容易漏电,所以要将电动机外壳通过零线接地,以防漏电伤人,同时,这样也可以起到对电动机的保护作用。

二、保护接地为什么不能重复接地?

在TN-S接地系统中,零线是不允许重复接地的。

因为如果零线重复接地,TN-S接地系统的漏电保护检测就不准确,无法起到准确的保护作用。

TN-S系统中的不允许重复接地,实际上是漏电检测点后不能重复接地。

潜在危险

①重复接地的存在有可能隐藏零干线断线故障的发生。

②在零干线断线故障出现后,如继续使用电气设备,会使得工作接地电阻和重复接地电阻的存在造成零线中性点漂移,在故障点前后出现两种零线对地电压,导致PEN线带电并随电气设备的工作而长期存在。

③通常情况下,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PEN线连接形成接零保护,当在零干线断点之后接电气设备,实际上转变成接地保护了,形成接零保护、接地保护混用系统,存在触电危险。

三、什么是接地零序保护,为什么要有接地零序保护?

答: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后,就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和零序功率出现,利用这些电气量构成保护接地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统称为零序保护。

接地故障是一种短路现象,破坏了系统的平衡,会引起电器发热甚至烧毁;由于接地,会使接地点的电位抬高,使其他相的相电压变成线电压,人如果接近接地点,会造成跨步触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设置零序保护。

四、交流电动机接地故障保护措施?

1)每台电动机应分别装设接地故障保护.但共用一套短路保护电器的数台电动机,可

共用一套接地故障保护器件。

2)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GB 50054-1995的规定。

3)当电动机的短路保护器件满足接地故障保护要求时,应采用短路保护兼作接地故障

保护。

五、怎样安装电动机的保护接地和接零?

为了防止电动机绕组的保护绝缘层损坏发生漏电时造成 人身触电,必须给电动机装设保护接地线或保护接零装置,以保障人身安全。电动机接人三相电源时,若电网中性点不直接接地,这 些电动机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其方法是把电动机外壳用接 地线连接起来。一般采用较粗的铜线(不小于4mm2)与接地 极可靠连接,这种方法称为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4W。

其原理是,一旦电动机发生漏电现象,人身碰触电动机 外壳时或是通过金属管道传到其他金属连接体处发生漏电时, 由于人体电阻比接地电阻大得多,漏电电流主要经接地线流 人大地,,人体不致通过较大的电流而危及生命,从而保护了 人身安全。如果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则可采用保护接零措施。

其 方法是将电动机的外壳用铜导线与三相四线制电网的中性线 相连接,这种保护措施比较安全可靠,现已被广泛采用。它 的原理是,一旦发生电动机外壳漏电现象,它会迅速地形成 较大的短路电流,使电路中的熔断器溶断或使断路器等过流 装置跳闸,从而断开电源,保护人身不受触电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允许一部 分电动机设备的外壳采用保护接地而另一部分的电气部分的外壳采用保护接零。埋设接地装置的接地极可采用较粗的钢管、角钢等金属 物,钢管壁厚最好不少于3。5mm,长度一般在2-3m之间,但 不能小于2m。

接地极应垂直埋人地下。为了便 于打人地下,接地极前端做成尖状。为减少接地电阻,接地极 的数目要在三个以上,最好埋在地下形成三角形,并将其连为 一体。在它们周围加些降阻剂。最后把接地体周围保护起来, 尽量避免行人触及。

六、保护接地和接地保护的区别?

1、保护接地 :使电工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2、接地保护属于继电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七、接地保护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 :使电工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如果家用电器未采用接地保护,当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或某一相线碰及外壳时,家用电器的外壳将带电,人体万一触及到该绝缘损坏的电器设备外壳(构架)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相反,若将电器设备做了接地保护,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就会沿接地装置和人体这两条并联支路分别流过。一般地说,人体的电阻大于1000欧,接地体的电阻按规定不能大于4欧,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就很小,而流经接地装置的电流很大。这样就减小了电器设备漏电后人体触电的危险。

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八、保护接地有几点接地?

工作接地方的种类:

①浮地。工作地线与金属机箱绝缘,工作地线是浮置的,其目的是防止外来共模噪声对内部电子线路的干扰。

②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一个电路或设备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而其他需要接地的点都被接到这一点上。如果一个系统包含许多设备,则每个设备的“地”都是独立的,设备内部电路采用自己的单点接地。

③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设备(或系统)中的各个接地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的长度为最短,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的底板、专用接地线,也可以是设备的框架。

多点接地的优点是接线比较简单,而且在连接地线上出现高频驻波的现象也明显减少。但是多点接地系统中的多地线回路对线路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设备本身的腐蚀、冲击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使接地系统出现高阻抗,致使接地效果变差。

④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是指对系统的各部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只将那些需要就近接地的点直接(或需要高频接地的点通过旁路电容)与接地平面相连,而其余各点采用单点接地的办法。

九、安全接地又称保护接地?

对,安全接地就是保护接地,主要为了保护人身安全

十、保护接地属于什么接地?

TT 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 TT 系统。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第二个符号 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联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 TT 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

首先我们看看保护接地系统的几种类型:

1.TN-S系统

TN-S为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N为工作零线,PE为专用保护接地线,即设备外壳连接到PE上。

一旦设备出现外壳带电,接零保护系统能将漏电电流上升为短路电流,这个电流很大,是TT 系统的5.3 倍,实际上就是单相对地短路故障,熔断器的熔丝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使故障设备断电,比较安全。

TN-S 方式供电系统是把工作零线N 和专用保护线PE 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系统正常运行时,专用保护线上没有电流,只是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PE 线对地没有电压,所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零保护是接在专用的保护线PE 上,安全可靠。

工作零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专用保护线PE 不许断线,也不许进入漏电开关。

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器,工作零线不得有重复接地,而PE 线有重复接地,但是不经过漏电保护器,所以TN-S 系统供电干线上也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

TN-S 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低压供电系统。国家规定在建筑工程开工前的“三通一平”(电通、水通、路通和地平——必须采用TN-S 方式供电系统)。

2.TN-C系统

TN-C系统内的PEN线兼起PE线和N线的作用,可节省一根导线,比较经济。

3.TN-C-S系统

TN-C-S方式供电系统在建筑施工临时供电中,如果前部分是 TN-C 方式供电,而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 TN-S 方式供电系统,则可以在系统后部分现场总配电箱分出 PE 线, TN-C-S 系统的特点如下。

1 )工作零线 N 与专用保护线 PE 相联通

2 ) PE 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入漏电保护器,因为线路末端的漏电保护器动作会使前级漏电保护器跳闸造成大范围停电。

3 )对 PE 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 N 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处均不得把 N 线和 PE 线相联, PE 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也不得用大顾兼作 PE 线。

通过上述分析, TN-C-S 供电系统是在 TN-C 系统上临时变通的作法。当三相电力变压器工作接地情况良好、三相负载比较平衡时, TN-C-S 系统在施工用电实践中效果还是可行的。但是,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建筑施工工地有专用的电力变压器时,必须采用 TN-S 方式供电系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