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速电机请问谁有三速电机接线原理图?
看起来这是单相电容式异步电机。
首先看电机铭牌,按铭牌接线。
如果没有了,要用万用表判断那两根线是主绕组,那两根是辅助绕组。主绕组接L,N 。辅绕组用电容串联后接L,N。如果反转,调换任意一个绕组的接线。
二、三速电动机接线图?
接触器控制三速电动机的接线图如下,在三速电动机的定子槽内安放两套绕组,一套为三角形绕组,另一套是星形绕组。适当变换这两套绕组的联结方法,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磁极对数。使电动机具有高速、中速和低速三种不同的转速。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
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
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三、三速电动机绕组接法?
1、三速电机的接线端子盖内贴有变速接线图,定子绕组的联结方式不同也会不同
2,三速分别为四、六、八极方式,联结方式为2Y/2Y/2Y时,接线端子3排3行共9个端子,顺序竖向排列(从上到下顺数)读数:第一竖:1、2、3,第二竖:4、5、6,第三竖:7、8、9
3、四极时:3、6、8联结锁尾,1、2并联接A电,4、5并联接B电,7、8并接C电
4、六极时:2、5、8联结锁尾,1、3并联接A电,4、6并联接B电,7、9并联接C电
5、八极时:1、4、7联结锁尾,2、3并联接A电,5、6并联接B电,8、9并联接C电
四、四驱车电动机原理图?
1982年日本将专业竞技用的无线电摇控赛车加以缩小,去掉转向及摇控装置,成功制造了第一台微型的四轮驱动的赛车,英文的“MINI”,中文是微型的意思。由于属于竞技电力驱动赛车,配套开发出马达,马达型号为130型,后统称迷你四驱车马达。
中文名
迷你四驱车马达
外文名
MINI 4WD
马达型号
130型
日文
ミニ四駆车
迷你四驱车马达
迷你四驱车马达简介
在日语的“ミニ”其谐音乃“迷你”于是人们喜欢将微小的东西都叫“迷你”。迷你赛车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以仿真、新颖的外型、强大的动力,闪电般的速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风靡了日本乃至全球。 按真车缩小32倍,以130电机和两节5号电池为动力的四轮驱动模型车,中文:迷你四驱车 英文:MINI 4WD。 日文:ミニ四駆车,而驱动迷你四驱车的动力源就是130马达,后统称迷你四驱车马达。
国际通用130型电动机(马达)
迷你四驱车马达: 四驱车上电动机(马达)的型号均为本130扁型。由电动机在制作时的选材不同,其制作成本及工作性能差别很大。优质电动机的磁钢(定子)采用稀土合金材料制成,磁场强度高于普通磁铁近处10倍;转子也为低磁阻合金制成。这种电动机工作时扭矩大、转速高又省电(空载转速在56000转/分 以上)。但购买价格也偏高了些。如今迷你四驱车的电动机品牌很多,优劣混杂,车手对马达的挑选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手中无测试仪器,挑选时可采取比较马达磁钢的磁场强度和试转电动机轴承看运转灵活与否和观察零件等方法,来判断电动机性能的优劣。 在者就是品牌的知名度与信誉。如果动手能力强,就自买配件,自己绕制组装马达。
五、变频电动机和三速电机区别?
主要区别:1、变频电动机可无极调速,三速电机固定的三个速度。
电机同步转速n=60f/p,f-电源频率,p-极对数,由此可见,转速随频率正比变化。变频电机极数固定,通过变频器调频调速。三速电机是三个不同极数的绕组实现三种转度,极数确定,转速固定。
2、变频电机另配工频电源冷却风机,三速电机一般都是与电机同轴风扇冷却。
2、变频电机工频以下恒转矩特性,工频以上恒功率特性 三速电机每个速度都有固定功率。
六、电动机接电阻箱原理图?
原理图,就不发给你了。简单说一下,为了调速转子串接电阻,通过切换电阻的大小,改变电机转速,记住是串联接入电阻
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图?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我们称为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二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
电机正转:接下正转开关SB2,电源L2→停止按钮开关SB1→KM2常闭(互锁)→KM1线圈→FR常闭(热继电器)→电源L3。交流接触器KM1动作,常开主动触头闭合,接通三相电源至电动机,电动机启动正转,同时KM1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实现KM1自保持。
电机反转:接下正转开关SB3,电源L2→停止按钮开关SB1→KM1常闭(互锁)→KM2线圈→FR常闭(热继电器)→电源L3。交流接触器KM2动作,常开主动触头闭合,接通三相电源至电动机,电动机启动正转,同时KM2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实现KM2自保持。
八、三速异步电动机转速多少?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是多少三相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与电机极数有关:
2电机同步转速为3000转/分。 4电机同步转速为1500转/分。
6电机同步转速为1000转/分。 8电机同步转速为750转/分。
额定转速与电机转差率有关,转差率各个厂家的产品有差异,一般在4%左右。 比如4极电机的额定转速一般在1440转/分左右。
九、三档风扇原理图?
三档小风扇的调速线圈是叠加在启动线圈内的。串接于中相点,
十、三相异步差速电动机故障?
一、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1.故障原因
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
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
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
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2.故障排除
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
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
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
④改正接线。
二、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
1.故障原因
①缺一相电源,或定干线圈一相反接;
②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③定子绕组接地;
④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⑤熔丝截面过小;
⑥电源线短路或接地。
2.故障排除
①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可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消除反接故障;
②查出短路点,予以修复;
③消除接地;
④查出误接,予以更正;
⑤更换熔丝;
⑥消除接地点。
三、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
l.故障原因
①定、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
②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
③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
④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
⑤电源电压过低;
⑥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
⑦轴承卡住。
2.故障排除
①查明断点予以修复;
②检查绕组极性;判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
③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
④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⑤检查是还把规定的Δ接法误接为Y;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
⑥重新装配使之灵活;更换合格油脂;
⑦修复轴承。
四、电动机起动困难,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较多
1.故障原因
①电源电压过低;
②Δ接法电机误接为Y;
③笼型转子开焊或断裂;
④定转子局部线圈错接、接反;
③修复电机绕组时增加匝数过多;
⑤电机过载。
2.故障排除
①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改善;
②纠正接法;
③检查开焊和断点并修复;
④查出误接处,予以改正;
⑤恢复正确匝数;
⑥减载。
五、电动机空载电流不平衡,三相相差大
1.故障原因
①重绕时,定子三相绕组匝数不相等;
②绕组首尾端接错;
③电源电压不平衡;
④绕组存在匝间短路、线圈反接等故障。
2.故障排除
①重新绕制定子绕组;
②检查并纠正;
③测量电源电压,设法消除不平衡;
④峭除绕组故障。
六、电动机空载,过负载时,电流表指针不稳,摆动.
1.故障原因
①笼型转子导条开焊或断条;
②绕线型转子故障(一相断路)或电刷、集电环短路装置接触不良。
2.故障排除
①查出断条予以修复或更换转子;
②检查绕转子回路并加以修复。
七、电动机空载电流平衡,但数值大
1.故障原因
①修复时,定子绕组匝数减少过多;
②电源电压过高;
③Y接电动机误接为Δ;
④电机装配中,转子装反,使定子铁芯未对齐,有效长度减短;
⑤气隙过大或不均匀;
⑥大修拆除旧绕组时,使用热拆法不当,使铁芯烧损。
2.故障排除
①重绕定子绕组,恢复正确匝数;
②设法恢复额定电压;
③改接为Y;
④重新装配;
③更换新转子或调整气隙;
⑤检修铁芯或重新计算绕组,适当增加匝数。
八、电动机运行时响声不正常,有异响
1.故障原因
①转子与定子绝缘纸或槽楔相擦;
②轴承磨损或油内有砂粒等异物;
③定转子铁芯松动;
④轴承缺油;
⑤风道填塞或风扇擦风罩,
⑥定转子铁芯相擦;
⑦电源电压过高或不平衡;
⑧定子绕组错接或短路。
2.故障排除
①修剪绝缘,削低槽楔;
②更换轴承或清洗轴承;
③检修定、转子铁芯;
④加油;
⑤清理风道;重新安装置;
⑥消除擦痕,必要时车内小转子;
⑦检查并调整电源电压;
⑧消除定子绕组故障。
九、运行中电动机振动较大
1.故障原因
①由于磨损轴承间隙过大;
②气隙不均匀;
③转子不平衡;
④转轴弯曲;
⑤铁芯变形或松动;
⑥联轴器(皮带轮)中心未校正;
⑦风扇不平衡;
⑧机壳或基础强度不够;
⑨电动机地脚螺丝松动;
⑩笼型转子开焊断路;绕线转子断路;加定子绕组故障。
2.故障排除
①检修轴承,必要时更换;
②调整气隙,使之均匀;
③校正转子动平衡;
④校直转轴;
⑤校正重叠铁芯,
⑥重新校正,使之符合规定;
⑦检修风扇,校正平衡,纠正其几何形状;
⑧进行加固;
⑨紧固地脚螺丝;
⑩修复转子绕组;修复定子绕组。
十、轴承过热
1.故障原因
①滑脂过多或过少;
②油质不好含有杂质;
③轴承与轴颈或端盖配合不当(过松或过紧);
④轴承内孔偏心,与轴相擦;
⑤电动机端盖或轴承盖未装平;
⑥电动机与负载间联轴器未校正,或皮带过紧;
⑦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
⑧电动机轴弯曲。
2.故障排除 ①按规定加润滑脂(容积的1/3-2/3);
②更换清洁的润滑滑脂;
③过松可用粘结剂修复,过紧应车,磨轴颈或端盖内孔,使之适合;
④修理轴承盖,消除擦点;
⑤重新装配;
⑥重新校正,调整皮带张力;
⑦更换新轴承;
⑧校正电机轴或更换转子。
十一、电动机过热甚至冒烟
1.故障原因
①电源电压过高,使铁芯发热大大增加;
②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又带额定负载运行,电流过大使绕组发热;
③修理拆除绕组时,采用热拆法不当,烧伤铁芯;
④定转子铁芯相擦;
⑤电动机过载或频繁起动;
⑥笼型转子断条;
⑦电动机缺相,两相运行;
⑧重绕后定于绕组浸漆不充分;
⑨环境温度高电动机表面污垢多,或通风道堵塞;
⑩电动机风扇故障,通风不良;定子绕组故障(相间、匝间短路;定子绕组内部连接错误)。
2.故障排除
①降低电源电压(如调整供电变压器分接头),若是电机Y、Δ接法错误引起,则应改正接法;
②提高电源电压或换粗供电导线;
③检修铁芯,排除故障;
④消除擦点(调整气隙或挫、车转子);
⑤减载;按规定次数控制起动;
⑥检查并消除转子绕组故障;
⑦恢复三相运行;
⑧采用二次浸漆及真空浸漆工艺;
⑨清洗电动机,改善环境温度,采用降温措施;
⑩检查并修复风扇,必要时更换;检修定子绕组,消除故障。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