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频谱分析意义?

162 2023-12-02 22:19

一、振动频谱分析意义?

振动频谱(vibration spectrum),是指复杂振动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振幅的谐振,这些谐振的幅值按频率排列的图形

二、如何看懂轴承振动频谱?

合格轴承转动也会一些轻微振动,用频谱仪检测,会看出轴承振动的曲线,首先要看出轴承振动频率和幅度,有没有频率变快和振幅变大情况,有必须检修。

三、振动频谱五倍频原因?

倍频,指设备本身正常工作频率为1倍频,例如,一设备额定转速为1500RPM,它的1倍频即为:1500/60=25Hz,那么1倍频×2,就是2倍频了,×N,就是N倍频了。

与转速相同的频率称为一倍频(1X,基频,同频),通常是主要的振动频率成分,高于一倍频的是高倍频(如3X,5X),低于一倍频的是低倍频(如1/4X,1/2X)。

四、动平衡不良的振动频谱特征?

不平衡的振动特征

振动的周期性与工作转速同频,主要振动能量集中于设备的一倍旋转速度。

振动强度程度相对工作转速的变化很敏感

径向振动幅度最高 动平衡不良

振动的振幅和相位角具有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振动的相位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相差约900

2.不平衡的分析确认

频谱的一倍转速振幅大且谐波非常小

重大振幅中不夹带其他峰值

运用高解析度放大或用时间同步平均方法证实精确的精确的一倍转速特征:

一倍转速频率的振幅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没有巨大差异,除非在结构上存在不对称的

刚性特征; 动平衡不良

3.导致设备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加工公差与安装公差不正确

制造误差(转动部件偏心等)

材质不均(存在缝隙)

部件缺损(转动部件腐蚀货磨损等)

转动部件弯曲

五、振动频谱分析基础知识?

震动频谱分析是指对声或震动信号进行测量 或计算,以获得它们的组成和强度的频率分布图的技术及工作的统称。

震动频谱分析的原理:

声谱测量时先把声或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滤波器滤波,测量滤波后的电信号幅度。

然后换个滤波器再做,得到一系列滤波器中心频率与信号幅度的关系,连成曲线就是声谱

六、振动频谱分析图怎么看?

以下是如何看懂振动频谱分析图的方法:

1. 频率轴:通常横轴表示频率(Hz),表示振动信号中的频率范围和强度。频率轴可以是线性或对数刻度。对数刻度更常用,因为它可以更好地显示低频振动。

2. 幅值轴:通常纵轴表示振动信号的幅值或能量。通过比较波峰和波谷的幅值大小可以对振动强度做出初步的评估。

3. 谱线:谱线是表示不同频率分量的振动强度的曲线。峰值表示相应频率的振动组件的幅值或能量大小。通常,谱线具有明显的峰值,但也会存在一些散在的峰值,这些可以表示系统中的其他振动模式或杂波。

4. 主要振动峰及其频率:查找幅值最大的谱线,它表示主要的振动频率和组件。通常这个峰值代表系统的共振频率,这是在原始振动信号和动态刚度与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

5. 最高振动频率:通常最高振动频率(频率轴上的右端)代表采样频率的一半。这里通常没有明显的能量峰值,较高的频率峰值通常由于数据采样效果不好导致。

在阅读振动频谱分析图时,需要了解该系统的性质及其可接受的振动水平范围。通常情况下,如研究轴承、齿轮传动等设备的振动特性时,振动频谱可以提供一些预警信息,在系统受到损坏或出现故障时可以看到低频或高频的明显异常峰值和能量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

七、振动波形和频谱特征数据有哪些?

在时域波形上主要是振动的峰值/峰峰值、平均值、均方根值、歪度、峭度和波峰因子等。

在频域上主要是轴频及其倍频、齿轮啮合频率及其倍频、轴频与齿轮啮合频率的各次谐波以及滚动轴承的通过频率等。

八、如何对振动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频谱图的横坐标对应的是频率,纵坐标对应幅值。一般,对于振动信号来说,需要对频域信号进行FFT(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为频谱图(较为复杂的振动信号可能需要对其进行降噪处理),从频谱中可以获知振动信号中的一些振幅较大的频率,这对分析产生较大振动的原因十分重要。

九、随机振动频谱图怎么看?

分析频谱,建立各频谱分量与被监测机器部件的比较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光谱,首先要了解光谱的组成。根据故障推理的不同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对频谱组成进行理解。

l根据高、中、低频段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主断层位置。

根据工频、超调和次谐波进行分析,确定转子故障的范围。振动信号的许多分量与转速和频率(简称工频)密切相关,往往是工频的整数倍或分数倍,所以一般要先找出贡品的分量,再找出谐波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故障特征才会更清晰。

l根据频率成分的来源进行分析。的实际谱图往往非常复杂,除了故障分量叠加在谱图上,还有非故障分量如和差频率分量和非线性调制产生的随机噪声干扰分量。了解振动频率的来源有利于进一步的故障分析。

根据特征频率进行分析。振动的特征频率是振动部件在运行中必须产生的一种振动分量。比如不平衡必须产生工频,叶片流量减小时气流必须有通过频率,齿轮啮合有啮合频谱,过临界有共振频率,零件受固有振动频率冲击等。根据对特征频率的理解,一般可以掌握机组各部件的振动情况。

(2)分析主要振动分量。做频谱分析时,首先要抓住振幅较大的峰值进行分析,因为它们的大小对振动的总水平影响很大,要分析产生这些频率分量的可能因素。如果工频分量突出,往往是不平衡引起的。其他需要区分的原因还有轴弯曲、共振、角度不对中、基础松动、定转子同轴度差等。2x的主频往往是转轴平行失准和横向裂纹。过度的1/2分频表示涡流不稳定。0.5x~0.8x为流体的旋转脱离。非常低的频率是浪涌。整数倍频是叶片通道振动。高啮合分量是齿面接触不良。丰富的谐波是松散的。边频是调制。分频是流体振动、摩擦等等。

(3)做光谱比对,发现异常状态。在分析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发展变化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往往很难用单一的测量对故障做出比较肯定的判断。在机器振动中,虽然有些振动分量比较大,但非常稳定,不会随时间变化,不会对机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太大威胁。然而,一些较小的频率分量,尤其是那些快速增长的频率分量,往往预示着故障的发展,应引起重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原本频谱中不存在或相对较弱的频率成分突然出现并暴涨,可能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破坏机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因此,当分析振幅谱时

l转子同一部位各测点振动(如轴承座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或相似部位各测点振动之间的振动谱相关性,各种变化的速度等等。

十、电动机振动标准?

电动机的振动标准有一定的范围,应该尽可能控制在较小的幅值范围内。一般来说,振动幅值不应超过电动机的允许值,允许值的大小因电动机的型号、功率和使用场合而异。而振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动机内部元件的不平衡、外力的作用等因素所致。因此,在电动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电动机的运转质量,提高电动机的平衡性和减小外力干扰。为了充分保证电动机的正常运行,除振动标准之外,还需要关注电动机的温升、噪声、效率等指标,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表现。此外,电动机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工作也要认真落实,以确保电动机长期稳定运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