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检测仪(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检测

鑫锐电气 2023-01-18 13:22 编辑:admin 118阅读

1. 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检测仪怎么操作

瓦斯检测仪由气路、光路和电路三大系统组成。

2. 多功能瓦斯抽采参数测定装置

矿井瓦斯检测仪器的种类很多。

(1) 按检测参数分:有瓦斯、氧气和一氧化碳等。

(2) 按检测功能分:有检测一种、两种及两种以上参数的。

(3) 按工作方式分:有连续工作和间断工作的。

(4) 按电路设计分:有一般型和智能型。

3. 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测定仪

答:cjz7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测定仪检定标准:MT/T 987 - 2007 煤矿井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技术条件

4. 瓦斯抽放管道气体参数测定仪

瓦斯不是煤气。

1、成分不同

瓦斯气,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其中甲烷占大部分,且有少数乙烷、丙烷以及丁烷。当然,通常还含硫化氢、氮、水气和微量惰性气体等,比如:氦、氩等。

天然气,主成分是烷烃,而甲烷占大部分,且有少数乙烷、丙烷及丁烷。当然,通常含有硫化氢、氮、水气以及少量稀有气体,比如:氦、氩等。天然气在输送给用户以前,为了有助于检测是否漏气,还应用硫醇等给天然气增加气味。

2、性质不同

瓦斯气,无色无味,但有时能闻到相似的苹果味,这是因为碳氢气体跟瓦斯一并涌出的原因。瓦斯在空气中的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况下瓦斯的密度是0.716kg。

天然气,是储存在地下岩石中由烃为主的混合气体的叫法,比重大概0.65,比空气轻,具备无色、无毒的特性。

3、用途不同

瓦斯的测试仪分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工业用气体以及瓦斯燃气。当然,如果是根据自身形态来分类,可以分为固定式以及便携式两种。

天然气,是生产氮肥的原料,具备投资低、污染少等优势。

5. 瓦斯抽放综合参数检测仪怎么操作的

光学甲烷检测仪是利用光的反射、折射和光干涉原理测定瓦斯浓度的。它由光路系统、电路系统和气路系统组成。  1.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药品性能。检查水分吸收管中的氯化钙(变色硅胶)和外接的二氧化碳吸收管的钠石灰是否变色,若变色失效,应打开吸收管更换新药剂,其药品颗粒直径应在3~5mm之间,不可过大或过小,因为颗粒过大不能充分吸收通过气体中的水分或二氧化碳;颗粒过小又容易堵塞甚至其粉末被吸入气室内。颗粒直径不合要求会影响测定的精度。  (2)检查气路系统。首先检查吸气球是否漏气,即用手压扁吸气球,另一只手掐住胶管,然后放松气球,若气球不胀起,侧表明不漏气;其次,检查仪器是否漏气,即将吸气胶皮管同检定器吸气孔连接,堵住进气孔,捏扁吸气球,松手后球不胀起为好;最后,检查气路是否畅通,即放开进气孔,捏放吸气球,以气球瘪起自如为好。  (3)检查光路系统。按下光源电门,由目镜观察,并旋转目镜筒,调整到分划清晰为止,再看干涉条纹是否清晰,如不清晰,可取下光源盖,拧松灯泡后盖,调整灯泡后端小柄,同时观察目镜内条纹,直到条纹清晰为止,然后拧紧灯泡后盖,装好仪器。  (4)清洗甲烷室。在地面或井下新鲜空气中,捏放气球5~10次。  (5)对零。按下微读数盘的零位刻度与指标线重合;旋下主调螺旋盖,再按下光源电门,调动主调螺旋,同时观看目镜,在干涉条纹中选定一条黑基线与分划板的零位相重合(一般选用第一道黑基线),并记住这条黑基线,然后一边观看目镜,一边盖好主调螺旋盖。  2.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测定瓦斯浓度  按以下步骤进行:  (1)调零。在待测地点附近的进风巷道中,捏放气球数次,然后检查微读书盘的零位刻度与指标是否重合,选定的黑基线与分划板的零位是否重合。若有移动,则按“对零”操作方法进行调整,使光谱处在零位状态。  (2)测定。将连接在二氧化碳吸收管进气口的胶皮管伸向待测位置,然后捏放气球5~10次,将待测气体吸入瓦斯室。  (3)读书。按下光源电门,由目镜中观察黑基线的位置。如其恰与某整数刻度重合,读出该处刻度数值,即为瓦斯浓度;如果黑基线位于两个整数之间,则应顺时针转动微调螺旋,使黑基线退到较小的整数位置上,然后从微读数盘上读出小数位,整数与小数相加,就是测定出的甲烷浓度。  3.应用光学甲烷检测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  用光学甲烷检测仪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时,在巷道下五分之一处,先测出甲烷浓度,然后去掉二氧化碳吸收管,在同一地点同一部位测出甲烷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浓度,后者减去前者,再乘以0.955的校正系数即为所要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

6. 瓦斯抽采计量装置安装标准

一、电气设备安装准备阶段

施工之前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工艺的流程。在工程的过程中,选派一名精通继电保护专业、懂远动专业、熟悉一次设备的复合型人员为工作负责人,来指挥协调施工全过程。准备工作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确定施工的任务,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二是施工现场一次设备安装完毕,电缆沟电缆支架安装完毕,现场设置好安全标示牌,做好安全措施。三是物资准备完成,产品安装前,开箱检查铭牌数据,产品外表应无损坏,还须对照清单查收零部件与携带的文件。四是标明电缆的编号、起始点、终点、型号准备好;编号管打印完成。五是在施工前开一次现场会议,讲清工作任务、施工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

二、电气施工阶段流程

1、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包括组件安装、汇流箱的安装、逆变器室设备安装、升压箱变安装、站用箱变安装、引出线高压设备安装、高压柜安装、户外高压设备安装、二次设备安装、监控设备安装、消防报警系统安装、安防监控系统安装、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等。

2、电缆敷设

负责人在电缆敷设前对二次图和电缆清册进行认真校核,科学制订计划,尽量减少敷设过程中的交叉穿越。敷设电缆,按照型号相同进行,每敷设一条,在电缆两端挂其相对应的电缆牌,(根据经验用标签纸贴好后再用透明胶纸包裹或医用胶布)。同时负责人负责检查和记录,防止漏放、错放和重放。每条电缆两端电缆牌要确保统一,电缆的两端的设备一定要正确,并且电缆预留长度满足接线要求即可,不宜过长或过短,造成浪费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敷设过程中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注意水管口、支架、墙孔刮伤电缆,对电缆进行有效防护。电缆在电缆井和电缆沟支架上的固定,要统一绑扎材料,绑扎手法,确保电缆在沟内整齐美观。敷设完毕后负责人尽快进行最后复核,无误后可清理电缆沟,盖回电缆沟板,防止外力破坏电缆和减少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3、制作电缆头

首先按照图纸确定电缆的接线位置,按顺序排好电缆,量好接线高度。剥电缆外皮和电缆头屏蔽层焊接接地线的时候严防切伤、烫伤芯线,以至损坏绝缘。电缆头要用长6cm、大小适中的热缩管套住,且高度一致。

4、接线

确定电缆顺序,剥除芯线部分绝缘层,接线完毕后套上编号管,最后检查、记录。注意在校线时所有线芯必须与设备断开,线芯之间无接触。校线完毕插上编号管后注意其保护,一般将芯线头弯曲,以防编号管丢失。盘柜、端子箱等电缆接线时,电缆牌和电缆的绑扎位置、方式、电缆芯弯曲路径进行统一,接线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应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尼龙扎带绑扎高度要一致,每个端子的一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

5、检查恢复

接线完成后,将所有芯线从端子排上断开进行一次校线,并随校随恢复,注意回路的接地,还要特别注意对CT、PT回路的紧线,确保CT回路无开路、PT回路无短路。通讯线屏蔽层可靠接地;各通讯端口可靠保护;交流电源接地正确。屏上各标签框完整准确。任一元件应有明显标识:控制保护屏上压板、开关、指示灯及装置名称标签;控制保护屏后空气开关标签;电度表屏上标签;交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直流屏上空气开关标签框;各屏后端子排按单位做标识;在计算机通讯线的插头上做标识标明用途。最后做好盘柜等的电缆口封板、填堵防火型有机堵料和接地安装。屏蔽接地线按一定长度编织,压接线鼻大小适中且焊锡牢固,端部用热缩管套好,盘柜间的连接要用多股软铜线,并与地网可靠连接。

三、电气调试

1、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应对整个站二次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包括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安装方式,控制保护屏、公用屏、电度表屏、交流屏、直流屏的数量和主要功能;了解一次主接线,各间隔实际位置及运行状态;进行二次设备外观检查,主要有装置外观是否损坏,屏内元件是否完好,接线有无折断、脱落等;检查各屏电源接法是否准确无误,无误后对装置逐一上电,注意观察装置反应是否正确,然后根据软件组态查看、设置装置地址;连好各设备之间通讯线,调试至所有装置通讯正常,在后台机可观察装置上送数据。

2、调试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保护、监控等功能的全面校验和调试。首先检查调试一次、二次系统的电缆连接,主要有以下内容:

(1)开关控制回路的调试

给上直流屏控制电源、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检查一次开关侧储能电源或合闸电源保险是否合上,以免合闸时烧毁合闸线圈。合上装置电源开关和控制回路开关,手动逐一分合断路器,检查控制回路、断路器位置指示灯颜色是否正确,反应是否正常。如发现控制断路器位置指示灯熄灭或红绿灯全亮,要立即关闭控制直流电源,查找原因。应注意如果装置跳合闸保持回路需要与断路器操动机构跳合闸电流配合时,继电器保持电流是否与断路器控制回路实际电流值匹配。如果不匹配,当继电器保持电流比实际电流小时,将烧毁跳合闸保持继电器;当比实际电流大时,跳合闸不可靠或跳合不成功。

(2)断路器本身信号和操动机构信号调试

A、弹簧操动机构

检验弹簧未储能信号正确。弹簧未储能信号应接在装置的正确位置,且要求在未储能时,接点闭合用以闭锁线路重合闸,。若正确,断路器合上后装置面板应有重合闸充电(达到装置充电条件时)标志显示。

B、液压操动机构

检验压力信号是否齐全,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显示是否正确,报警应正确。

C、SF6开关气体压力信号

应在后台机上正确显示SOE事件名称、时间,报警正确。

3、开关量状态以及在后台机上的显示

逐一拉合一次侧断路器、刀闸,查看后台机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断路器、刀闸状态显示是否正确。若状态与实际相反,是断路器、刀闸辅助触点常开、常闭接反。此时,可通过更改电缆接线或后台机遥信量组态改正,但改后台机遥信量特性组态“常开”为“常闭”时,在调度端也应做相应改动。

4、主变压器本体信号的检查

(1)主变压器本体瓦斯、温度、压力等信号在后台机上显示的SOE事件名称、时间是否正确;重瓦斯信号、压力信号应响电笛并跳主变各侧断路器,轻瓦斯、温度高信号应响电铃(无人职守变电站可以省去电笛、电铃等报警系统)。

(2)查主变压器分接头档位和调节分接头过程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

(3)查变压器温度在后台机显示是否正确。一般主变压器测温电阻应有三根出线,一根接测温电阻一端,另两根共同接测温电阻另一端用以补偿从主变压器到主控室电缆本身的电阻,提高测温的精度。在测温装置上也应按此方式连接,否则测出的温度不准,接错时是最小值。

5、二次交流部分的检查

(1)用升流器在一次侧对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流,对二次电流回路进行完整性检查。不应开路或串到其他回路,有效值、相别应正确。在装置面板查看保护电流回路数值、相别和测量回路电流数值、相别;在电度表屏用钳型表测量计度电流,最后在后台机查看电流显示。

(2)用调压器在PT二次侧A,B,C三相分别加单相电压57V。注意观察该母线段所有保护、测量、计量电压回路应都有电压,其他母线段设备无电压,相别反映正确。用万用表量电度表屏计度电压,查看装置面板、后台机电压显示值是否正确。加三相电压,用看计度、测量、保护电压相序。启动PT切换功能(电压并列装置),本电压等级一、二段母线均应有正确电压显示,而其他母线段二次侧无电压。

四、光伏阵列

1.核实所有汇流箱的保险丝是否被取出,并且检查汇流箱盒子的输出端没有电压存在

2.目测光伏组件和配电盘之间的任何插座和连接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检查电缆的无应力夹具是否安装正确、牢固。

4.目测所有光伏组件是否完好无损

5.检查所有的线缆是否整齐、固定完好

五、接地电阻的测试

测量各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箱(柜)体及金属基础等接地可靠。

六、直流侧检测

1.检查每个光伏组件开路电压是否正常(施工中进行);

2.检查集线箱各组串输入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3.检查逆变器输入直流电压是否正常;

4.测量直流正负两侧对地电压是否异常;

七、监控系统调试

1.检查各传感设备接口、通讯线路连接是否正常;

2.检查数据采集器和各类传感器的电源线是否接好;

3.检查太阳辐射仪上罩盖是否揭开;

4.检查逆变器和负载检测电能表的通讯接线是否正确;

5.启动监控系统,观察各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如某些数据不能获取,重启监控系统和该传感设备。

八、光伏项目试运行

1.调试时,首先对一台逆变器进行并网操作;

2.逐一并上其它逆变器,观察启动与工作状态;

3.启动所有光伏子系统、控制回路、监控系统,观察整个系统运行情况;

4.记录系统运行数据(如发电量、日运行时间、故障记录、设备温度、气象数据等);

5.试运行十五天,作全面数据记录,用作分析和工程资料存档。

九、系统测试试验

1、检查并确保光伏阵列完全被阳光照射并且没有任何遮荫。

2、如果系统没有运行,那么打开系统运行开关让它运行15分钟,然后再开始系统性能测试。

3、用一种或两种方法进行太阳辐射照度测试,并且将测试值记录下来。用最高辐射值除以1000瓦/平方米,得出的数据为辐射比。

4、将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汇总记录这些值,然后乘以0.7,就得到预期交流输出的峰值。

5、通过逆变器或系统仪表记录交流输出,并将这个值记录下来。

6、用交流测量功率值除以当时的辐射比值,将这个值记录下来。这个“交流修正值”是光伏系统的额定输出功率,他应该高于交流估算值的90%或者更多,如果低于交流估算值的90%,说明这个光伏系统有遮荫、组件表面脏、连线错误、保险丝损坏、逆变器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