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鑫锐电气 2023-01-18 20:19 编辑:admin 195阅读

1.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初次试验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允许重新见证取双倍数量的试样送再次试验,这在检测站叫‘复试’,若第二次又不合格时,这批钢筋终判为不合格,不得再试。

焊接和套筒就做一个拉伸,还要记录断裂距离和断裂形式。直螺纹和冷轧带肋,光圆,都是原材。原材要做拉伸,冷弯,一样要记录断裂距离。焊接要计算出极限强度,原材除了极限强度外还有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有的地方还要计算总伸长率。哦,焊接里的闪光对焊也要做冷弯。

2. 力学性能的检测方法

回火是将工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取出以一定方式冷却下来。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低温回火(150~150℃)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组织,在保存高硬度的情况下,降低钢的淬火应力和脆性; 中温回火(350~500℃)得到的是回火托氏体组织,硬度为HRC40~50。这类组织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具有较好的韧性,主要用于弹性元件等; 高温回火(500~650℃)高温回火得到的是铁素体+细粒渗碳体的混合物即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多用于结构零件淬火后的回火。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钢淬火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处于亚稳定状态,回火是使其趋于稳定状态的处理。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强度下降,而塑性、韧性提高。

3.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有哪些

1 混凝土力学性能现场检测可分成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等检测项目。

[混凝土抗拉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为新增检测项目,结构功能性评定机构有时需要这些参数。]

2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区或取样位置应布置在构件无缺陷、无损伤且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构件存在的缺陷、损伤或性能劣化现象时,检测报告应予以描述。

[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来说,当构件存在较大区域的质量缺陷时不符合验收规范的验收的规定,对于这些缺陷均应按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处理。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方法的测强曲线都是基于表面无损伤和缺陷的标准试件建立的,当用于表面有缺陷和损伤部位测试时,测试结果会有系统的测试不确定性或偏差。

以往,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均不对缺陷、损伤和混凝土性能劣化区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但是当发现这些情况时,检测报告应该进行描述。]

3 当委托方有特定要求时,可对缺陷、混凝土性能劣化或损伤部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专项的测试。

[近年来,确定缺陷或损伤等部位混凝土力学性能要求逐渐增多,特别是确定性能劣化与损伤部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结构功能性评定做出处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增加性能劣化部位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很有必要。

为了适应现场检测的需要,本标准提供了一些缺陷、损伤及性能劣化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GBT50784-2013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4.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中,什么测量方法最简便

混凝土试块的标准尺寸是150mm×150mm×150mm。 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条件下,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以fcu,k表示。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立方体极限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95%强度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 依照标准实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等等。

5.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有哪几种

答:

(1)工艺检验:

①在正式施工前,按同批钢筋、同种机械连接形式的接头试件不少于3根做抗拉强度试验;

②同时对应截取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2)现场检验:

①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

②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验收批;

③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④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抗拉强度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⑤在结构工程中一定要随机截取接头试件。

6.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中, 测量方法最简便、不破坏试样

动测法又称动力无损检测法,是检测桩基承载力及桩身质量的一项新技术。动测法是相对于静载试验法而言的。它通过对桩土体系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建立起“数学力学”模型,借助现代电子技术与量测设备集“桩-土体”系在给定的动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参数,结合实际桩土条件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相应的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积累一定数量的动静试验对比结果的基础上,找出二者之间的某种相关关系,并以此作为标准来确定柱基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