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静息电位电位差的计算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 )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我感觉这两个应该是一样的吧.
好像静息电位减小,膜去极化,离阈电位差值变小,容易兴奋
2. 静息电位的数值
一般情况下,静息电位的理论值计算只考虑钾离子和钠离子,对于氯离子和钙离子等,在不用非常精确的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静息电位的计算公式为:vm=(g钾*e钾+g钠*e钠)/(g钾+g钠)
其中,e代表该离子的平衡电位,g代表膜对离子的电导。
e=m*rt/zf,其中m为膜外与膜内离子浓度之比的自然对数值,rt/f为正常数,z为该离子带点数。例如,在骨骼肌中,e钾=-75mv,e钠=55mv。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高而对钠离子通透性低,造成g钠远远小于g钾,静息电位偏向于e钾。
而动作电位中,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瞬时增高,因此动作电位峰值e钠。
如你所说,降低细胞外液na离子浓度,静息电位值不变(其实很微小),而e钠降低,则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道理一样,升高/降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对静息电位影响不大,主要通过影响e钠值影响动作电位峰值。
而升高/降低膜内外钾离子浓度主要对静息电位产生影响,对于动作电位峰值影响不大。
3. 静息电位计算方法
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在-10~-100mV之间。
当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增大方向变化时,称为超极化;相反,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去极化进一步加剧,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而膜外电位变为负值,则称为反极化;细胞受到刺激后先发生反极化,再向膜内为负的静息电位水平恢复,称为膜的复极化。
4. 静息电位电位情况
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其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
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这时k+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5. 静息电位比平衡电位略
因为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阻碍K外流。
静息电位的实测值比钾离子的平衡电位理论值要小时因为钠离子,细胞膜对钠离子也有一定通透性,静息电位越小,对钠离子通透性越大。
扩展资料: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10mV.其特征是:
1、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
2、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
3、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4、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静息电位生成过程。
6. 静息电位和静息电位差
因为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相差越大,细胞从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所需的电位差就越大,相应的所需刺激强度也越大,所以细胞的兴奋性就越低
因为动作电位起始后的变化过程和刺激强度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一般认为阈刺激和阈强度的大小可以反映细胞的兴奋性,阈刺激越大,则兴奋性越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