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电子摇表(接地电子摇表的使用方法图解)

鑫锐电气 2023-02-05 09:52 编辑:admin 291阅读

1. 接地电子摇表的使用方法图解

使用方法

1、测量前必须将被测设备电源切断,并对地短路放电。决不能让设备带电进行测量,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对可能感应出高压电的设备,必须消除这种可能性后,才能进行测量。

2、被测物表面要清洁.减少接触电阻,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3、测量前应将摇表进行一次开路和短路试验,检查摇表是否良好。即在摇表未接上被测物之前,摇动手柄使发电机达到额定转速(120r/min),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标尺的“∞”位置。将接线柱“线(L)和地(E)”短接,缓慢摇动手柄,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标尺的“0”位。如指针不能指到该指的位置,表明摇表有故障,应检修后再用。

4、摇表使用时应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且远离大的外电流导体和外磁场。

5、必须正确接线。摇表上一般有三个接线柱,其中L接在被测物和大地绝缘的导体部分,E接被测物的外壳或大地。G接在被测物的屏蔽上或不需要测量的部分。测量绝缘电阻时,一般只用“L”和“E”端.但在测量电缆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被测设备的漏电流较严重时,就要使用“G”端,并将“G”端接屏蔽层或外壳。线路接好后,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摇把.摇动的速度应由慢而快,当转速达到每分钟120转左右时(ZC-25型),保持匀速转动,1分钟后读数,并且要边摇边读数,不能停下来读数。

6、摇测时将摇表置于水平位置,摇把转动时其端钮间不许短路。摇动手柄应由慢渐快,若发现指针指零说明被测绝缘物可能发生了短路,这时就不能继续摇动手柄,以防表内线圈发热损坏。

7、读数完毕,将被测设备放电。放电方法是将测量时使用的地线从兆欧表上取下来与被测设备短接一下即可(不是兆欧表放电)。

2. 电子式接地摇表使用方法图解

在E-E两个接线柱测量接地电阻时,用镀铬铜板短接,并接在随仪表配来的5m长纯铜导线上,导线的另一端接在待测的接地体测试点上。

测量屏蔽体电阻时,应松开镀铬铜板,一个E接线柱接接地体,另一个E接线柱接屏蔽。P柱接随仪表配来的20m纯铜导线,导线另一端接插针。C柱接随仪表配来的40m纯铜导线,导线的另一端接插针2。

缓慢转动手柄,检流表指针从0平衡点向右偏移,则说明接地电阻值仍偏大,在缓慢转动手柄同时,接地电阻旋钮应缓慢顺时针转动,当检流表指针归0时,逐渐加快手柄转速,使手柄转速达到120转/分,此时接地电阻指示的电阻值乘以档位的倍数,就是测量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

如果检流表指针缓慢向左偏转,说明接地电阻旋钮所处在的阻值小于实际接地阻值,可缓慢逆时针旋转,调大仪表电阻指示值。

3. 接地摇表原理图

1.测量前的准备:使用前将设备与接地线断开。将仪表放平,然后进行机械校零。

2.接地摇表的接线:首先在距离被测接地极E40米处将电流探针C插入土壤深度约40cm,再将电位探针P插在被测接地极E和电流探针C中间,三者成一直线且彼此相距20米。最后用导线将E与仪表E端钮相接,电位探针P与仪表的P端相接,电流探针C与仪表C端相连接。

4. 接地摇表怎么操作

设备接地极电阻,包括接地级与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土壤的流散电阻,可用ZC系列接地摇表测量。接地板与电流电极间距应为40m,电压电极与电流电极间距应为20m。

设备中的非金属器件(如用于接地的非金属零件、绝缘法兰等)的电阻测量规定如下:

当电阻小于1MΩ时,可用普通万用表或高阻计测量;

当电阻大于或等于1MΩ时,可用500V以上高阻计或兆欧表测量。

5. 电子接地摇表使用方法视频

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5。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应从消防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

5。7。

3 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m2。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

5。7。4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2。

5。7。5 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

以下是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部分内容(可以参考):

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5。2。1 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有:S型和M型或两种结构形式的组合(见条文说明中的图1、图2)。

5。2。2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的位置,不得设置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点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气连续性的要求。

5。2。3 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由此引至设备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与预留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子连接。接地干线宜采用多股铜芯导线或铜带,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接地干线应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并应与楼层主钢筋作等电位连接。

5。2。4 不同楼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或不同雷电防护区的配线交接间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楼层配线柜的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

5。2。5 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5。2。6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的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5。2。7 当设置人工接地体时,人工接地体宜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1m处埋设成环形接地体,并可作为总等电位连接带使用。

5。4 防雷与接地

5。4。1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

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表5。4。1—1规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如图5。4。

1—1和图5。4。1—2所示。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7 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5。

4。1—2规定。

5。4。2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表5。4。2—1、5。4。2—2的规定。

5。4。3 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B)内。

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及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3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宜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处。其参数应符合表5。4。2—2规定。

4 具有多副天线的天馈传输系统,每副天线应安装适配的天馈浪涌保护器。当天馈传输系统采用波导管传输时,波导管的金属外壁应与天线架、波导管支撑架及天线反射器作电气连通。

并宜在中频信号输入端口处安装适配的中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接地端应就近接地。

5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同轴电缆的上部、下部及进机房人口前应将金属屏蔽层就近接地。

5。4。4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及其他通信设备信号线路,应根据总配线架所连接的中继线及用户线性质,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2 浪涌保护器对雷电流的响应时间应为纳秒(ns)级,标称放电电流应大于或等于0。5kA,并应满足线路传输速率及带宽要求。

3 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与配线架接地端相连,配线架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从配线架接至机房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配线架及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金属支架、机柜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5。4。5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传输线路上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1)A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或3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2)B级防护系统宜采用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3)C、D级防护系统宜采用1级或2级信号浪涌保护器。

各级浪涌保护器宜分别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及第一防护区(LPZ1)与第二防护区(LPZ2)的交界处。

2 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处,应安装适配的计算机信号浪涌保护器。

3 系统的接地

1)机房内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

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单点连接至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接地等均应连接到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2)当多个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分别采用M型或Mm组合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5。4。6 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于户外的摄像机信号控制线输出、输入端口应设置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

2 主控机、分控机的信号控制线、通信线、各监控器的报警信号线,宜在线路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线路浪涌保护器。

3 系统视频、控制信号线路及供电线路的浪涌保护器,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来选择。

4 系统户外的交流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埋地敷设,屏蔽层及钢管两端应接地,信号线路与供电线路应分开敷设。

5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主机房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系统接地干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5。4。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报警主机、联动控制盘、火警广播、对讲通信等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宜在进出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2 消防控制室与本地区或城市“119”报警指挥中心之间联网的进出线路端口应装设适配的信号浪涌保护器。

3 消防控制室内,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室内所有的机架(壳)、配线线槽、设备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均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4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或钢管)、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接线箱的保护接地端等,应就近接至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线,并宜穿管敷设接至本层(或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4。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的各种线路,在建筑物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装设线路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2 系统中央控制室内,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室内所有设备金属机架(壳)、金属线槽、保护接地和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等均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3 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其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并应穿管敷设接至就近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5。4。9 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传输线,宜在入、出口处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2 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线路,宜根据其干线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范围、接口形式以及是否需要供电电源等要求,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3 进出前端设备机房的信号传输线,宜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机房内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芯绝缘导线并穿管敷设,就近接至机房外的等电位连接带。

5。4。10 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信基站的雷电防护宜先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及雷电防护分级。

2 基站的天线必须设置子直击雷防护区(LPZOB)区内。

3 基站天馈线应从铁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轴电缆在其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桥架进入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接地。

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时,同轴电缆金属屏蔽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4 通信基站的信号电缆应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并应在入户配线架处安装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电缆内的空线对应做保护接地。站区内严禁布放架空线缆。当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时,应符合本规范5。

3。2条第4款的规定。

5 基站的电源线路宜埋地引入机房,埋地长度不宜小于50m。电源进线处应安装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6。

6. 手动接地摇表使用方法和图

1、测试之前,首先需要经过校表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对摇表进行一次短路的试验,主要就是测试摇表能否正常使用。将手柄摇动起来,指针放在∞处,指针应该规制于0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就说明摇表能够正常使用。

2、接下来将摇表和线路断开,选择电压等级相符合的瑶表,就能够测量接地的电阻。线路接好之后,摇动摇表,速度一开始要放慢一些,然后再慢慢加快。

3、等到转速每分钟能够达到120左右的时候,保持匀速的状态,大概连续操作一分钟,我们再读数,这时候不能够停止转动。

4、这时候读数比较准确,等到得到数据之后,就需要拆线、放电。将摇晃的速度放慢,然后拆线,放电。

7. 电动接地摇表使用方法图解

1.拆开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点,或拆开接地干线上所有接地支线的连接点。

2.将两根接地棒分别插入地面400mm深,一根离接地体40m远,另一根离接地体20m远 。

3.把摇表置于接地体近旁平整的地方,然后进行接线 。

用一根连接线连接表上接线桩E和接地装置的接地体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