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电阻并联的绝缘电阻如何计算?

80 2025-01-24 12:38

一、绝缘电阻并联的绝缘电阻如何计算?

使用电笔时一定不可以将其中的绝缘电阻替换成普通电阻。计算公式: R=Rv[U极间/(U++U-)-1]×10 Rv为表计电阻,U极间为表计测得电阻,U+为正极对地电压,U-为负极对地电压。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对于低压电气装置的交接试验,常温下电动机、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对于运行中的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kV)。

低压电器及其连接电缆和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MΩ;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不应低于0.5MΩ;二次回路小母线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I类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Ω。

表面电阻由公式:R=Rs×K计算,其中:R——物体的表面电阻,单位欧姆;Rs——表面电阻率,单位欧姆每方;K——物体的形状系数,K=L/W,L——物体的长度,单位米;W——物体的宽度,单位米。

二、绝缘电阻阻如何计算?

注意:使用电笔时一定不可以将其中的绝缘电阻替换成普通电阻。计算公式: R=Rv[U极间/(U++U-)-1]×10 Rv为表计电阻,U极间为表计测得电阻,U+为正极对地电压,U-为负极对地电压。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对于低压电气装置的交接试验,常温下电动机、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0.5MΩ(对于运行中的设备和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Ω/kV)。

低压电器及其连接电缆和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一般不应低于1MΩ;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不应低于0.5MΩ;二次回路小母线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Ω。I类手持电动工具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Ω。

表面电阻由公式:R=Rs×K计算,其中:R——物体的表面电阻,单位欧姆;Rs——表面电阻率,单位欧姆每方;K——物体的形状系数,K=L/W,L——物体的长度,单位米;W——物体的宽度,单位米。

扩展资料:

一般材料的绝缘电阻值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相对而言,表面电阻(率)对环境湿度比较敏感,而体电阻(率)则对温度较为敏感。湿度增加,表面泄漏增大,导体电导电流也会增加。温度升高,载流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介质材料的吸收电流和电导电流会相应增加,据有关资料报道,一般介质在70℃时的电阻值仅有20℃时的10%。因此,测量绝缘电阻时,必须指明试样与环境达到平衡的温湿度。

但是在实际上,此方法有些不妥,因为直流电压对被测材料加压时,被测材料上的电流是电容电流,既然是电容电流,就与电缆的电容大小有关,电容大需要充电的时间就长,特别是油膏填充电缆,就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

所以同一类型的电缆,由于长度不一样,及电容大小不一样,充电时间为一分钟时读数显然是不科学,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绝缘电阻,耐过电压,泄露电流?

题主的问题很简练,但内涵还是有的。

在阐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相关资料。

第一,关于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中的一段定义,如下:

注意这里在绝缘特性条目下定义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电气间隙

电气间隙指的是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金属外壳)之间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与空气介质(或者其它介质)的击穿特性有关。

我们来看下图:

此图就是著名的巴申曲线,是巴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巴申曲线的横坐标是电气间隙d与气压p的乘积,纵坐标就是击穿电压。我们看到,曲线有最小值存在。对于空气介质来说,我们发现它的击穿电压最小值大约在0.4kV,而pd值大约在0.4左右。

如果固定大气压强,则我们可以推得击穿电压与电气间隙之间的关系。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1:

我们看到,如果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是2.5kV,则最小电气间隙是1.5毫米。

(2)爬电距离

所谓爬电距离,是指导体之间以及导体与接地体之间,沿着绝缘材料的表面伸展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与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有关,与绝缘材料的表面污染等级也有关。

我们来看GB7251.1-2013的表2:

注意看,若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是400V,并且污染等级为III,则爬电距离最小值为5毫米。

第二,关于泄露电流

我们来看下图:

上图的左侧我们看到了由导体、绝缘体和金属骨架接地体(或者外壳)构成的系统,并注意到泄露电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电容电流Ic,第二部分是表面漏电流Ir。表面漏电流是阻性的,而电容电流是容性的,因此它与超前表面漏电流90度。于是,所谓的泄露电流Ia自然就是两者的矢量和了。

注意到两者夹角的正切值被称为介质损耗因数,见上图的右侧,我们能看到电容电流与表面漏电流的关系。

介质损耗因数反映了绝缘介质能量损耗的大小,以及绝缘材料的特性。最重要的是:介质损耗因数与材料的尺寸无关。因此,在工程上常常采用介质损耗因数来衡量绝缘介质的品质。

可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兆欧表的显示值来判断绝缘性能的好坏。

那么绝缘材料的击穿与什么有关?第一是材料的电击穿,第二是材料的气泡击穿。

简单解释材料的气泡击穿:如果绝缘材料内部有气泡,而气泡的击穿电压低于固体材料的击穿电压,因此在绝缘材料的内部会出现局部放电。局部放电的结果会使得绝缘材料从内部发生破坏,并最终被击穿失效。

第三,关于过电压

过电压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其一是来自电源的过电压,其二是线路中的感性负荷在切换时产生的过电压,其三是雷击过电压。

对于电器来说,它的额定绝缘电压就是最高使用电压,若在使用中超过额定绝缘电压,就有可能使得电器损坏。

===============

有了上述这些预备知识,我们就可以讨论题主的问题了。

题主的关注点是在家用电器上。

关于国家标准中对家用电器的专业名词解释,可参阅GB/T 2900-29《电工术语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不管是配电电器抑或是家用电器,它们在设计出来上市前,都必须通过型式试验的认证,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因此,型式试验可以说是电器参数权威测试。

不过,要论述这些试验,显然不是这个帖子所能够表达的,这需要几本书。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配电电器型式试验中有关耐压测试和绝缘能力测试的具体要求吧。具体见GB 7251.1-201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1)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这两个参数的具体要求如下:

2)对于过电压的要求

其实,电器中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电器的温升密切相关。因此在标准中,对温升也提出了要求:

这个帖子到这里应当结束了。

虽然我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但从描述中可以看到,题主的问题答案并不简单。建议题主去看专门书籍,会彻底明了其中的道理,以及测试所用的电路图、测试要求和规范。

四、电机绝缘电阻计算方法?

直流电动机: 4.0.

2 测量励磁绕组和电枢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 4.0.7 测量励磁回路连同所有连接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0.5MΩ。 交流电动机:

1 额定电压为 1000V 以下,常温下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0.5MΩ;额定电压为 1000V及以上,折算至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值,定子绕组不应低于1MΩ/KV,转子绕组不应低于0.5MΩ/KV。 此外还应考虑温度对绝缘电阻值的影响。

五、导线绝缘电阻计算公式?

对于铝导线,知道长度(m)和截面积(mm2),就可以估算出阻值,其准数据为:每100m长的铝导线,当截面为1mm2时,电阻值约为3Ω。

计算口诀为:“百米铝线1-3欧,铜线再打六折算”,这句口诀中的“1”代表1mm2,其是根据公式:R=pL/S,取铝的电阻率p=0.03(应为0.029)定出基准数据而来的。

导线电阻值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因此,若有80m、6mm2的铝线,如果用估算法,则是3×0.8、6=0.4(Ω)。

由于铜导线电阻率p≈0.017,约为铝导线的0.6倍,因此,可按铝导线算出电阻后再打六折。

在上例中,换成铝导线的话,则电阻值为:3×0.8、6×0.6=对于铝导线,知道长度(m)和截面积(mm2),就可以估算出阻值,其准数据为:每100m长的铝导线,当截面为1mm2时,电阻值约为3Ω。

计算口诀为:“百米铝线1-3欧,铜线再打六折算”,这句口诀中的“1”代表1mm2,其是根据公式:R=pL/S,取铝的电阻率p=0.03(应为0.029)定出基准数据而来的。

导线电阻值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因此,若有80m、6mm2的铝线,如果用估算法,则是3×0.8、6=0.4(Ω)。

由于铜导线电阻率p≈0.017,约为铝导线的0.6倍,因此,可按铝导线算出电阻后再打六折。

在上例中,换成铝导线的话,则电阻值为:3×0.8、6×0.6=0.24(Ω)。0.24(Ω)。

六、绝缘电阻比例计算公式?

绝缘材料在加上直流电压后,通过的电流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值,这说明绝缘材料存在吸收想象。

我们把60秒和15秒所测得的两个绝缘电阻值之比,叫做吸收比,即:K = R 60 / R 15 吸收比对绝缘受潮反映很灵敏,同时温度对它的略有影响,随温度的升高吸收比略有下降,故测取吸收比时,宜在10~40℃范围内进行。

测量时,应先使摇表(兆欧表)达到额定转速(120转/分),然后再将摇表接到被试品上,这时开始用秒表记录时间,并分别在15秒和60秒时读取绝缘电阻值。

七、绝缘电阻常数计算过程?

要检测绝缘电阻常数计算过程为:每千伏电压≥1兆欧电阻值,如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为1千伏的话,那么该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值就应该大于等于1兆欧电阻值等。

对于高压1000伏以上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值的检测应使用1000伏摇表,不能使用500伏摇表检测其绝缘电阻值等。

八、电工绝缘鞋

电工绝缘鞋:为什么它是安全工作的必备装备

在进行各种电气工作时,保护自己的安全至关重要。作为电工,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就是佩戴电工绝缘鞋。电工绝缘鞋通过提供绝缘层,防止电流通过鞋底传导到地面,从而降低电击风险。本篇博客将详细介绍电工绝缘鞋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什么是电工绝缘鞋?

电工绝缘鞋是专门为电工设计的安全鞋类,其主要特点是在鞋底上添加一层绝缘材料,常见的材料包括橡胶、聚合物和绝缘塑料。这些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电流的传导,并保护电工免受电击伤害。

电工绝缘鞋的重要性

电工绝缘鞋在安全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一些重要原因,解释了为什么电工绝缘鞋成为电工必备装备:

  • 电击防护:电工工作环境中常常存在电流泄漏的风险。电工绝缘鞋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电击,保护电工的生命安全。通过有效隔离电流,绝缘鞋能够减少电流通过电工身体的可能性。
  • 防止触电事故:在现代电力系统中,触电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当电工处于接地状态时,如果没有合适的绝缘鞋,电流会通过电工的身体流向地面。佩戴电工绝缘鞋可以防止电流通过电工的鞋底接触地面。这为电工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降低了触电事故发生的风险。
  • 化学和机械防护:电工绝缘鞋不仅提供电击防护,还能保护电工免受化学和机械伤害。在一些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化学品泄漏和尖锐物体的风险。绝缘鞋的坚固材料和设计能够抵御这些潜在的危险。
  • 符合法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佩戴电工绝缘鞋已经被法规要求。这些法规为电工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并确保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加安全。

选择适合的电工绝缘鞋

选择适合的电工绝缘鞋对于确保工作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选择合适的电工绝缘鞋:

  • 符合标准:确保所选电工绝缘鞋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如ASTM标准。这些标准确保了鞋子的绝缘性能和质量。
  • 合适的尺寸:电工绝缘鞋应该舒适合脚。确保选择适合您脚型的尺码,并尽量试穿确定是否合适。
  • 耐磨性:选择具有良好耐磨性的电工绝缘鞋,能够在各种工作环境下提供更长久的保护。
  • 防滑性:考虑选择具有良好防滑性能的电工绝缘鞋,以减少滑倒和摔倒的风险。

正确使用和维护电工绝缘鞋

正确使用和维护电工绝缘鞋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绝缘鞋在工作中始终发挥最佳效果: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绝缘鞋的磨损程度和损坏情况。如果发现有裂纹或破损,应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绝缘鞋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
  • 存放和保管:正确存放和保管电工绝缘鞋,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和尖锐物体等潜在危险中。
  • 遵循使用说明:使用绝缘鞋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严格遵循使用和保养指南。
  • 定期清洁:保持绝缘鞋的清洁会延长其寿命并确保良好的绝缘性能。

总之,电工绝缘鞋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备,对于保护电工的生命和身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的绝缘鞋,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将为电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降低工作中的风险。

九、如何计算380伏电阻为200欧的绝缘电阻

什么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指电气设备中用于限制电流流过绝缘材料的电阻。它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流泄露的重要指标。

绝缘电阻的计算方法

绝缘电阻的计算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参数:电压和电阻值。

  1. 确定电压:根据标题中提供的信息,电压为380伏。
  2. 确定电阻值:根据标题中提供的信息,电阻值为200欧。

绝缘电阻(R)的计算公式如下:

R = V / I

其中,R表示绝缘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将数据代入公式

根据公式 R = V / I,将提供的数据代入,我们可以得到:

绝缘电阻 = 380伏 / I,而已知电阻值为200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电流值:

I = V / R = 380伏 / 200欧 = 1.9安

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所得电流值是否满足绝缘电阻公式来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取得电流值I = 1.9安代入公式:

R = V / I = 380伏 / 1.9安 = 200欧

计算结果与题目中给出的电阻值相符,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出了将380伏电压下的电阻值为200欧的绝缘电阻所需的电流值为1.9安。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保护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十、电动汽车绝缘电阻咋计算?

通常计算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值是根据其额定电压等级来计算的,计算绝缘电阻值标准为:每千伏等于大于1兆欧,因此假如电动汽车的额定电压为100伏的话,那么其绝缘电阻值应该等于大于0、01兆欧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