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变电站(装配式变电站中,500KVGIS配电装置室

293 2023-01-24 15:20

1. 装配式变电站中,500KVGIS配电装置室跨度一般为

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18亿元。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m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航道桥为主跨318m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除南、北航道桥外其余引桥采用30~80m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大桥共需要钢材76.7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各类桩基7000余根,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南滩涂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预制,大型平板车梁上运梁的工艺,开创了国内外重型梁运架的新纪录。 1、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建设条件十分恶劣,为保证海上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将设计与施工综合考虑。经过国内外多次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了施工决定设计的总体原则,尽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变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采用工厂化、大型化、机械化的设计和施工原则。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   </B> 大桥钢管桩基础具有桩长、大直径、数量巨大的特点。桩长达89米,桩径为1.5米和1.6米,总计5474根。通过近一年多钢管桩基础施工,进度快,质量好,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其创新点是:超长整桩预制;内外螺旋焊接;三层熔融环氧粉末涂装;埋弧自动焊工艺;大直径不等壁厚焊接;牺牲阳极阴极保护。   3、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B> 其创新点是:对海工耐久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70米箱梁局部结构分析;真空辅助压浆技术;研制了大跨度、高平整度桥面施工振动桥设备;首次采用了早期张拉工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设计制造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2400吨液压悬挂轮轨式70米箱梁纵移台车。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B> 其创新点是:结合施工方案对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关键结构进行优化;海工耐久性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实践;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试验与实践;箱梁梁上运梁和架桥机架设的综合技术。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B> 其创新点是:建立可靠的钢筋腐蚀电学参数和输出光功率变化判据;研制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动态预报软件;制定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长期原体观测系统设计方案,并配合工程进度实施。这项技术将填补国内空白。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其创新点是:连续运行GPS参考站,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应用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规程和细则,弥补了中国跨海大桥这方面的空白;目前的规范没有适应几十公里长度跨海大桥投影坐标系建立的相应标准,根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特殊性加以了解决,为制定相应规范提供参考;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曲面拟合法,使海中GPS拟合高程的精度达到三等水准的精度;用测距三角高程法配合GPS拟合高程法进行连续多跨跨海高程贯通测量,创造出一种快速海中高程贯通测量的方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GIS技术研制成基于B/S模式的大型桥梁测绘资料管理系统。   7、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B> 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主要创新点是:确定车辆安全行驶风速标准;面向所有灾害天气类型进行研究;提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基于气象监测系统、预报系统与道路管理系统多方面系统研究;制定不同灾害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控制标准;开发低造价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开发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的计算机软件。目前,已取得系列中间成果,其中报告推荐的风障方案即将付诸实施。   9、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其创新点是:对整体桥梁部位进行的结构分解,形成22949个结构构件,并将采集数据的625张表与其相关联,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化检索方式;集成统一工程通讯及网络的组建,极大降低了基础网络建设成本;实现长距离的多点无线视频图像传输及回送。   系统已完成软件开发并投入运行一年多,在工程实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10、新型桥梁伸缩装置技术 </B>采用了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LB多项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其创新特点是:LB单元式多向变位桥梁伸缩装置针对传统模数式及梳形伸缩装置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悬索桥、斜拉桥桥梁的纵、横、扭转等多向变位功能上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本着“安全、舒适、经济、耐用、方便”的宗旨,成功研制的新一代桥梁伸缩装置,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 变电站简答题题库

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接地,简单的说,把电气设备用接地线和接地体相连就叫接地。

在变电站,有很多这样的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接地装置,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变电站地面不同设备间场强是不同的。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如果正好你在线路旁边离故障点很近的话,那你就拜拜了,大概20m之外的话会比较安全一点,但也要防止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所以你还是赶紧跑开吧。这时你要是在变电站,是不用担心的,地底下早埋好了和接地线相连接地体,整个接地网是经过严格计算和设计的,不然谁敢在里面上班那,是不是。

3. 装配式变电站主变压器室和GIS室柱距宜采用

答:配电装置室的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有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添一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一个出口可设在通往屋外楼梯的平台处。②装配式配电装置的母线分段处,宜设置有门洞的隔墙。

③充油电气设备间的门若开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时,其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④配电装置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⑤配电装置室可开窗,但应采取防止雨、雪、小动物、风沙及污秽尘埃进入的措施。

配电装置室临街的一面不宜装设窗户。⑥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配电装置室的顶棚和内墙面应作处理。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并压光,GIS配电装置室亦可采用水磨石地面。⑦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其楼层应设防水措施。⑧配电装置室可按事故排烟要求,装设事故通风装置。

GIS配电装置室应设通风、排风装置。⑨配电装置室内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立门槛,并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⑩位于地下室和楼层内的配电室,应设设备运输的通道,并应设良好的通风和可靠的照明系统。

4. 某变电所220千伏配电装置的布置形式

从发电站发出的交流电首先由变电所1中的输电变压器把电压升到220千伏,然后输送到远处的中心变电所2,在那里输电变压器把电压降为10千伏,送到下属各变电所,在变电所3由输电变压器再把电压降为35千伏。然后输送给下一级变电所4,变电所4又用输电变压器把电压降为10千伏,再送至各用户的变电所5,最后将电压变为380伏/220伏,供给用电设备使用。从大型水力发电站发出的电力,经过输电线路送到用户,中间要经过五次变换电压(一升、四降)。对于中、小型电站来说,中间变换电压的次数就少一些,这要根据发电视发出的电压、输送线路的远近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所中需进行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按用途可分为电力变电所和牵引变电所(电气铁路和电车用)。电力变电所又分为输电变电所、配电变电所和变频所。这些变电所按电压等级可分为中压变电所(60千伏及以下)、高压变电所(110~220千伏)、超高压变电所(330~765千伏)和特高压变电所(1000千伏及以上)。按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枢纽变电所、中间变电所和终端变电所。

变电所由主接线,主变压器,高、低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和控制系统,所用电和直流系统,远动和通信系统,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主控制室等组成。

5. 民用建筑与10kv及以下的预装式变电站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9.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9.2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4.10.3当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采用机械通风或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时,其专用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4.10.7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配电装置室、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通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14)5.2.3民用建筑与单独建造的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4.1条有关室外变、配电站的规定,但与单独建造的终端变电站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变电站的耐火等级按本规范第5.2.2条有关民用建筑的规定确定。民用建筑与10kV及以下的预装式变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5.4.12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疏散门均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

3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

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确需在隔墙上设置门、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

6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油浸变压器下面应设置能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7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8应设置与锅炉、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的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8.3.8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1单台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厂矿企业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V·A及以上的电厂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125MV·A及以上的独立变电站油浸变压器;

3充可燃油并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注: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8.3.9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8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8.5.3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8.5.4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