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设计的意义?

162 2023-11-13 17:46

一、电源设计的意义?

电源设计不仅需要为器件提供各种高性能的功率输出,还包括选择合适的旁路、去耦电容,以滤除各种干扰信号,保证系统稳定工作。

二、印制板的储存标准?

贮存环境:

A、良好的贮存条件:指温度小于25度,相对湿度不大于65%,有温度控制、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环境条件。

B、一般的贮存条件:指温度不高于35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5%,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环境条件。

1.所有的成品电路板使用前应保持内包装完好并保存在规定的储存环境中。印制板自生产完成之日起的有效保存期限与表面涂层种类、印制板类别和储存环境有关,同时有效保存期限还与印制板的结构、内包装材料种类和印制板组装时的工艺条件有关。

2.考虑到产品工艺和保管条件的差异,印制板拆封后应及时(推荐在24小时内)使用,且建议使用前进行预干燥处理,特别是挠性电路板中的PI基材板,如需贴片焊接,则需要进行预干燥处理。

3.对于化学浸锡或浸银产品拆包后建议在12小时内用完,否则须重新包装。

4.如超过有效保存期限,用户可进行干燥处理后试用:必要时某些性能重新进行性能试验,经检验合格后仍可使用。

5、通常保存时间超过3个月在上机贴片前为避免存在受潮的隐患,需进行2小时150度的烘烤。

三、印制板是怎么发展的?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又称印制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之一。用印制电路板制造的电子产品具有可靠性高、一致性好、机械强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雷达系统,只要存在电子元器件,它们之间的电气互连就要使用印制板。在电子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影响电子产品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是该产品的印制板的设计和制造。 在电子技术发展的早期,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元器件构成。元器件都是用导线连接的,而元件的固定是在空间中立体进行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结构变得很复杂,元件布局、互连布线都受到很大的空间限制,如果用空间布线方式,就会使电子产品变得眼花缭乱。因此就要求对元件和布线进行规划。用一块板子作为基础,在板上规划元件的布局,确定元件的接点,使用接线柱做接点,用导线把接点按电路要求,在板的一面布线,另一面装元件。这就是最原始的电路板。这种类型的电路板在真空电子管时代非常流行,由于线路都在同一个平面分布,没有太多的遮盖点,检查起来容易。这时电路板已初步形成了“层”的概念。 单面敷铜板的发明,成为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新时代的标志。布线设计和制作技术都已发展成熟。先在敷铜板上用模板印制防腐蚀膜图,然后再腐蚀刻线,这种技术就象在纸上印刷那样简便,“印刷电路板”因此得名。印制电路板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和印制板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双面板,即在板子两面都敷铜,两面都可腐蚀刻线。 随着电子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双面电路板的基础上发展夹层,其实就是在双面板的基础上叠加上一块单面板,这就是多层电路板。起初,夹层多用做大面积的地线、电源线的布线,表层都用于信号布线。后来,要求夹层用于信号布线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使电路板的层数也要增加。但夹层不能不能无限增加,主要原因是成本和厚度问题。一般的生产厂都希望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尽可能高的性能,这与实验室里做的原形机设计不同。因此,电子产品设计者要考虑到性价比这个矛盾的综合体,而最实际的设计方法仍然是以表层做信号布线层为首选。高频电路的元件也不能排得太密,否则元件本身的辐射会直接对其它元件产生干扰。层与层之间的布线应错开成十字走向,以减少布线电容和电感。 2.

1.2 印制电路板的分类 印制电路板根据制作材料可分为刚性印制板和挠性印制板。刚性印制板有酚醛纸质层压板、环氧纸质层压板、聚酯玻璃毡层压板、环氧玻璃布层压板。挠性印制板又称软性印制电路板即FPC,软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和较高曲绕性的印制电路板。这种电路板散热性好,即可弯曲、折叠、卷挠,又可在三维空间随意移动和伸缩。可利用FPC缩小体积,实现轻量化、小型化、薄型化,从而实现元件装置和导线连接一体化。FPC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信、航天及家电等行业。

2.1.3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流程 要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印制板图,电子产品设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现代印制电路板的一般工艺流程。 1. 单面印制板的工艺流程: 下料→丝网漏印→腐蚀→去除印料→孔加工→印标记→涂助焊剂→成品。 2. 多层印制板的工艺流程: 内层材料处理→定位孔加工→表面清洁处理→制内层走线及图形→腐蚀→层压前处理→外内

四、pd电源设计要点?

Paddle Card的PCB设计要点:

采用普通的FR4材质的PCB材料即可,建议采用四层PCB,满足5A电流传输等级。内层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走VBUS和GND。

根据公头的规格,PCB厚度及公差满足设计要求。

Top层放置出线焊盘。而eMarker芯片及阻容器件均放在Bottom底层。

D+/D-走线考虑阻抗匹配,平行、等长走线。

控制PCB的长度和宽度,推荐尺寸为8.4mm x 6mm。

五、电源设计中电感的选择?

电感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场所2.使用频率范围;(SWPA系列功率电感使用频率在2MHz以下)3.是否为新开发或设计机型使用;

4.电感量要求;

5.电流要求,包括回路中的额定电流及冲击电流;

6.PCB板可利用尺寸或面积,以及产品高度的要求;

7.焊盘尺寸,有些尺寸虽然不同,但可以共用。

六、电路设计中数字电源、模拟电源的使用?

A/D、 D/A作为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分界器件,A/D之前、D/A之后的都是模拟电路,接模拟电源。

我的经验是: 1。模拟地、数字地分开走线,最后在电源一点共地。2。弱电地走向强电地。3。高频回路要大面积(岛状互联)接地。4。每块数字IC的电源脚和接地脚用高频小电容直接连接滤波,在干扰信号的源头抑制干扰,不要因为印刷版走线美观而走长线连接。

七、电源线路设计原则?

电路设计的原则有:

1、电气控制电路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设备加工工艺的要求。

2、控制电路应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3、控制电路应简单、可靠、造价低。

4、控制电路应便于操作和维修。

八、入户电源开关设计?

入户电源开关的设计要考虑如下问题:

1.首先要计算出户内所用电器的总容量,再换算成总电流是多少安,以便选择合适的开关。

2.要考虑将来电器设备的增加,和一些有数倍启动电流因素,所以最好留有一定余地,通常也就是要把计算出来的总电流加30%到50%。

九、茶台电源怎么设计?

茶台的电源是按照茶海的线路以及热水壶的线路进行分布,最后连接插头

十、开关电源的组成与设计?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