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uck电路电容计算公式?
只要是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都可以使用BUCK电路。电感的取值取决于最大脉冲宽度,使其在脉冲宽度最大的情况下电流不进入不饱和段,也就是脉冲宽度越大,所取的电感量也越大。电容器主要起平波作用,与脉冲频率和负载的阻抗R有关,可以取RC≥10倍脉冲周期左右,具体看对输出纹波的要求。
电感公式:L=(Vin-Vo)*Vo/(Vin*ΔI*Fsw)
电容公式:Co最小值=L*(额定输出电流^2-ΔV试验时输出突变电流最小值^2)/[额定输出电压^2-(额定输出电压-ΔV)^2]
这个公式是负载突变时,跌落电压公式。
二、buck电源输出电容越大越好吗?
buck电源输出电容并非越大越好,根据电路负载需求合理设计
三、buck降压电路电容计算公式?
buck电路电感计算公式:
BUCK电路是电子电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设计,大多数新手都是从buck电路入手来进行电路学习的。这其中buck电路中的电感计算是很多新手们苦恼的问题,本篇文章将从实例出发,为大家讲解buck电路中的电感计算技巧。
举例来说,假如输入电压是DC50~80V,输出是48V,输出最大电流是60A。公式是L=[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MOS管饱和电压)*导通时间TON] 2*IOmax。管压降是0.5 输入频率是40KHZ,占空比百分之50TON= 12 5US。
L=[ (80-48-0 5 )*12.5US]/ (60*2 )L=3 28UH
四、如何计算开关电源输入滤波电容和输出滤波电容?
计算开关电源输入滤波电容主要是从考虑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你要输入电压的稳定程度或者纹波大小来决定;开关电源的输出滤波电容计算主要决定因素有:1、电路拓扑,每种电路拓扑相对应的输出电流纹波不一样。
2、工作方式,要判定是工作在连续方式还是断续方式 3、工作频率,工作平率即是开关频率,是影响输出滤波电容的重要参数之一,开关频率越大,输出滤波电容越小。4、你需要达到的纹波大小。你按照以上各个选项,具体化后,计算就比较容易了,代入其具体计算公式就可以,由于你提供的信息不多,所以具体用什么计算公式,不方便提供。你自己可以按你的电路拓扑、工作方式、工作频率、纹波要求去查找。五、buck变换器输入电流怎么计算?
对于bUCK变换器,在电流连续模式下,V0/Vi就是占空比D,根据电感伏安特性,V=L*di/dt,自然会得出di=V*dt/L,假设主开关管在dt的时间导通,亦即在dt的时间电流从最小变到最大,即dt=D*T=D/fs=VO/Vi*fs,而在此期间,电感电压V=(Vi-V0),因此可得到di=V*dt/L=(Vi-V0)*VO/Vi*fs*L=V0*(1-V0/Vi)/fs*L。
六、buck电路输出电感电容计算公式推导?
只要是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都可以使用BUCK电路。电感的取值取决于最大脉冲宽度,使其在脉冲宽度最大的情况下电流不进入不饱和段,也就是脉冲宽度越大,所取的电感量也越大。电容器主要起平波作用,与脉冲频率和负载的阻抗R有关,可以取RC≥10倍脉冲周期左右,具体看对输出纹波的要求。 电感公式:L=(Vin-Vo)*Vo/(Vin*ΔI*Fsw) 电容公式:Co最小值=L*(额定输出电流^2-ΔV试验时输出突变电流最小值^2)/[额定输出电压^2-(额定输出电压-ΔV)^2] 这个公式是负载突变时,跌落电压公式。
七、buck电路电容的作用?
电容的作用是进行滤波,使电路波形更接近于正弦波。
八、电源输入怎么并接电容?
电源串联个触点(继电器)并联电容,是为了保护继电器的触点,即当触点断开时,触点两端电压突变,会引起打火而烧坏触点。这是本意。并联电容后,因电容的充放电作用,触点两端电压不会突变了,就会避免出现打火 了。
不过,对于12V电源,打火 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负载是感性负载,才有可能出现打火现象。
这种用法,多用在交流220V电源的控制中,当触点两端电压达到220V时就一定会打火。
九、buck电路自举电容工作原理?
自举电容,内部高端MOS需要得到高出IC的VCC的电压,通过自举电路升压得到,比VCC高的电压,否则,高端MOS无法驱动。自举是指通过开关电源MOS管和电容组成的升压电路,通过电源对电容充电致其电压高于VCC。最简单的自举电路由一个电容构成,为了防止升高后的电压回灌到原始的输入电压,会加一个Diode.自举的好处在于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升高电压。
如果在MOS的Gate与Source间接入一个小电容,在MOS未导通时给电容充电,在MOS导通,Source电压升高后,自动将Gate极电压升高,便可使MOS保持继续导通。
十、电容在电源电路怎么计算?
一般由公式C=Q/U得出,其中Q是电容器两极板上电荷量,U是两极板间电势,或者用决定式C=§S/4πkd,其中§是极板的材料系数,S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k是常系数,d是两极板之间距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