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频干扰原理?
高频干扰的原理为:高频率的电磁波不需要导线,通过大地和空间的电容可以传送电波,频率高则会产生干扰,高、中压变电站内开关分、合操作时会产生高频阻尼振荡波,即高频干扰。
解决高频干扰的方法有:
通过屏蔽抑制辐射干扰。通过磁环抑制传导干扰。通过穿心电容抑制传导干扰。通过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
二、直流电机调速电源受到高频干扰怎么?
一、电信号干扰消除
电信号干扰主要是电刷火花和高频谐波产生。一般在电动机电源线两端并联104~1μ的电容做滤波,或在电源出线端串联两只5uH电感左右电感。
对于磨损的电刷要及时更换,压力调整合适。电源线采用屏蔽线等等。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隔离不良。可在控制电路输入端接入阻容RC滤波电路,电动机接地线与控制回路地线分开走线。
二、电压干扰
当电动机启动或正反转切换时,控制电路电压发生较大变化,影响控制电路正常工作。
增大电源容量,增大或加装储能大电容;
在控制回路电源端串接一只整流二极管,在二极管以后增加大容量电容。
加粗、加大电源线,减少大电流线路压降。
三、如何避免高频干扰?
(1)建厂房时做好系统的屏蔽,用0.3的镀锌板或小目的铁丝网屏蔽四周,将50mm的铁管打入地下2-3米,每隔两米打一根,将屏蔽网与铁管连接,这样高频信号就不容易从工厂辐射出去,起到整体屏蔽的效果。 (2)将高频机机架和外壳良好接地,加强机体屏蔽,减轻机体辐射建议用宽度50mm×50mm或以上,长度不小于2m的角铁打入地下作为接地体,再用10mm2以上的铜线将高频机的机架和外壳与接地体相连。连线应尽可能短,不可打圈,尽量避免转弯,这样可以加强高频机机身部分的屏蔽,减小干扰信号向外辐射的强度。如果车(房)间里有多台高频机,最好每一台高频机(或相邻两台)都在机旁就近埋一条地线。
四、如何抑制高频干扰?
1、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u/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1)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3)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5)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五、低频干扰大还是高频干扰大?
对于一个谐波源来说,高频磁场和低频磁场是共存的,且高频磁环的强度是小于低频磁场强度的,但高频磁场往往具有更大的干扰可能性。另外,如果低频磁场的强度足够大的话,其破坏性可能会远远高于高频磁场
在低频和高频 功耗是相同的情况下,高频电磁干扰更强
电磁干扰(英文: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是指任何在传导或电磁场伴随着电压、电流的作用而产生会降低某个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或可能对生物或物质产生不良影响之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干扰,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
低频频率为30~300kHz,中频频率为300~3000kHz,高频频率为3~30MHz,频率范围在30~300MHz的为甚高频,在300~1000MHz的为特高频。相对于低频信号,高频信号变化非常快、有突变;低频信号变化缓慢、波形平滑。
六、高频电磁干扰怎么消除?
可以在线上加铁氧体(俗称磁珠),显示器线上一般都加了的那个圆柱体就是过滤高频噪声的
七、干扰电是高频吗?
是的。
强电会产生高频干扰,严重的话可以使弱电芯片失效,导致弱电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强电是由弱电电路做控制电路,弱电电路失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严重的话,那就是无底线地严重
强电对弱电的干扰很大,1,强电弱电线,隔开至少15厘米,尽量避免干扰;2,可以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屏蔽、重复接地和安全接地;3,也可以把弱电线用锡箔纸包裹,避免干扰。
八、emc高频干扰抑制方法?
1、抑制干扰源
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di/dt。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小干扰源的du/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
1)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3)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5)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2.2、切断干扰传播路径
按干扰的传播路径可分为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类。
所谓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高频干扰噪声和有用信号的频带不同,可以通过在导线上增加滤波器的方法切断高频干扰噪声的传播,有时也可加隔离光耦来解决。电源噪声的危害最大,要特别注意处理。
所谓辐射干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传播到敏感器件的干扰。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干扰源与敏感器件的距离,用地线把它们隔离和在敏感器件上加屏蔽罩。
切断干扰传播路径的常用措施如下:
1)充分考虑电源对单片机的影响。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然条件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Ω电阻代替磁珠。
2)如果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
3)注意晶振布线。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
4)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
6) 用地线把数字区与模拟区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离,最后在一点接于电源地。A/D、D/A芯片布线也以此为原则。
7)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相互干扰。大功率器件尽可能放在电路板边缘。
8)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屏蔽罩,可显着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2.3、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是指从敏感器件这边考虑尽量减少对干扰噪声的拾取,以及从不正常状态尽快恢复的方法。
提高敏感器件抗干扰性能的常用措施如下:
(1) 布线时尽量减少回路环的面积,以降低感应噪声。
(2) 布线时,电源线和地线要尽量粗。除减小压降外,更重要的是降低耦合噪声。
(3) 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
(4) 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IMP813,X5043,X5045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5) 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电路。
(6) IC器件尽量直接焊在电路板上,少用IC座。
2.4、其它常用抗干扰措施
(1)交流端用电感电容滤波:去掉高频低频干扰脉冲。
(2)变压器双隔离措施:变压器初级输入端串接电容,初、次级线圈间屏蔽层与初级间电容中心接点接大地,次级外屏蔽层接印制板地,这是硬件抗干扰的关键手段。次级加低通滤波器:吸收变压器产生的浪涌电压。
(3)采用集成式直流稳压电源:有过流、过压、过热等保护作用。
(4)I/O口采用光电、磁电、继电器隔离,同时去掉公共地。
(5)通讯线用双绞线:排除平行互感。
(6)防雷电用光纤隔离最为有效。
(7)A/D转换用隔离放大器或采用现场转换:减少误差。
(8)外壳接大地:解决人身安全及防外界电磁场干扰。
(9)加复位电压检测电路。防止复位不充分,CPU就工作,尤其有EEPROM的器件,复位不充份会改变EEPROM的内容。
(10)印制板工艺抗干扰:
①电源线加粗,合理走线、接地,三总线分开以减少互感振荡。
②CPU、RAM、ROM等主芯片,VCC和GND之间接电解电容及瓷片电容,去掉高、低频干扰信号。
③独立系统结构,减少接插件与连线,提高可靠性,减少故障率。
④集成块与插座接触可靠,用双簧插座,最好集成块直接焊在印制板上,防止器件接触不良故障。
⑤有条件的采用四层以上印制板,中间两层为电源及地。
九、怎么消除电网高频干扰?
主要方式方法:电源输入电路要设置低通滤波电路,防止机内高频干扰信号外窜污染电网,同时阻止电网中可能存在的高频干扰信号进入;尽量采用全桥式拓扑电路,避免波形畸变干扰。
电源、逆变等电路要加入适当的吸收元件,防止高频谐波分量造成干扰;输出管应选用放大能力及性能尽量一致或相近的元件,避免产生波形不对称失真、交越失真、非线性失真等,使干扰信号减小到最小强度。
振荡频率、谐振频率要对应,各级之间的信号传输应在阻抗匹配条件下进行;机器应选用金属机箱,并进行良好的接地,实现安全使用和较好的电磁屏蔽作用;冷却水循环管路也要充分加入高阻参量,堵截高频泄漏;等等。
十、高频干扰电脑怎么解决?
对于受到高频干扰的电脑,可通过尽量拉大工作距离、不使用同一组电线、电源线绕成螺旋状或从磁环铁管中穿过、非金属外壳可加锡箔纸、金属板(最好接地)等。
有条件还以在电源电路中加入抗干扰用的滤波器。通过这些处理,一般都会起到一定的抗干扰作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