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可控硅电路(光耦可控硅电路原理图)

108 2023-01-19 06:29

1. 光耦可控硅电路原理图

很简单!使用MOC3020光耦,4、6脚串一个180欧左右的电阻接在可控硅的A1与G极之间即可。原理:光耦的1、2没有驱动时,4、6之间断路,可控硅不会导通;当1、2之间有驱动电流,内部的发光二极管导通,4、6之间低阻,在可控硅过零点几伏时可控硅就会导通。

2. 光耦可控硅电路原理图讲解

一、moc3041简介:

MOC3041是一个仙童品牌的光耦;不是可控硅。 光耦全称是光耦合器;英文名字是: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二、moc3041的工作原理:

1、光耦隔离就是采用光耦合器进行隔离;

2、光耦合器的结构相当于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起;

3、发光二极管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给光敏管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4、由于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这样既耦合传输了信号,又有隔离干扰的作用。

3. 光耦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答:

 (一)按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分类:可控硅按其关断、导通及控制方式可分为普通可控硅、双向可控硅、逆导可控硅、门极关断可控硅(GTO)、BTG可控硅、温控可控硅和光控可控硅等多种。

  (二)按引脚和极性分类:可控硅按其引脚和极性可分为二极可控硅、三极可控硅和四极可控硅。

  (三)按封装形式分类:可控硅按其封装形式可分为金属封装可控硅、塑封可控硅和陶瓷封装可控硅三种类型。其中,金属封装可控硅又分为螺栓形、平板形、圆壳形等多种;塑封可控硅又分为带散热片型和不带散热片型两种。

4. 光耦控制电路原理

光耦和431的原理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光敏电阻)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收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控制。

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5. 光耦控制可控硅的电路原理图

你用MOC3021 可以, 这个是不带过零触发的. 带过零检测的是不能用在调压方面的, 只能用于开关控制方面.然后你的电路中要有检测过零部件,触发信号接到中断中, 最好是全波方式, 这样的话, 10ms中断一次, 在中断中你可以设置触发时间, 不要超过10ms, 最大9ms足够, 9ms时电压也接近20V了,调节范围可以从1ms 开始到 9ms , 触发时间越短, 电压越高

6. 单向可控硅光耦驱动电路图

光耦合器用OC表示。 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光耦合器的种类达数十种,主要有通用型(又分无基极引线和基极引线两种)、达林顿型、施密特型、高速型、光集成电路、光纤维、光敏晶闸管型(又分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敏场效应管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