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压控制器(可控硅调压控制器原理)

168 2023-01-30 10:14

1. 可控硅调压控制器

如果实现对交流电压的控制有这么几种形式: 1.就是控制变压器的输出抽头的触点,可以通过继电器,接触器,可控硅等实现。 2.可以通过变频器原理的调压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可调输出电压的逆变器。 要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要首先有过零检测电路。 过零检测可以采用比较器实现。 可控硅实现交流电调压实际是调功,一般有两种方案1,调节单位时间内交流脉冲个数。 2,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来调节电流大小。全导通为180度,一般工作在60到140度左右 一般第二种方式比较常用。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导通角度关键在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一般思路单片机检测到交流电零点时产生中断,经一段时间延时后触发可控硅。 50HZ市电而言,延时时间必须在10毫秒以内。将这一个延时时间分成N份即N级调节输出功率。延时时间越短可控导通角度越大输出功率越大,延时时间越长可控导通角度越小输出功率越小。

2. 可控硅调压控制器原理

可以调压。原理是电源的每个波形到来时,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即导通时机),你可以参看10元一个的旋钮式调光小台灯线路,用旋钮的电位器(即可调电阻)配合电容是可以任意调节电压的。

不过如果是需要交流电正弦波的电器(比如电动机类或开关电源供电类比如节能灯),是不适宜可控硅调压使用的,因为严重畸变的波形会使它们工作不正常。

3. 可控硅怎么测量好坏

1.万用表选电阻R*1Ω挡,用红、黑两表笔分别测任意两引脚间正反向电阻直至找出读数为数十欧姆的一对引脚,此时黑表笔的引脚为控制极G,红表笔的引脚为阴极K,另一空脚为阳极A。

  2.将黑表笔接已判断了的阳极A,红表笔仍接阴极K。此时万用表指针应不动。用短线瞬间短接阳极A和控制极G,此时万用表电阻挡指针应向右偏转,阻值读数为10欧姆左右。如阳极A接黑表笔,阴极K接红表笔时,万用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该可控硅已击穿损坏。

4. 电子调压器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5. 可控硅模块

您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可控硅模块采用陶瓷覆铜工艺,电流承载能力大,热循环负载次数是国标的进10倍,焊接工艺独特,绝缘强度高,导热性能好。可控硅模块的工作场所应干燥、无腐蚀性气体、通风、无尘,环境温度范围-25℃--45℃,下面为大家介绍可控硅模块的安装步骤:  

 1、散热器和风机按通风要求装配于机箱合适位置。散热器表面必须平整光洁。在模块导热底板与散热器表面均匀涂覆一层导热硅脂,然后用螺钉把模块固定于散热器上,四个螺钉用力要均等。  

 2、用接线端头环带将铜线扎紧,最好浸锡,套上绝缘热缩管,用热风或热水加热收缩,导线截面积按电流密度<4A/mm2选取,禁止将铜线直接压接在可控硅模块电极上。  

 3、将接线端头平放于可控硅模块电极上用螺钉紧固,保持良好的平面压力接触。  

 4、可控硅模块的电极易掀起折断,接线时应防止重力将电极拉起折断。

6. 可控硅控制电加热

原理简介 可控硅电力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信号输入,去控制串在主回路中的可控硅(晶闸管)模组,改变主回路中电压的导通与关断,由此达到调节电压或功率的目的。控制器一般是由控制板加上主机(主回路)组成。 可控硅电力控制器又可分为调压器和调功器 探用相位控制模式的可控硅电力控制器可叫做调压器,由于触发控制回路采用了集成电路器件,明显提高了该调压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可控硅工作原理及作用

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都是三个电极。单向可控硅有阴极(K)、阳极(A)、控制极(G)。双向可控硅等效于两只单项可控硅反向并联而成。即其中一只单向硅阳极与另一只阴极相边连,其引出端称T2极,其中一只单向硅阴极与另一只阳极相连,其引出端称T2极,剩下则为控制极(G)。

1、单、双向可控硅的判别:先任测两个极,若正、反测指针均不动(R×1挡),可能是A、K或G、A极(对单向可控硅)也可能是T2、T1或T2、G极(对双向可控硅)。若其中有一次测量指示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单向可控硅。且红笔所接为K极,黑笔接的为G极,剩下即为A极。若正、反向测批示均为几十至几百欧,则必为双向可控硅。再将旋钮拨至R×1或R×10挡复测,其中必有一次阻值稍大,则稍大的一次红笔接的为G极,黑笔所接为T1极,余下是T2极。

2、性能的差别:将旋钮拨至R×1挡,对于1~6A单向可控硅,红笔接K极,黑笔同时接通G、A极,在保持黑笔不脱离A极状态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几十欧至一百欧,此时可控硅已被触发,且触发电压低(或触发电流小)。然后瞬时断开A极再接通,指针应退回∞位置,则表明可控硅良好。

对于1~6A双向可控硅,红笔接T1极,黑笔同时接G、T2极,在保证黑笔不脱离T2极的前提下断开G极,指针应指示为几十至一百多欧(视可控硅电流大小、厂家不同而异)。然后将两笔对调,重复上述步骤测一次,指针指示还要比上一次稍大十几至几十欧,则表明可控硅良好,且触发电压(或电流)小。

若保持接通A极或T2极时断开G极,指针立即退回∞位置,则说明可控硅触发电流太大或损坏。可按图2方法进一步测量,对于单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仍不息灭,否则说明可控硅损坏。

对于双向可控硅,闭合开关K,灯应发亮,断开K,灯应不息灭。然后将电池反接,重复上述步骤,均应是同一结果,才说明是好的。否则说明该器件已损坏.。

8. 可控硅调压控制器电路图

以单向可控硅调压为例,当交流正半周从0――180度时我们可以理解电压从零到最大值后又从最大值到零,而控制电路所控制的是这个阶段的某个时间点的导通角,可控硅控制极被这个时间点的脉冲触发而导通,此时可控硅输出端就是这个点的电压、电流值,若我们通过触发控制电路改变多个导通时间点,可控硅输出端就可获得大小不同电压的半波直流。

9. 可控硅调压电路图原理

单相可控硅调压器的原理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大功率驱动器件,实现用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设备。它在交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调功系统及随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控硅分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双向可控硅也叫三端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在结构上相当于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向连接,这种可控硅具有双向导通功能。其通断状态由控制极决定。在控制极上加正脉冲(或负脉冲)可使其正向(或反向)导通。

这种装置的优点是控制电路简单,没有反向耐压问题,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无触点开关使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