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控硅继电器工作原理
基本原理是:控制端输入的直流电压使继电器内部的发光二极管工作,通过光耦合使处于输出回路中的双向可控硅组成的开关电路导通,即完成对输出端的控制。
输入回路仅需要对发光管的控制,所以仅需低电压,小电流;光耦合保证了输入、输出间的隔离;输出回路中可控硅元件大小的选用,决定了继电器输出的工作电压及电流。
只需要输入端接入3至20伏任意直流电压至端子,即可控制该继电器的高电圧或大电流了也包括控制交流或直流。
2. 可控硅代替继电器电路图
用电子开关也可以代替继电器的开关。如可控硅、开关二极管、开关三极管、电子双向开关IC、光电耦合器、集成开关电路……等等很多都可以代替继电器的开关。
但是各种元器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有各的用处,继电器品种很多,功能很强,本身就是多功能的组合开关。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现成的继电器会省去很多麻烦,简化电路,采用电子开关反而很麻烦,反倒不如使用继电器方便。
硅半导体元件中只有光耦是隔离的,但是光耦做不到大电流、小压降,其他类型的三极管输出和输入之间都是不隔离的,而且硅半导体元件压降不可能低到0.1V,最低也有0.3V,锗管的导通饱和压降可以低到0.1V,但是锗管现在不易买到。
3. 可控硅继电器工作原理图解
有可能可控硅被击穿了,继电器要酌情增加续流二极管哦。
4. 可控硅保护电路原理
初始状态下,电压VAK施加到可控硅的A、K两个端,此时三极管Q1与Q2都处于截止状态,两者地盘互不侵犯。
此时VAK电压全部施加到A、K两极之间,这个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VAK即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 Voltage),相应的有断态重复峰值电流IDRM(Peak Repetitive Off-State Current)
电压VGK施加到G、K两极后,Q2的发射结因正向偏置而使其导通,从而产生了基极电流IB2,此时Q2尚处于截止状态,可控硅阳极电流IA为0,Q1的基极电流IB1也为0,电阻R2上也没有压降,因此Q2的集电极-发射电压VCE2为VAK,这个电压值通常远大于VBE2,即使是在测试数据手册中的参数时,VAK也至少有6V,实际应用时VAK会有几百伏,因此,三极管Q2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开始处于放大状态。
5. 可控硅控制继电器
晶闸管好,
带负载能力为0.2A/点,只能带交流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继电器优点:交流及直流负载都可以驱动;负载额定电流大;
缺点:动作频率不能太高,同时继电器是有寿命的,一般100万次;
晶体管优点:动作频率可以达到几百KHZ,无触点,因此不存在机械寿命的说法;
6. 可控硅跟继电器的区别
可控硅是一种压控器件,输入一定电压就会使他导通,在交流信号中可以用交变信号来控制他的导通角度.而且一般的可控硅导通后是不会关掉的.只有加一个反向电压 或维持电流过小才能关断.比如台灯调光用的都是可控硅啦.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正向导通,反向载止,有时候你在设计电路时想让信号从左到右,右过不到左就可以加个二极管了,比如整流用呀.三极管的作用是开关或是放大用.他是电流控制器件,改变IB来控制IC,有时你能看到用三极管来驱动小继电器就是做开关作用了,收音机的嗽叭驱动就是用三极管来做放大的.
7. 可控硅控制器工作原理
在电子产品中,多用来作可控整流、逆变、变频、调压、无触点开关等。
家用电器中的调光灯、调速风扇、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组合音响、声光电路、定时控制器、玩具装置、无线电遥控、摄像机等都大量使用了可控硅器件。
在工业控制中,主要用于电气设备开关。用作高电压和高电流的控制,开启或关闭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
现今的可控硅器件的额定电流可以从几毫安到5kA以上,额定电压可以超过10kV。可控硅在家电中的应用很广泛,相关知识可从网上查阅。例如:声光控灯、调光灯、消毒碗柜中的臭氧发生电路、可控硅整流电路(110V/220V自动切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