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稳压电源diy(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原理)

73 2023-01-23 15:10

1. 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原理

数控型交流稳压电源由功率器件和功率i变压器构成功率单元,由集成电路或单片微机组成控制电路,加上取样部分和辅助直流电源共同组成整机。数控型交流稳压电源其特点如下:

(1)可以实现输出电压波形连续。由于产生的附加波形失真 很小,因此稳压器基本 上不产生高次谐波分量。

(2)可以采用电流过零切换的整周期触发技术,使输出电压偏差的校正工作在小于一个周期内完成

(3)对功率变压器绕组进行分段及抽头处理,稳压器可以适应输入电压的宽范围变化,输出电压的稳压精度可以达到土1%。

2. 数控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你大约是正在参加比赛的大学生吧? DAC0832是一种在三十多年前生产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

国内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与TP801单板机同期引进的。是八位精度的芯片,内部没有基准电压源,要从第8脚外加基准电压源,可以用普通稳压二极管提供基准电压,注意稳压二极管要串联限流电阻,外加电压范围是正负25伏特,一般就施加以正负10伏特,比如就加正10伏特。她是用8条并行输入控制(从低端开始分别是7、6、5、4、16、15、14、13脚),用计算机或拨动开关按照TTL电平控制都可以,通过这里来调节输出幅度。DAC0832的3脚和10脚接地,20脚接上不超过17伏特的正极性电源,一般就取正12伏特。DAC0832要外加运算放大器电流平衡输出,12脚和运放正相输入端接地,11脚去运放反相输入端,运放输出反馈到9脚。先用拨动开关调试的时候,时间顺序是: 改变拨动开关状态后, 然后19、1、2脚从高电平变低电平后,保持在低电平, 之后18、17脚从高电平变低电平后,保持在低电平, 就能将拨动开关的状态锁存下来,并保持模拟输出状态。以上解释可能有错误。

3. 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原理图

可调数控电源是采用当前国际先进的高频调制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开关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展宽,实现了电压和电流的大范围调节,同时扩大了直流电源供应器的应用。

与传统电源相比可调数控电源就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同时也为大功率直流电源减小体积创造了条件,此电源又称高频可调式开关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保护功能齐全,过压、过流点可连续设置并可预视,输出电压可通过触控开关控制。

4. 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原理图解

SVC稳压器,是碳刷式稳压器的简称,又称碳刷式稳压器,属于机械式有触点稳压器。SVC稳压器内部采用碳刷头与调压线圈的位置来调整电压,以起到稳定电压的效果.这样的稳压器被称为碳刷式稳压器。

  SVC系列高精度全自动交流稳压器有波形不失真,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使用方便,可靠,能长期运行等特点,可广泛用于任何用电场所,是一种理想的稳压电源,符合SB/T10266标准。

  SVC稳压器,属于小型稳压器,一般适用于功率较小的设备中,适合于计算机服务器、通讯系统、数控机床、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照明系统的稳压作用。

5. 数控稳压电源设计原理是什么

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

稳压电源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就曾考虑过稳压器,到二十世纪初,就有铁磁稳压器以及相应的技术文献,电子管问世不久,就有人设计了电子管直流稳压器。在四十年代后期,电子器件与磁饱和元件相结合,构成了电子控制的磁饱和交流稳压器。五十年代晶体管的诞生使晶体管串联调整稳压电源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中心。六十年代后期,科研人员对稳定电源技术做了新的总结,使开关电源,可控硅电源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集成稳压器也不断发展。

直至今日,在直流稳压电源领域,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要求供电电压低,电流大的电源大都由开关电源担任,要求供电电压高,电流大的设备的电源由可控硅电源代之,小电流、低电压电源都采用集成稳压器。

在交流稳压电源领域,铁磁谐振式和电子反馈调控式这两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铁磁谐振式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磁饱和稳压器→六、七十年代:磁泄放式恒压变压器(CVT)→八十年代中期:运用磁补偿形式的第1代参数稳压器→九十年代中期:第2代参数稳压器→二十世纪初:第3代参数稳压器。电子反馈调控式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子管调控磁放大式(614)型交流稳压器→六、七十年代:电子调控自耦滑动式(SVC)交流稳压器,自动感应式调节稳压器→八十年代中期:电子调控的有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正弦能量分配器式净化电源→九十年代中期:数控有级的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改进型的第2、3代净化电源→二十一世纪初:利用逆变器作补偿的无级、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新型的净化稳压电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