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输出直流稳压电源接线图
答:直流双电源接法,直流电双电源控制保证不反送电的原则,二个电源安装两组开关接入负载。
2. 双路输出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仪表:双路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示波器*等(带有“*”视经济条件可选)……
工具:各个型号的一字十字螺丝刀、斜口钳、尖嘴钳、中号及小号的尖头/斜头镊子、防静电手环、电烙铁(配有中号和小号的尖头、刀口型烙铁头,一般30w,能调温的更好)、烙铁台、助焊剂、焊锡丝、耐热防静电的操作台胶垫、台式放大镜(带光源的更好)……含有这些元器件的电路板基本上涵盖了电路需要的工具和仪表,我列举的都是维修中会用到的,也是一般的维修人员必备的,仅供参考~
3. 正负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图
(1)电网波动过大PLC不工作。表现为PLC无输出。先查输入信号(电源信号、干扰信号、指令信号与反馈信号)。例如,采用SINUMERIK3G-4B系统的数控车床,其内置式PLC无法工作。采用观察法,先用示波器检查电网电压波形,发现电网波动过大,欠压噪声跳变持续时间>1s(外因)。由于该机床处于调试阶段,电源系统内组件故障应当排除在外,由内部抗电网干扰措施(滤波、隔离与稳压)可知,常规的电源系统已无法隔断或滤去持续时间过长的电网欠压噪声,这是抗电网措施不足所致(内因),导致PLC不能获得正常电源输入而无法工作。在系统电源输入端加入一个交流稳压器,PLC工作正常。
(2)电源故障。某双工位数控车床,每个工位都由单独的NC系统控制,NC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INUMERIK810/T系统。右工位的NC系统经常在零件自动加工中断电停机,重新启动系统后,NC系统仍可自动工作。检查24V供电电源负载,并无短路问题。对图样进行分析,两台NC系统,共用一个24V整流电源。引起这个故障可能有两个原因:
1)供电质量不高,电源波动,而出故障的NC系统对电源的要求较灵敏。
2)NC系统本身的问题,系统不稳定。
根据这个判断,首先对24V电源电压进行监视,发现其电压幅值较低,只有21V左右。经观察发现,在出故障的瞬间,这个电压向下浮动,而NC系统断电后,电压马上回升到22V左右。故障一般都发生在主轴启动时,其原因可能是24V整流变压器有问题,容量不够,或匝间短路,使整流电压偏低,电网电压波动,影响NC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确定这个故障的原因,用交流稳压电源将交流380V供电电压提高到400V,这个故障就没有再出现。为此更换24V整流变压器,问题彻底解决。
(3)一台VDF.BOEHRINGER
公司(德国)生产的PNE480L数控车床,合上主开关启动数控系统时,在显示面板上除READY(准备好)灯不亮外,其余指示灯全亮。该机数控系统为西门子SYSTEM5T系统。因为故障发生于开机的瞬间,因此应检查开机清零信号RESET是否异常。又因为主板上的DP6灯亮,而且DP6是监视有关直流电源的,因此需要对驱动DP6的相关电路及有关直流电源进行检查。其步骤如下:
因为DP6灯亮属报警显示,故首先对DP6的相关电路进行检查。经检查,确认驱动DP6的双稳态触发器LA10逻辑状态不对,已损坏。用新件更换后,虽然DP6指示灯不亮了,但故障现象仍然存在,数控箱还是不能启动。检查*RESET信号及数控箱内各连接器的连接情况良好,但*RESET信号不正常,并发现与其相关的A38位置上的LA01与非门电路逻辑关系不正确。于是对各直流电流进行检查。
检查±15V、±5V、±12V、+24V,发现电压为-5V~4.0V,误差超过±5%。进一步检查,发现该电路整流桥后有一滤波大电容C19的焊脚处印制电路板铜箔断裂。将其焊好后,电压正常,LA01电路逻辑关系及*RESET信号正确,故障排除,数控箱能正常启动。
(4)返回参考点异常。这是由于返回参考点时没有满足“必须沿返回参考点方向,并距参考点不能过近(128个脉冲以上)及返回参考点进度不能过低”的条件。对这类故障的处理步骤是[2,3]:
1)距参考点位置>128个脉冲,返回参考点过程中。①电动机转了不到1转(即没有接收到1转信号),此时首先变更返回时的开始位置,在位置偏差量>128个脉冲的状态下,在返回参考点方向上进行1转以上的快速进给,检测是否输入过1转信号。②电动机转了1转以上,这是使用了分离型的脉冲编码器。此时,检查位置返回时脉冲编码器的1转信号是否输入到了轴卡中,如果是,则是轴卡不良;如果未输入,则先检查编码器用的电源电压是否偏低(允许电压波动在0.2V以内),否则是脉冲编码器不良。
2)距参考点位置<128个脉冲。①检查进给速度指令值,快速进给倍率信号,返回参考点减速信号及外部减速信号是否正常。②变更返回时的开始位置,使其位置偏差量超过128个脉冲。③返回参考点速度过低。速度必须为位置偏差量超过128个脉冲的速度,如果速度过低,电动机1转信号散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位置检测。
(5)某加工中心,配置F-0M系统,在自动运转时突然出现刀库、工作台同时旋转。经复位、调整刀库、工作台后工作正常。但在断电重新启动机床时,CRT上出现410号伺服报警。查L/M轴伺服PRDY、VRDY两指示灯均亮;进给轴伺服电源AC100V、AC18V正常;x、y、z伺服单元上的PRDY指示灯均不亮,三个MCC也未吸合;测量其上电压发现24V、±15V异常;轴伺服单元上电源熔断器电阻太大,经更换后,直流电压恢复正常,重新运行机床,401号报警消失。
(6)故障现象:某公司产VF2型立式铣加工中心。机床运行一年零七个月以后,加工中出现161号报警(x-axisovercurrentordrivefault),机床停止运行。使用“RESET”键报警可以清除,机床可恢复运行。此故障现象偶尔发生,机床带病运行两年后,故障发生频次增加,而且出现故障转移现象:即使用复位键清除161号报警时,报警信息转报162号(Y-axisovercurrentordrivefault),如果再次清除,则再次转报z轴,以此类推。机床已无法维持运行。
故障分析及检查:根据故障报警信息在几伺服轴之间转移现象,不难看出故障发生在与各伺服轴都相关的公共环节,也就是说,是数控单元的“位置控制板”或伺服单元的电源组件出现了故障。位控板是数控单元组件之一,根据经验分析,数控单元电气板出现故障的概率很低,所以分析检查伺服电源组件是比较可行的排故切入点。检查发现此机床伺服电源分成两部分,其中输出低压直流±12V两路的是开关电源。测量结果分别是:+11.73V,-11.98V。分析此结果,正电压输出低了0.27V,电压降低幅度2.3%。由于缺乏量化概念,在暂时找不到其它故障源的情况下,假定此开关电源有故障。
故障排除:为验证输出电压偏差是造成机床故障的根源,用一台WYJ型双路晶体管直流稳压器替代原电源,将两路输出电压调节对称,幅值调到12V,开机后,机床报警消失。在接下来的20个工作日的考验运行中,故障不再复现。完全证实了故障是由于此伺服电源组件损坏引起的。
理论分析[4]:运算放大器和比较器,有些用单电源供电,有些用双电源供电,用双电源的运放要求正负供电对称,其差值一般不能大于0.2V(具有调节功能的运放除外),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而此故障电源,两路输出电压相差了0.25V,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这是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4. 直流稳压电源双电源怎么接线
1.打开包装,然后再检查一下外壳、电表、开关、指示灯、按钮、接线端子等有无损坏,无损坏的才能使用。
2.还需要将输入端插到配电板上,然后在用户配电板上安上符合本设备功率的保险丝,以确保用电安全。
3.就是需要将用电设备的电源接到本设备的输出端上,但是需要多注意一点的就是使用电器适用电压是220V还是110V,千万不要将其接错。
4.先开启稳压器的电源开关,然后按照工作指示灯再加上延时指示灯亮,无电输出,3-7秒后即送电,观察指示灯是否正常指示220V。输出电压正常(220V)左右时,再开启用电设备电源开关。
5.需要多注意的是当用电设备长期不用时,请一定要记得关闭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还需要关闭稳压器的电源开关,这样的话,以免减少耗电和延长稳压器使用寿命
5. 直流稳压电源双输出电路图
1、电源就是两个输出端子,以负端为参考,可以认为它是正电源,以正端为参考,也可以认为它是负电源。
2、直流稳压电源指环境温度、负载大小、输入电压等因素都会使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的电源。 3、稳压电源的分类方法繁多,按输出电源的类型分有直流稳压电源和交流稳压电源;按稳压电路与负载的连接方式分有串联稳压电源和并联稳压电源;按调整管的工作状态分有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按电路类型分有简单稳压电源和反馈型稳压电源,等等。如此繁多的分类方式往往让初学者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其实应该说这些看似繁多的分类方法之间有着一定的层次关系,只要理清了这个层次自然可以分清楚电源的种类了。
6. 直流稳压电源的安装接线图
本电源产品为通用直流输出稳定电源,其性能规定与测试方法符合以下规定,当要求超出本规定时,应在合同中明确说明。主要性能测试注意事项及测试方法如下:一) 注意事项:1) 测量时应保持所有其他影响量的积累效应的量值小于被测效应规定量值的1/10。2) 负载是可变影响量,当负载为连续可调时,应在最小值、最大值两点上进行(当最小值为零时,则规定为最大值的10% 时进行)。3) 应采用四端线路,使电流端和测量端分开,以减少测量误差。4) 当电源提供测量端子时,应在测量端子上进行,数字电压表测试头需插入接线柱中心孔到底。5) 稳流电源测量时, 应采用取样电阻R M,使其上电压降与电流成正比且应小于被测效应误差极限的1/10,并在误差分析时考虑其引起的误差,同时,取样电阻R M应采用四端线路使电流端和测量端分开,以减少测量误差。6) 电压或电流稳定输出量为连续可调时,应在最小值、最大值两点上进行(当最小值为零时,则规定为最大值的10%时进行)。二) 测试方法(一) 负载效应及周期与随机偏移的测量。1 ) 负载效应的测量是仅由于负载的变化而引起电压或电流稳定输出量的变化量的测量。2 ) 周期与随机偏移的测量是电压或电流稳定输出量中无规则波动部分(以前称纹波和噪 声)的测量。 测量频率范围为:10Hz~10MHz,测量时必须使用单一接地点,以免产生测量误差。3 ) 应在负载调节完成后1.5秒~11.5秒时间间隔内测量。4 ) 源电压分别置于198伏、220伏、242伏时测量。5 ) 稳压电源时测量法:仪器连接法:按图一
b.计算稳压电源负载效应ΔVle V i - V 1ΔV le =------------- ×100%V 1ΔV le 稳压电源负载效应V 1 负载电流为额定值时被测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值V i 负载电流改变为零或最小额定值时被测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值RL 稳压电源负载c.从有效值电压表或示波器上读出周期与随机偏移值V PARD。6 ) 稳流电源时测量法:a.仪器连接法:按图二
b. 计算稳流电源负载效应ΔA le V i - V 1ΔA le = ----------------- ÷ RM ×100%V 1ΔA le 稳流电源负载效应V1 负载电压为最大额定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输出电压值Vi 负载电压改变为零或最小额定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输出电压值RM 取样电阻C. 计算周期与随机偏移值A PARD A PARD = V 1PARD (或V iPARD) ÷RM A PARD 稳流电源周期与随机偏移值V1PARD 负载电压为最大额定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周期与随机偏移电压值ViPARD 负载电压改变为零或最小额定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周期与随机偏移电压值7) 当负载效应及周期与随机偏移的测量互相有影响时,则应分别测量。
二) 源效应及周期与随机偏移的测量。1) 源效应的测量是仅由于源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电压或电流稳定输出量的变化量的测量。2) 源效应应在源电压调节完成后1.5秒~11.5秒时间间隔内测量。3) 源电压是可变影响量,应分别在220伏~198伏、198伏~220伏、220伏~242伏、242伏 ~220伏时测量。4) 稳压电源时测量法:a. 仪器连接法:按图一b. 计算稳压源源效应ΔVse Vi - V1ΔVse = ------------ ×100%V1
ΔVse 稳压电源源效应V1 源电压为220伏,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时被测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值Vi 源电压分别为198伏、242伏,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时被测 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值RL 稳压电源负载
c. 从有效值电压表或示波器上读出周期与随机偏移值VPARD。5) 稳流电源时测量法:a. 仪器连接法:见图二b. 计算稳流电源源效应ΔA se Vi - V1 ΔA se =------------÷ RM ×100%V1ΔA se 稳流电源源效应V1 源电压为220伏,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 输出电压值Vi 源电压分别为198伏、242伏,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输出电压值c. 计算周期与随机偏移值A PARDA PARD = V1 PARD (或Vi iPARD) ÷ RMA PARD 稳流电源周期与随机偏移值V 1PARD 源电压为220伏,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时被测稳流电源RM上的周期与随机偏移电值V iPARD 源电压分别为198伏、242伏, 负载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时被测稳流电源RM 上的周期与随机偏移电压值
6) 当源效应及周期与随机偏移的测量互相有影响时,则应分别测量。
(三) 漂移的测量1) 漂移的测量是在电源预热、安稳(热平衡)后,电压或电流稳定输出量在规定时间内的缓慢和连续最大变化量的测量。漂移的测量包括输出扰动,频率范围从直流至20HZ。2) 漂移应在基准条件下测量。3) 负载范围:有两种方法。a. 负载加至额定最大值时测量。b. 电源工作在空载(或最小值)时测量。4) 测试仪器应对直流至20Hz的频率扰动有足够的频率响应,超过20Hz的信号应由低通滤波器滤除,其带外(大于20Hz)抑制不得小于每个倍 频 程6dB。5)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必要时所有监测均应放在恒温条件下。确保所有观测仪器及影响量(特别是温度)的组合效应的绝对量值所引入的误差极限值不应超过电源漂移规定量值的1/10。6) 稳压电源时测量法:a. 仪器连接法:按图三
b . 计算稳压电源漂移值ΔVd=Vmax-VminΔVd 稳压电源漂移值Vmax 规定时间内被测稳压电源输出电压最大值Vmin定时间内被测稳压电源输出电压最小值
7)稳流电源时测量法:仪器连接法:按图四
b. 计算稳流电源漂移值ΔAd= |V max /Rm|-|V min /Rm|ΔAd 稳流电源漂移值V max 规定时间内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输出电压最大值V min 规定时间内被测稳流电源R M 上的输出电压最小值一)测量规定及注意事项1)当测量仪器的误差不能忽略时,应采用下述原则。目的在于使制造厂不把超差的仪器交货,且使用方不把未超差的仪器拒收。如果对于一个给出的性能特性,其给定的允许误差为±e,而相应的测试方法的误差是±n,那么:制造方的误差极限应为±(e-n),且使用方的误差极限应为±(e+n)。2)测量周期与随机漂移时其频率范围 为20Hz ——10 MHz,当给出值为有效值(rms)时,则应采用此频率范围的有效值数字电压表或示波器。3)测量漂移时其频率范围为0——20 Hz,对超过20 Hz的信号应由低通滤波器滤除。4)被测电源预热时间规定为30分钟。30分钟后改变影响量,其后应等被测电源本身达到热平衡后,才能进行漂移的测量。
7. 双输出直流稳压电路
这道题用运放的虚地虚零现象容易理解: 首先电路是在放大区工作的,才能起稳压作用, 运放的正输入端电压为Uz, 因为虚地现象负输入端的电压也为Uz, 再看电阻R1R2R3串联支路,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这三个电阻电压之和,因为运放的负输入电流为0(虚零现象),所以每个电阻的电压可以直接用分压比例计算, 这样就不难看出: 输入电压达到最小时,R3电压为输入电压=Uz,这样R1R2R3串联的总电压即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Uz(R1+R2+R3)/(R3)达最大值。 输入电压达到最大时,R3+R2电压为输入电压=Uz,这样R1R2R3串联的总电压即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Uz(R1+R2+R3)/(R2+R3)为最小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