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
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按我国统计的雷电流幅值最大约为300 kA,其对应的雷击高度为408 m。取雷击定位高度为400m,可得出不同高度避雷针的保护区和散击区的地表半径见表1。
我国旧式民房一般高度在10 m以下,避雷带和避雷网的高度与房高相同,安装的短针防雷其高度为1~2 m,它们引起的散击现象不明显;高耸建筑物和高架避雷针引雷招致雷击率增高和存在散击区。
我国防雷学者历来不主张用高架避雷针保护建筑物,主张用屋顶短针和避雷带防雷就是考虑了既能发挥它的引雷作用,又避免增加散雷区。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一、作用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
2. 避雷针
1避雷原理不同,避雷针主要是防止直击雷的,属于主动型避雷。避雷器用于防止雷电进行波,属于被动型的。
2外观不同,避雷针是杆状的,有尖头的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相连接。
3避雷带是带状的环圈,与防雷引下线有至少两处连接。
4安装方式不同,避雷针独立安装,独立接闪;
避雷带是绕楼顶敷设一圈,每间隔一定距离,有垂直钢筋支撑。
5材质不同,避雷针针体主要采用圆钢,安装在铁杆或水泥杆上,避雷带可采用镀锌圆钢,规格也不一样。
6保护范围不同,计算保护的方法不同。
3. 避雷针是怎样避雷的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不会引发事故。
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级别的防雷需要的避雷针规格都不一样。
4. 避雷线
多芯线:4~25平方毫米, 单芯线: 4~35平方毫米。防雷器种类规格很多,连接电线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防雷器连接线4——35平方毫米。 防雷器,又称避雷器、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等,主要包括电源防雷器和信号防雷器,防雷器是通过现代电学以及其它技术来防止被雷击中的设备的损坏。避雷器中的雷电能量吸收,主要是氧化锌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
5. 避雷针原理
避雷针的基本特性就是尖端放电,用放出的电荷中和云层的电荷,故不存在云中的电荷流向避雷针。所谓的闪电,是因为地面与空中带有大量不同电荷产生的电弧,而且这种电弧是从地面出发打向天空的,不是通常认为的“被雷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