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线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总配电箱中有地线。火线、零线、地线三根线都从配电箱拉过去,接一三孔或五孔插座就可以。火线接L,零线接N,地线接E(一竖三横符号)。
地线
地线又称做避雷线,是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 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或电压过高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
1地线的定义
用来将 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 漏电或电压过高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
地线,又称 避雷线,是指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电气设备漏电时,电流通过地线进入大地。地线的符号是E(Earth);可分为供电地线、电路地线两种。按我国现行 标准,GB2681中第三条依导线颜色标志 电路时,一般应该是相线—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零线—淡蓝色,地线是黄绿相间,如果是 三孔插座,左边是零线,中间(上面)是地线,右边是 火线。
2线路介绍
三个脚中较长的脚是接地的,可称做接地脚,另外两个较短的脚是把家用电器接入电路,可称它们为导电脚。在设计电源插头时,为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有意识地将接地脚设计得比导电脚长几个毫米。这是因为在插入三脚插头时,接地脚先接触插座内的接地线,这样可先形成接地保护,后接通电源;反之,在拔出三脚插头时,导电脚先与电源插座内的导电端分开,接地脚后断开。如果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由于绝缘体损坏等原因而带电,这时接地脚就会形成 接地短路电流,使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而对地放电,从而使人不被触电,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3分类
(1)供电地线: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在电路中起安全保护作用。在漏电的情况下,用电者和地线形成了一个并联电路。有了地线,由于地线的电阻比较小,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使用电者避免 触电。致人伤残。在实际中通常是一根黄绿相间的导线。 地线地线在家庭用电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地区的供电网中没有地线,可以用如下方法补救。在屋外找一个地方,拿一条50-70mm宽,1-2米长的角铁打入地下,然后把地线连接到该角铁上,连接时最好用螺栓固定,连接电线尽可能粗一点,6-10平方毫米,要再减低接地电阻可以在角铁周围再灌注一点盐水
(2)电路地线:在电路设计时,主要是防止干扰与提高无线电波的辐射效率。地线被广泛作为 电位的参考点,为整个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电位。此时,地线未必与真正的大地相连,而往往与输入 电源线的一根相连(通常是 零线),其电位也与大地电位无关。整个电路在设计时,以地线上电压为0V,以统一整个电路电位。
4接地方式
接地的类型和作用不同的电路有不相同的接地方式,电子电力设备中常见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安全接地
安全接地即将高压设备的外壳与大地连接。一是防止机壳上积累电荷,产生静电放电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例如电脑机箱的接地,油罐车那根拖在地上的尾巴,都是为了使积聚在一起的电荷释放,防止出现事故;二是当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机壳带电时,促使电源的保护动作而切断电源,以便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例如电冰箱、电饭煲的外壳。三是可以屏蔽设备巨大的电场,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民用变压器的防护栏。
2、防雷接地
当电力电子设备遇雷击时,不论是直接雷击还是感应雷击,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电力电子设备都将受到很大损害甚至报废。为防止雷击,我们一般在高处(例如屋顶、烟囱顶部)设置避雷针与大地相连,以防雷击时危及设备和人员安全。安全接地与防雷接地都是为了给电子电力设备或者人员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用来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3、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电路正常工作而提供的一个基准电位。这个基准电位一般设定为零。该基准电位可以设为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某一段或某一块等。当该基准电位不与大地连接时,视为相对的零电位。但这种相对的零电位是不稳定的,它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使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路系统工作不稳定。当该基准电位与大地连接时,基准电位视为大地的零电位,而不会随着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合理的工作接地反而会增加电路的干扰。
4、信号
信号地是各种物理量信号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信号一般都较弱,易受干扰,不合理得接地会使电路产生干扰,因此对信号地的要求较高。
5、模拟地
模拟地是模拟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模拟电路中有小信号放大电路,多级放大,整流电路,稳压电路等等,不适当的接地会引起干扰,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模拟电路中的接地对整个电路来说有很大的意义,它是整电路正常工作的基础之一。所以模拟电路中合理的接地对整个电路的作用不可忽视。
6、数字地
数字地是数字电路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数字电路工作在脉冲状态,特别是脉冲的前后沿较陡或频率较高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干扰电路。如果接地不合理,会使干扰加剧,所以对数字地的接地点选择和接地线的敷设也要充分考虑。
7、电源地
电源地是电源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电源往往同时供电给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而各个单元要求的供电性质和参数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既要保证电源稳定可靠的工作,又要保证其它单元稳定可靠的工作。电源地一般是电源的负极。
8、功率地
功率地是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零电位的公共基准地线。由于负载电路或功率驱动电路的电流较强、电压较高,如果接地的地线电阻较大,会产生显著的电压降而产生较大的干扰,所以功率地线上的干扰较大。因此功率地必须与其它弱电地分别设置,以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
2. 电线是绝缘体还是导体
实际上对一般情况来说,“带电”是指存在相对的电位差,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对地”存在电位差,当有导体连接于两点存在电位差的接点时,导体内因此产生连续的电流(即电荷移动),所以日常可能带电的物体一般都是导体,因为电流需要通过它传送,比如一根接在市电火线上的电线,外面的绝缘层不带电,中间的铜线因为对地有220V的电压,人站在地面上接触这铜线,会有持续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触电事故,所以说它是带电的;相对连接在零线上的电线,因为零线对地电压为0,所以往往说它是不带电(实际可能存在很低的电压)的。至于绝缘体,因为电荷在其内部很难移动,即电流极难通过,所以持绝缘体去接触带电物体时,带电物体不能通过它产生电流,绝缘体因此不带电;但是正因为电荷在绝缘体内无法自由移动,当因为某种原因,绝缘体上带上电荷后,电荷能较长时间维持存在(静电现象),只有在被其他导体接触时,电荷才沿导体移动(产生电流)释放被中和;所以说只有绝缘体才有可能观察到静电现象,即绝缘体才可以“带电”,但是严格来说,是“带静电”。
3. 避雷导线什么材质的
是的,原因很简单,不锈钢是高电阻材料,加上焊接工艺困难,极少用于防雷行业。但是,世事无绝对。不锈钢的优点也是显然的。另类的不锈钢材料也有用于防雷方面,例如接闪器,接地端子。但避雷带还是不多,但也有几层的平房使用效果对于建筑物防雷还是有10年以上的成功例子的。
4. 避雷线和导线常用材料是一样的
1、避雷线是铁质的,避雷针是铜质(也可以是铜质的),避雷针顶端向天,避雷线连接避雷网埋地,避雷线连接避雷针,雷雨季节,雷电从天空从避雷针进入避雷线直至埋地的避雷网,是消除雷击保护建筑物或仪器的设施。大都用于建筑,变压器电线竿,机房,发射架等。
2、避雷线分圆截面和扁截面两大类型。接复层金属包基体金属的不同分为:铅包钢、铅包铜、铜包钢、铅包钢避雷线。 避雷针用于高层建筑、烟囱或油罐上。下引可用避雷线连接。避雷针由针体及安装类别结构件组成。针类采用不锈钢;针体须用铜包钢圆棒或钢管为基材。
3、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最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当屋顶面积很大时,采用避雷网。它是为了保护建筑的表层不被击坏,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应优先选用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宽度不应小于12mm,厚度不应小于4mm。避雷线适用于长距离高压供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架空避雷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积大于35mm²的镀锌钢绞线。
5. 避雷针与地面间的引线是导体吗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避雷针: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避雷针由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3部分组成。接闪器通常采用直径为 15~20mm、长度为1~2m的圆钢或钢管,固定于支柱上端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当雷云对地放电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由于避雷针尖端突出地面并有良好接地,在针尖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聚积相反极性的电荷,引导放电向避雷针方向发展,最终击中避雷针,把雷击能量有效地引入大地。
6. 绝缘导线的防雷措施有哪些
答: 一般来说,线路的防雷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即防雷四道防线:
(1)保护线路导线不遭受直接雷击,为此可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将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
(2)当杆塔或避雷线遭受雷击后不使线路绝缘发生闪络,为此需改善避雷线的接地,或适当加强线路绝缘;
(3)即使绝缘受冲击而至发生闪络,也不使它转变为两相短路故障或不导致线路跳闸,为此可将系统中性点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
(4)即使线路跳闸也不致中断供电,为此可采用重合闸装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