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避雷了解一下
防雷检测的重要性: 常规的防雷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8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雷区的划分、雷击电磁脉冲屏蔽、等电位连接及浪涌保护器),涵盖了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只有通过防雷检测才能了解到: 各个防雷装置是否损坏、劣化、锈蚀等,发现防雷装置是否有效运行,若存在问题的话,就要及时更换,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各个电气连接是否良好,有无接触不良的情况,若有,需要整改,重新焊接,保持电气连接贯通; 后期建筑物有扩建、改建存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就会发生变化,原有的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是否符合改扩建后的建筑物防雷类别,若不符合,就会存在雷击安全隐患,需要全面进行整改和防护; 每年的常规防雷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是排查雷击安全隐患的必要措施,若不进行防雷检测,特别是易燃易爆场所,先不说存在雷击安全隐患的问题,气象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就会来进行例行检查,看您的这个建筑物是否进行了常规防雷检测,是否取得合格报告,存在的隐患是否整改,还会给你一顿教育,重则还会罚款呢 所以防雷检测每年一次必不可少,危化、人员密集场所每年两次检查必不可少哦 希望能帮到您
2. 关于避雷的知识
小常识如下:风大雨急防事故,防范措施需做足,
清基扫障要彻底,防汛通道保畅通,
开沟滤水很重要,顺势导流保堤身,
牵线架灯助查险,注意安全记心间,
剅闸封筑别大意,防范险情先规避,
值班值守需到位,通讯全天不断联,
巡堤守剅讲规矩,交接记录要规范,
徒步查险不敷衍,领导干部带头行,
无关车辆不上堤,禁止设障要清晰,
机动队员速集结,随时等候听号令,
不信谣来不传谣,共同传递正能量,
3. 避雷的方法
建筑物和种种重要设施的行之有效的避雷措施——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他用科学实验证明了闪电就是静电高压放电,之后避雷针防雷的技术也就
有了科学的基础。
200年来人们的长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避雷针是可靠的。
在世界各地,处处可见避雷针的踪迹。楼层、厂房、烟囱、火箭航天器发射塔、卫星天线等的顶部高高地耸立着一根,甚至几根金属杆,那就是避雷针。 我国古建筑物中的宝塔,有些用铁链从塔顶引下,末端埋入水井中,这样的宝塔很少被雷击毁。中世纪,欧洲许多教堂的尖顶由于高耸于云端,常
常是雷击的目标。但也有个别的高大建筑却能幸存下来。如有一座大教堂,以镀金的金属覆盖了教堂的圆顶,圆顶四周又竖起了一些尖头长铁棒。金属圆顶通过泄水
有人认为,避雷针在雷雨云的感应下产生尖端放电,能中和掉雷雨云中所带的电荷,从而避免发生雷击。也有人认为,避雷针是吸引闪电电流,并把它导入地下。我们必须弄清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才能设计避雷针,有效地避免雷击。
实验测量表明,避雷针在雷雨云的电场作用下所释放的电量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避雷针的尖端放电电流一般只有几个微安,而一次中等的雷
击能释放大约25~30库仓的电量。这相当于几千根避雷针在几十分钟内放电的总电量。 富兰克林指出,避雷针在雷暴期间的放电电流太小了,它的作用是把闪电引向自身,并沿着它流入大地,不让闪电电流窜到建筑物的各部分去。 避雷装置一般地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避雷针只是接闪器的一种形式,是吸引闪电电流的金属导体,然后通过引下线把闪电电流
引到接地体上。接地体是埋设在地下的导体,它可把闪电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避雷针对于保护建筑物是很有益的,从安全角度看,最好对所有建筑物都进行防雷。高大的建筑物较易受雷击,然而,据国外一份资料统计,低矮
民房受雷击的事例还是不少的,美国每年平均有2000多户民房遭雷击。为此,对一般居民来说普及有关防雷的知识还是很必要的。 安装避雷装置,要遵守下列主要原则。避雷针必须高于一切被它保护的建筑物。装置的各部分连接要牢靠,应采用电焊或气焊,不许采用绑接和锡
焊。如果避雷装置接地下不好或安装不合规格,那么被它吸引的闪电电流就可能流窜到建筑物的其它部分,从而造成破坏。现代建筑就采用一种新的既经济又安全的
防雷设施,称之为"暗装笼式避雷网"
。把建筑物中的金属结构沿钢筋连成一整体,构成一个大型金属网笼。这种笼式避雷网既起屏蔽作用,又充当引下线,是一种
更加经济、美观的安全的防雷方式。你到大街上转一转,可看到很多新楼的屋顶上不再有高耸的金属杆和引下线了,那就是因为它们已用上笼式避雷网了。屋顶的各
种金属物都用导体连到笼式避雷网上。在屋顶四周还应布设一条金属带,称避雷带,把它与避雷网接上。 安装了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是否就万无一失不遭雷击了呢?那不一定。有些高大建筑物虽安装了避雷装置,但因接地线断裂等原因而"有形无用"了。可见要确保避雷装置发挥效能,不但要正确设计、正确安装,还要经常保养,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这样一般就可免受雷害了。这里我们对读者提出一个忠告:一定要重视科学,不要轻视避雷技术各种环节的科学原理。更不可自以为是地自行安装避雷针,那是危险的,弄不好,反而会"引雷入室"
,反倒遭了雷击灾
祸,这种事例不少。科学是马虎不得的,对雷电不能存侥幸心里。黄岛特大火灾就是一具惨痛教训。
4. 避雷有哪些方法
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5. 可以避雷了
两个人牵手不仅不可以避雷,反而会让两个人同时被雷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