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避雷针(移动式避雷针安装)

鑫锐电气 2023-01-19 13:11 编辑:admin 274阅读

1. 移动式避雷针安装

通风管道在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1)当风管与风机连接时,应在进出风口处加软接头,其软接头的断面尺寸应与风机进出风口一致。

软管接头一般可采用帆布、人造革等材料,软管长度不宜小于200,松紧度应适宜,柔性软管可缓冲风机的振动。

(2)当风道与除尘设备、加热设备等连接前,应待设备安装完毕后,按实际测绘的图纸进行预制和安装。

(3)风道安装时,进、出风日宜在风道预制时开出洞口,如需在安装完毕的风道上现开风口,其接口处应严密。

(4)当输送含凝结水或含湿量较大的气体时,其水平管道宜设有坡度,并在低点处接排水管。

安装时风道底部不宜出现纵向接缝,对底部有接缝处应进行密封处理。

(5)对输送易燃、易爆气体的钢板风道,在风道连接法兰处应安装跨接线,并与静电接地网连接。

(6)当水平风道高度在4m以上时,安装人员应系安全带。

脚手架或移动式支架上的跳板应固定好,跳板宽度应符合安全规范,在脚手架上的安装人员宜携工具袋,防止工具或电钻等物坠落伤人。

(7)双吊杆支架在风道就位后,应保证横担平直,吊杆不扭转,双吊杆受力均匀。

2. 移动式升降避雷针

1.接闪器。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收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一般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

2.电源避雷器。电源防雷器是浪涌保护器中最常用的一种,主要是针对电源系统所选用的浪涌保护。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设备造成损坏。

3.信号型避雷器。信号型避雷是浪涌保护器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将被保护线路接入等电位系统中,并迅速对大地释放因雷击引起的高压脉冲能量,降低各接口间的电位差,起到保护用户设备的作用。

4.天馈线避雷器。天馈线避雷器适用于GSM移动基站、PHS小灵通基站、卫星接收机、对讲机基站等开馈线路、射频线路雷电及电涌的防护。具有输出残压极低,可有效保护接收设备,对从天馈线感应而来的雷电高压脉冲具有高效防御功能。

3. 独立避雷针安装位置

1、构架避雷针是用建筑物的钢架或别的可导电物体做为接接闪器,比如钢加厂房,钢筋结构的楼层等

2、独立避雷针是指不借助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而专门组装假设杆塔(如铁塔),并安装接闪器。如在空旷田野中的大型变配电站四周架设的避雷针就属于独立避雷针。独立避雷针安装应区分针高(指避雷针顶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以“基”为计量单位计算。

4. 移动式避雷针安装方法

(一)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脚手架应由持有特种作业证的工人,按批准后的施工方案和措施搭设;经施工和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后,挂上标牌,方可使用。

(2)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每隔6-7根立杆处应设置支杆和剪刀撑;支杆和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不得大于60°。

(3)脚手架高度在7m以上及无法设置支杆时,竖向每隔4m,横向每隔7m必须与建、构筑物牢固连接;脚手架的外端与顶部应与建、构物多加几处牢固的连接点。

(4)脚手架的外侧、斜道两侧、平台的周边应设置1.O5m高的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或设置立安全网;脚手架必须设置可供作业人员上下的垂直爬梯和斜道,斜道上应有防滑条。料口、平台、通道上部应设天棚。

(5)脚手架严禁钢木、钢竹混搭;长期未用的脚手架,大风、暴雨后和解冻期的脚手架,在恢复使用前,必须经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6)脚手架上架设的照明线必须有绝缘子或其他绝缘支撑;高度在20 m以上的,且不在避雷保护范围内的脚手架必须设立单独的避雷针,避雷装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7)脚手板的铺设应满足:满铺、平稳、牢固、无探头板;对头搭接处应设双排横杆;拐角(弯)处应交错搭接;搭接的长度应大于2Ocm,与建、构筑物的立表面距离应小于20cm;脚手板铺设后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翘动或移位。

(8)高度在30m以上的钢管脚手架和高度在15m以上的木、竹脚手架,应有专门的设计,才可以搭设。

(二)木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木脚手架的材质应采用去皮的杉木或落叶松及其他坚韧的硬木;严禁使用易腐朽、易折裂、有枯节的木杆。

(2)脚手架搭设时,如遇松土或无法挖基坑时应绑扫地杆;立杆和大横杆应错开搭设,立杆搭接长度应不少于15Ocm;立杆间距不大于15Oc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20c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00cm。

(3)脚手架如确因施工需要,必须早行局部拆除时,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否则不得使用。

(4)木质脚手板应使用5cm厚的杉木或红、白松板材;脚手板的两端8cm处应用8号镀锌铁线箍绕2-3圈或用铁皮钉牢;凡腐朽、扭曲、破裂及多节疤的严禁使用。

(三)钢管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钢管脚手架应用41~51mm,δ=3~3.5mm厚的钢管,长度为4~6.5m和2.1~ 2.6m,钢管弯曲、变形、有裂纹或严重锈蚀,不准使用。

(2)扣管必须是有生产合格证厂家的产品,产品必须有出厂合格可,凡有裂纹、残缺或滑丝的扣件严禁使用。

(3)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其间距应小于2m,底部应设置金属底座或垫木,土质比较松散时,立杆底部应设置扫地杆。

(4)大横杆间距应小于1.2m,小横杆间距应小于1.5m;立杆、大横杆的接头应错开位置搭设;立杆、大横杆的搭接长度应大于5Ocm,承插式接头连接长度应大于8cm,水平承插式接头应使用销子并加扣件连接;任何部位均不得用铁线或绳子绑扎,必须使用扣件。

(5)钢脚手板应用δ=2~3mm厚的A3钢板制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上应有防滑孔;焊缝开焊,板面上有裂纹和扭曲变形的钢脚手板严禁使用。

(四)竹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严禁使用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连续二节以上的竹杆搭设脚手架。

(2)竹脚手板的厚度应大于5cm,板上的螺丝坚固牢靠,竹条无断裂。

(3)立杆架设时如遇松散土质或无法挖基坑时,应绑扎扫地杆;立杆和大横杆应错开搭设,搭接长度应大于1.5m。

(4)绑扎宜采用8号镀锌铁线,如用竹蔑或棕绳绑扎时,应保证其直径在10mm以上。

(5)立杆间距应小于1.3m,大横杆间距应小于1.2m,小横杆间距小于0.75m。必需搭设双排架子。

(五)挑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挑脚手架的挑出宽度应小于1.2m,斜撑上端应用螺栓、扒钉或铁线与挑梁嵌槽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立柱或建、构筑物上。

(2)在门洞口处搭设的挑脚手架,其斜撑杆与墙面的夹角应小于30º,并支承在建、构筑物的牢固位置。

(3)工作层外侧应设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外侧应张挂安全网。

(4)挑脚手架上应满铺脚手板,不能满铺的挑脚手架应张挂兜底安全网;脚手板离墙面的距离应小于15cm。

(六)移动式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移动式脚手架在使用前必须与建、构筑物牢固的连接或将脚手架自身牢固的稳定;应将下部的滚动部分牢固的固定。

(2)脚手架在移动前,应将架上的物品(材料、物料、工器具等)和垃圾清除干净;并有可靠的防止脚手架倾倒的措施。

(七)固定式悬吊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悬吊脚手架的挑梁应固定在建、构筑物的牢固部位上,悬吊脚手架本身也应与建、构筑物牢固的连接。

(2)立杆的上下两端应加设一道保险扣件,立杆两端伸出的长度应大于2Ocm。

(3)各种挂钩和吊钩均应加套环扣紧。架子周边应设1.O5m高的栏杆和18cm的挡脚板,也可以设防护立网,脚手板应满铺。

(八)可升降式悬吊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卷扬机应用地锚固定牢,卷扬机应有双制动装置;滑轮、钢丝绳应通过计算选择和确定;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大于14倍。

(2)脚手架应有双重保护,升降时应缓慢、平稳;脚手板应满铺。

(3)各种挂钩、吊钩均应用套环扣紧;工作前应对脚手架结构、卷扬机、挂钩、吊钩、钢丝绳等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4)使用中应有防止绳索与建、构筑物棱角磨擦的措施,应避免焊接的电弧损伤绳索。

(九)拆除脚手架的一般规定

(1)拆除前应编制安全措施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参加交底人员均应签字。

(2)拆除架子区域应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由专职架子工拆除,并由专人统一指挥,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3)拆除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一般先拆护身栏杆,后拆剪刀撑及上面各部分扣件,然后拆平台、斜道、小横杆、大横杆、立杆和底座。

5. 民用避雷针怎么安装

避雷针安装在屋顶的最高处,然后用引下线引入接到地面,要求阻值不大于10Ω。一般建筑物避雷引下线不少于三根,如果单一对设备防雷,一根也可以。

6. 避雷针安装方式

屋面的设备、金属构件、金属管道、金属支架、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都必须和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3、避雷线安装应平直,镀锌层完好,接头应采用双面焊接,圆钢搭接长度6倍直径,焊接焊口须防腐处理。

4、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当采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8mm。当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48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对于装设在烟囱上的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且厚度不应小于4mm。

5、避雷带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设补偿装置。

6、接闪器应热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7. 避雷针安装方法

  

1、避雷针安装  将支座钢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 , 焊上一块肋板 , 再将避雷针立起 , 找直、找正后 , 进行点焊 , 然后加以校正 , 焊上其他三块胁板。最后将引下线焊接在底板上 , 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2、避雷针制作  1) 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进行避雷针基础施工时 , 预埋好地脚螺栓等。  2) 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果针尖采用钢管制作 , 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 , 用 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 , 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两节找直焊好。  

3、支架安装  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埋注支架所有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支架安装: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  焊接处一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  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8. 避雷针电子移动方向

避雷针地线安全距离总共分为3类: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

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GB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