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避雷针(富兰克林避雷针实验)

鑫锐电气 2023-01-20 10:12 编辑:admin 263阅读

1. 富兰克林避雷针实验

闪电的电压几万伏~十亿伏,电流2万安~20万安,人一旦被雷电击中,几乎难以生还。

但富兰克林的引雷电实验,所用装置,类似于建筑物的避雷针,电荷是逐渐释放的,电流明显减小。

另外,上端的细铁丝是连在放风筝的细麻绳上,麻绳上拴着一个钥匙,富兰克林用手拉着麻绳下端,将风筝升到空中。

麻绳是绝缘体,但雨水将麻绳打湿,可以导电,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富兰克林只感到一阵麻木,就立即用丝绸将麻绳包住,所以,避免了事故。

2. 富兰克林雷击实验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此次试验后,富兰克林认为,如果将一根金属棒安置在建筑物质顶部,并且以金属线细连接到地面,那么所有接近建筑物的闪电都会被引导至地面,而不至于损坏建筑物.

富兰克林首先在费城的住宅安装了避雷针,此后避雷针便在世界上流行开了.

3. 富兰克林造避雷针

1、避雷针发明者用风筝捕捉雷电。

2、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中所发明的。

3、当时富兰克林用了一个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作试验。此风筝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

4. 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的吗

是避雷针吗?现代的避雷针是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其最开始的实验是为了证明闪电的放电现象,从而做了一个用金属导线连接并在金属导线末端系上一把钥匙的风筝,然后再风筝放飞到雷云中的实验。后来再根据这个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明的了避雷针。

5. 富兰克林避雷针图片

城市的高层建筑物为了避免雷击,都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顶端有尖形的,也有的是圆截面的。

其中,尖顶的避雷针是由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他认为,尖形避雷针由于尖细的形状,因而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迅速地反应和接受来自云层中的电流;二是能够迅速将电流引导到避雷针主体上,并传递到地面上去。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物理学家查理`莫尔博士认为:顶端为圆截面的避雷针效率比尖状避雷针高两倍,它们引受电的能力也要比尖状避雷针强得多。相反,尖状避雷针在它们的顶端会产生强烈的电离“罩”,这种电离罩有将雷电向外反冲的趋向。

6. 富兰克林发现避雷针的故事

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避雷针是美国的富兰克林发明的,

7. 富兰克林引雷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另一个说法是铜钥匙),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关于这个“天电”实验一直存在质疑,富兰克林本人也从未正式承认做过这个实验,“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节目通过人造环境模拟实验得出结论,如果按照传言中的方式用风筝引下雷电,富兰克林肯定会被当场电死,而不可能只是“掠过一阵恐怖的麻木感”。尽管对富兰克林是否做过风筝实验存在争议,但他是在1750年第一个提出用实验来证明天空中的闪电就是电的科学家,即使他做过风筝实验,也肯定不会和传言中的一样。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