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接地规范(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鑫锐电气 2023-01-24 13:13 编辑:admin 262阅读

1. 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答:接地网的间隔距离最大规范是:两个接地系统在电气上要真正分开,在地下必须满足一定的距离,否则两接地系统形式上是分开了,而实际(指电气上)仍未分开。

且由于两个电气系统,通过接地装置的相互联系而产生强烈的干扰,严重时甚至造成两个接地系统都不能正常工作。

这在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是相当普遍的。有些地方将两接地系统间的距离规定仅有5m,这一般是不够的。在实际应用中,这样近的距离,发现相互干扰仍相当大,试验证明,在单根接地极情况下,距接地极20m远处才可看成零电位。在接地系统是多根接地极甚至是接地网的情况下,零电位处若按上述20m的观定距离,可能仍偏小,但对一般工程来说,两接地系统相距20m远时,相互间的影响已十分微弱,只要处理得当,是可正常工作的。

5 防静电接地宜选择共用接地方式,当选择单独接地方式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并应与防雷接地装置保持20m以上间距。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规范

(1) 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装臵,壁雷带的引接必须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避雷针和馈线架均应设臵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为40mm×4mm的整根镀锌扁钢,分别下引至铁塔地网,并与塔体固定可靠、相互焊接合格,现场焊接处应有可靠的防锈防腐措施。

  (2) 铁塔宜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志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

  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3) 通信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臵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X4mm的镀锌扁钢。

  (4) 对热镀锌扁钢的要求:

  A. 扁钢走线方式: 从所需放臵天线的平台(通常GSM

  天线在第一平台)开始,扁铁竖直于平台面,围平台护栏绕一圈,并固定在护栏和平台交接的地方,即护栏的底部。穿过馈线孔(该馈线孔下方应正对水平走线架),沿着爬梯一侧边向下步放,接入地网。整段路由不得出现上翻、回返情况。如果是全向站,第二层平台也应围绕护栏放臵一根40*4的热镀锌扁钢,一端焊接到第一层平台下来的竖直扁铁上;

  B. 扁钢打孔位臵: 放臵于平台上的扁铁,每隔50cm

  打两个孔,两孔之间相隔5cm,孔径10mm。在机房馈线窗前水平走线架的上方20cm处起向上打8个孔,孔尺寸10mm,两个孔的圆心间距为25mm。当机房馈线窗距离铁塔爬梯距离不足70cm时, 在离走线架上方15m处起向上打8个孔,孔尺寸10mm,两个孔的圆心间距为25mm。

  C.打孔和绝缘要求: 全部采用电转打孔,避免电焊

  孔,孔径10mm,打孔后做防腐处理。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保持扁铁与铁塔绝缘(建议)。

  D. 考虑3G预留: 在爬梯另一侧按以上同样的要求

  放臵相同的扁钢,从安装3G天线的平台(通常3G和GSM天线不在同

  一平台)开始向下铺设,入地网,打孔。具体要求和上面完全一致。3G用的扁钢和GSM用的扁钢在入地网前不直接连接。

3. 电力装置接地设计规范

接地采用扁铁焊接有什么规范要求?接地采用扁铁焊接规范要求: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不小于其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是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现代化的电力系统其本身就是强烈的电磁干扰源,主要通过辐射方式干扰该频段内的通信设备。为抑制外部高压输电线路的干扰影响,采用接地措施,常用的接地方式有两种,现分别讨论如下:

分散接地方式

分散接地就是将通信大楼的防雷接地、电源系统接地、通讯设备的各类接地以及其他设备的接地分别接入相互分离的接地系统,由于地线系统不断增多,地线间潜在的耦合影响往往难以避免,分散接地反而容易引起干扰。同时主体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其接地方式所带的不安全因素也越来越大。当某一设施被雷击中,容易形成地下反击,损坏其他设备。

联合接地方式

联合接地方式也称单点接地方式,即所有接地系统共用一个共同的“地”。联合接地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对于直击雷,楼内同一层各点位比较均匀;对于感应雷,笼式均压体和大楼的框架式结构对外来电磁场干扰也可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2)一般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非常小,不存在各种接地体之间的耦合影响,有利于减少干扰。

4. 电气装置接地设计规范最新版

防雷接地与电网保护接地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共用接地线的。

按照《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第4.3.4条规定: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闪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这也就是说,在设计防雷系统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与电网保护接地系统的共用等电位连接。

这里要注意的是保护接地极 工作接地极和防雷接地极“不能”公用“一个”接地极。而是共用“一组”接地体。根据电气防雷和接地设置的要求,建筑物可以采用联合接地,联合接地设置总的接地极,每组不少于2-3根,共用的时候是需要在电气设备每层与等电位均压环连接的每处前端设置等电位箱,避雷是连接在屋顶避雷带和经过避雷引下线和均压环来实现的。

如果不是上述条件,也就是说防雷接地系统没有组成一个接地环网的话,是单独的接地极的情况下,防雷与电网接地点是不能共用一个接地点的。

还要注意的是,在考虑共用接地的时候,对于雷电可能对电网的影响,要设置合适的浪涌保护保护,上述规定中第4.3.8中的第4条规定: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在低压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配电柜处装设I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小于或等于2.5kV。每一保护模式的冲击电流值,当无法确定时应取等于或大于12.5kA。

在一座楼房要分别做几个相互没有电气连接的地网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现代的大城市更是如此。因为要求个地网之间最小要有几M乃至20M的距离,同时又要与各种地下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屏蔽层,各大金属构件都要有足够距离就不易做到,即使在新建接地系统时做到了,但在日后的维修工作中,由于接手人不了解情况容易破坏以上的要求.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所以独立接地系统已不适合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

如果采用共用接地,雷电流I在冲击接地电阻上产生的高电压,将同时存在各系统的接地线上,各系统地线之间不存在上面讲到的高电位差,也不存在同一台设备的各接地系统之间的击穿问题。根据调查和研究分析表明,在微机通信网中,电源、逻辑、安全保护和避雷各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地的情况。

5. 电气设备接地规范

1、低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小接地短路电流(500A以下)的高压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大接地短路电流(500A以上)的高压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2、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3、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6. 电气接地设计规范要求

室外电气柜已经由上级配电柜拉入30平方的接地线,现场不用再做接地极(重复接地)了

国家规范没有明确

通常工地现场控制;TN-S系统只要保证上级断路器可靠动作,末端配电箱可不做重复接地。当然做了更好。

TT系统必须在末端配电箱做重复接地,没有商量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