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

鑫锐电气 2023-01-25 13:00 编辑:admin 272阅读

1. 小电流接地系统

小电阻接地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区别

我国的中压电网多使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高电阻接地的系统。我国多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也有部分地区使用小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以美国为主,原因是美国过高的估计了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危害。以小电阻接地方式泄放线路上的过剩电荷,来限制此种过电压。

总体来说,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的系统存在以下缺点:

1.系统单相接地时,健全相电压不升高或升幅较小,对设备尽缘等级要求较低,其耐压水平可以按相电压来选择。

2.接地时,由于流过故障线路的电流较大,零序过流保护有较好的灵敏度,可以比较轻易检除接地线路。

3.由于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当零序保护动作不及时或拒动时,将使接地点及四周的尽缘受到更大的危害,导致相间故障发生。

4.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是永久性的还是非永久性的,均作用与跳闸,使线路的跳闸次数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供电,使其供电的可靠性下降。

2. 接地系统有哪几种

接地指电力系统和电气装置的中性点、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由导体与大地相连。可以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和保护接地。

种类

保护接地

机壳

接地系统

安全接地是将系统中平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机柜外壳,操作台外壳等)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原因是系统的供电是强电供电(380、220或110V),通常情况下机壳等是不带电的,当故障发生(如主机电源故障或其它故障)造成电源的供电火线与外壳等导电金属部件短路时,这些金属部件或外壳就形成了带电体,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那么这带电体和地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如果人不小心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身形成通路,产生危险。因此,必须将金属外壳和地之间作很好的连接,使机壳和地等电位。

3. 小电流接地系统和大电流接地系统的区别

个人的理解,“接地”电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多余电荷的电流,另一种是由多余电荷造成的电流。 摩擦起电属于第二种情况,即电荷在两个物体间因摩擦发生了转移,使两个物体分别带正负电势(静电)。由于大地(地球)本身可以视为无穷大的电容,所以如果把带有静电电荷的物体与大地连接,那么多余的电荷就会转移到大地上。另外,避雷针的作用也属于这类情况。 而日常的供电系统采用的是能量转换的原理,即把动能、太阳能等转换为电能,其中并没有产生出多余的电荷,只是让电子在导体中朝特定的方向流动起来,从而形成电流。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在某种力的作用下从导体的一端流出,那么必须有等量的电子从导体的另一端注入,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电池。 如果只是把电池的正极与大地相连,是不会产生电流的。但如果把电池的正端和负端都连到大地,才会出现电流,但本质上也是电流从电池正端流出,再从负端流入,这里大地只是起到一个导体的作用。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是发电厂发出的电能经过层层的升压、降压的变电站到达用户端的。假设只考虑两相的简单情况,即只有火线和零线(即三相供电的中性线),那么电流必然要从火线流回零线,就像电池那样。这时跟大地是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但电线入户前,都会在外面将零线与大地相连,这时火线的电流既可以从零线回流(其实是流回变电站的变压器),也可以从大地回流,这里大地又只是充当了一段导体。(实际上变压器的中性点也有可能是接地或通过某种机制接地的,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暂不考虑)。 这样,家里的电源插线板上就有火、零、地三个端子。火线、零线正常给电器供电,地线则接到电器的金属外壳。正常情况下火线的电流流过电器后回到零线,但如果电器内部电源高压部分的绝缘出现问题导致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这时如果人体接触电器金属外壳就会触电),那么地线就会发挥保护作用,即电流会从电器的外壳流到大地。同时,用户的配电箱内安装有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如果发现火线电流与零线电流不平衡,就说明出现了漏电情况(即有一部分电流从地线而不是零线流走了),这时漏电保护器就会跳闸,从而保证了用电的安全。 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塑料外壳的电器使用两个脚的插头,即不需要接地。而金属外壳的电器一般都是三个脚的插头,必须有一个接地端。

4. 电流互感器需要接地吗

电流互感器为什么要接地?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1.是防止高低压侧绝缘击穿时高电压串入二次侧 。

2.是为了让二次回路有个可靠的接地"0"点,避免悬浮运行,防止干扰 。电流互感器接地要注意的就是在计量回路。有些计量装置厂家会在计量屏上进行接地,如果在互感器二次侧就地接地的话会造成二点接地,当三相电压不平衡时会产生计量误差,因此有些供电公司要求在互感器二次侧(400V系统)不允许接地。

5.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是的,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分两类,即直接接地和不直接接地。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

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了除中性点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相对较高,但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

因这种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直接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相电流不大,不必立即切除接地相,但这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压却升高为相电压的1.7 倍

6. 小电流接地

小接地电流系统选线装置实验指导书

五、实验步骤 设置阶段

: 1、进入主界面后,按“确定”进入一级菜单,选择“整定”进入二级菜单,选择“定值”进入三级菜单,选择“保护定值” ,设置“Ⅰ母零序电压启动定值” , 按躲过系统最大不平衡电压整定(按“确定”开始修改,按+、-调节数字大小, 调整完毕后最后点“确定”按纽) 。

 2、设置“零序电流启动定值” ,按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

 2、设置“选线跳闸” ,故障选线是否跳闸。 “投入”时,当发生故障时装置对选 出的故障线路出口跳闸, “退出”时,当发生故障时装置出口不跳闸。

 3、设置“跳闸延时”设定故障后装置跳闸延时。

 4、按“取消”按纽返回上一级菜单,选择“母线参数” ,设置“母线分段数” , 设定接入装置的母线段数,本实验装置设置为 2 段。 5、 设置 “Ⅰ母编号” 。 (例如Ⅰ母编号设置为 “1000” , Ⅱ母编号设置为 “2000” )。 

6、设置“Ⅰ母接地方式” ,0---中性点不接地,1---中性点经消弧

7.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中性点

一般都基于以下几种原理一、 零序功率方向原理 零序功率方向原理的小电流接地装置就是利用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反相,由零序功率继电器判别故障与非故障电流。

二、 谐波电流方向原理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各线路中都会出现零序谐波电流。由于谐波次数的增加,相对应的感抗增加,容抗减小,所以总可以找到一个m次谐波,这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m次谐波电流方向相反,同时对所有大于m次谐波的电流均满足这一关系。

三、 外加高频信号电流原理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向母线接地相注入一种外加高频信号电流,该信号电流主要沿故障线路接地相的接地点入地,部分信号电流经其他非故障线路对地电容入地。用一只电磁感应及谐波原理制成的信号电流探测器,靠近线路导体接收该线路故障相流过信号电流的大小(故障线路接地相流过的信号电流大,非故障线路接地相流过的信号电流小,它们之间的比值大于10倍)判断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高频信号电流发生器由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起动。选用高频信号电流的频率与工频及各次谐波频率不同,因此,工频电流、各次谐波电流对信号探测器无感应信号。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用信号电流探测器,对注入系统接地相的信号电流进行寻踪,还可以找到接地线路和接地点的确切位置。

四、 首半波原理首半波原理是基于接地故障信号发生在相电压接近最大值瞬间这一假设。当电压接近最大值时,若发生接地故障,则故障相电容电荷通过故障线路向故障点放电,故障线路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使电流具有衰减振荡特性,该电流不经过消弧线圈,故不受消弧线圈影响。但此原理的选线装置不能反映相电压较低时的接地故障,易受系统运行方式和接地电阻的影响,存在工作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