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最新设计规范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电气设备接地属于安全接地,如果是独立设备,应该不大于4Ω,如果是公共接地应不大于1Ω。
1、应当接地的部分
① 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或构架。
② 电气传动装置。
③ 电动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继电保护另有要求时除外)。
④ 室内外配电装置、控制台等金属构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⑤ 电缆终端盒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⑥ 安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电气设备,如避雷器、保护间隙、熔断器、电容器等金属外壳和钢筋混凝土杆塔等。
2、不需接地的部分
① 在不良导电地面 (木质、沥青等) 的干燥房间内,当交流电压为 380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 40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需接地。但当维护人员因某种原因同时可触及到其他电气设备中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应当接地。
② 在干燥地方,当交流额定电压为 36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 11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外壳不需接地,但遇有爆炸性危险的除外。
③ 电压为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框架。
④ 如电气设备与机床的机座间能可靠地接地,可只将机床的机座接地。
⑤ 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和配电装置上可以拆下的电器。
扩展资料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是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2.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最新设计规范图片
GB50303-20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第24.2.2 条是这样规定的: 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为钢材,热浸镀锌处理。 但在建筑桩、梁、柱内的跨接可不采用镀锌圆钢,因为在混凝土的圆钢是不会腐蚀的,采用同样大小的圆钢即可。其他在砌体、土壤内跨接用圆钢就要采用镀锌圆钢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规范
接地干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地坪的时候需要加装钢管或者是其他坚固的保护套装置。如果是在有腐蚀的环境下,那么还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在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升降缝的时候,应该设置好补偿器。
接地干线应该设置测量接地电阻的断接卡子,一般来说,在电气安装中,使用暗盒装入,同时加装盒盖并且需要做好接地标记。接地干线应该在不同的两点或者是两以上的接地网相连接,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该以单独的接地线和接地干线相连接,不能再一个接地线中串联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如果是在室内进行接地干线的安装,那多为明铺设,但是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要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在电气安装室内接地干线的时候,先要预留孔,按照设计的要求,确定尺寸和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该比铺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大出6mm以上的距离。
另外,需要将支持件进行固定,应该采用40mm*4mm的扁钢,将尾端做成燕尾状,入孔的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通过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等进行固定。根据设计的要求先在墙上确定轴线的位置,然后随砌墙预制木板放入墙内,待墙体砌好以后将木板剔除,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在使用水泥沙将支持件埋牢固即可。
当支持建埋设完毕以后,水泥沙浆凝固以后,可铺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将扁钢固定,经过墙壁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者连接需要符合设计的要求。
电气安装施工时,需要保证不能磕碰和弄脏墙面,在焊接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护好墙壁。另外在土建喷浆时,必须先将接地干线用纸包扎好,拆除脚手架或者是搬运物件时不能够破坏接地干线。
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最新版
GB/T 50065-2011是关于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方面的国家推荐标准。该标准的具体编号及名称为: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标称电压1kV以上至750kV发电、变电、送电和配电高压电气装置,以及1kV及以下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
5. 交流电气设备接地规范
紧定式镀锌钢导管对接处,是否采用接地跨接线要分两种情况:
1、在弱电系统中(如消防回路、回路)紧定不需要接地跨接线 ;
2、紧定作为照明、线的保护管,应该要做接地跨接线。
注:跨接线可采用2.5平方铜芯软线,用接地卡子(喉箍)直接压在上面。
6. 电气装置接地规范要求
1.安装前对准备工作的检查
在安装前,应检查进场道路是否畅通,必要时应修建简易运输通道与各安装点连接,施工场地布置应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同时还应检查施工机具状况,确保机具状态良好。高压设备到达现场前,配电室、电缆沟、基础槽钢应已完全竣工。
1)、配电室
配电室:土建单位已经完成配电室的施工,室内装饰装修已全部完工,室内电缆沟已按设计要求全部完工,配电室符合移交条件。
2)、基础:槽钢安放位置要与配电室预留的设备风道相对应,设备离墙的最小距离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设备到达现场:
3) 、若配电室、基础未建好,设备要有临时存放的位置,且必须做好防雨措施。
2.安装
2.1各配电房门窗须严密,房内清洁。
2.2配电盘安装稳固。盘内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牢固。
2.3盘、柜的接地应牢固良好。装有电器的可开启的盘、柜门,应以软导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2.4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成列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2.5配电盘内布线要横平竖直,螺丝不能有松动,线头接触良好。
2.6盘内各元件固定可靠无松动,触头无氧化,无毛刺。
2.7二次回路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接线的具体要求:
2.7.1电气回路的连接(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应牢固可靠。
2.7.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2.7.3配线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2.7.4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
2.7.5每个端子板的每侧接线一般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
2.8 400伏及以下的二次回路的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接地间,其电气间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9使用于连接可动部位(门上电器、控制台板等)的导线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应采用多股软导线,敷设时应有适当余度。
2.9.2线束应有加强绝缘层(如外套塑料管等)。
2.9.3与电器连接时,端部应绞紧,不得松散,断股。
2.9.4在可动部位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2.10引进盘、柜内的控制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10.1引进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使所接的端子板受到机械应力。
2.10.2铠装电缆的钢带不应进入盘、柜内;铠装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
2.10.3用于晶体管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予接地;如不采用屏蔽电缆时,则其备用芯线应有一根接地;
2.10.4橡胶绝缘芯线应有外套绝缘管保护;
2.10.5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应留有适当余度。
2.11在绝缘导线可能遭到油类污蚀的地方,应采用耐油的绝缘导线,或采取防油措施。
2.12配电柜的安全技术要求:
2.12.1 两路及以上电源供电时,各路电源与联络开关之间应装设联锁装置(受供电部门调度者除外)。
2.12.2 10千伏室内成套设备的隔离开关和相应的断路器之间应装有联锁装置。
2.12.3 配电装置的相色排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配电装置内各回路相色排列应一致。
(2)硬母线应涂色,其色别为:a 相黄色;b相绿色;c 相红色;零线黑色。
(3)软母线应标明相别。
(4)配电装置间隔内的导线应留有悬挂临时接地线的位置,此处不应涂相色漆。
2.13端子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13.1端子板应无损坏,固定牢靠,绝缘良好。
2.13.2端子板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
2.13.3回路电压超过400伏时,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7.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最新设计规范要求
(1)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翌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的有关规定,下列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性环境内仍应 进行接地:
1)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和直流 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 壳;
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设备币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设备。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