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电压变化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
由于任意两个导体之间隔以绝缘介质时,就形成电容,所以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及相与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容。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UA、UB、UC是对称的,三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c0也是平衡的。所以三相的电容电流相量和等于0,没有电流在地中流动。每个相对地电压就等于相电压。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假设C相接地) 。则C相对地电压为0,而A相对地电压U’A=UA+(-UC)=UAC,而B相相对地电压U’B=UB+(-UC)=UBC。由此可见,C相接地时,不接地的A、B两相对地电压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到原来对地电压的√3 倍,即1.732倍)。
2.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电压
接地那相对地电压等于0伏。中性线对地电压等于相电压220伏,另外两相对地电压等于线电压380伏。
线电压是两相之间的电压,单相接地后,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没有变化,所以线电压不变。
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电压电流变化情况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短路时短路电流较大,但是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会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非故障相电压会升高为根三倍,即由相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此期间应安排巡视人员查询故障并及时排除。
如果带故障运行时间较长,有可能会因非故障相电压升高造成绝缘击穿,单相接地演变成两相或者三相故障,造成跳闸事故。
4.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他两相电压
当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电压变为0,非接地相电压不变,非接地相对接地相之间的电压变为相电压,非接地相之间的电压为线电压
5. 中性点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中性点电压
单相直接接地时,接地相的相电压零,而另两相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值,各相之间的线电压不变,各相电流不变。
6. 中性点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线电压
中性点直接接地以后,该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电位就被固定在零电位上,即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由于大地对于电荷的容量为无穷大,所以大地的电位(即中心点的电位)仍然为零,所以不故障相对地的相电压不会变动。
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称为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
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7.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他两相对地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线电压没有变化,还是原来的大小,相电压是有变化的。
相电压是每相对地的电压,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当单相接地时,接地相的相电压降低至零伏,其他两相对地的电压成为了线电压,所以其他两相电压上升至线电压。
8.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相电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
由于任意两个导体之间隔以绝缘介质时,就形成电容,所以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及相与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容。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UA、UB、UC是对称的,三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c0也是平衡的。所以三相的电容电流相量和等于0,没有电流在地中流动。每个相对地电压就等于相电压。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假设C相接地) 。则C相对地电压为0,而A相对地电压U’A=UA+(-UC)=UAC,而B相相对地电压U’B=UB+(-UC)=UBC。由此可见,C相接地时,不接地的A、B两相对地电压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到原来对地电压的√3 倍,即1.732倍)。
9. 中性点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相电流
(1)110kV及以上直接接地系统中,出现单相接地故障,重合闸不成的情况,在确认开关正常、保护动作正确的情况下,一般会进行强送或者试送电;
(2)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如果为小电阻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故障,一般会逐步转移负荷,检查隔离故障设备后恢复送电;
(3)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如果为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或者不接地系统,出现单相故障,可以继续运行2个小时,期间查找故障。这个过程中,故障相线路金属接地的情况下,故障相电压降至0,其他两相电压升到线电压,非故障相绝缘在线电压下运行,有可能造成绝缘老化甚至击穿,因此一般控制在2小时以内。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