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性点接地装置作用
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主要是10KV设备多为高压三相设备,几乎没有单相设备,当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电压还保持着平衡对称的关系,系统能够继续运行,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10KV系统多采用不接地运行方式;10KV系统不接地运行,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怎样发现,这就需要用电压互感器,也就是PT来进行监视,从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将“Y”型接线的PT中性点接地,才能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PT二次开口三角才能产生电压,而这个电压,就是在报告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的信号源,因而“PT中性点要接地运行”;
PT中性点这个接地是工作接地;因为中性点不接地,开口三角就不会有电压,也就是不能正常工作,并不是平时说的保护接地。
扩展资料: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在这种情况下: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
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减小了对信息系统的干扰,减小了对低压网的反击等。经济方面: 节省了接地设备,接地系统投资少。
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
与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系统相比,产生的过电压高( 弧光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等),对弱绝缘击穿概率大;在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大,达数百安培,可能引发相间短路;故障定位难,不能正确迅速切除接地故障线路,有可能发展为多相短路接地。
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这主要是因为这样做具有下述优越性:一是正常供电情况下能维持相线的对地电压不变,从而可向外(对负载)提供220/380V这两种不同的电压,以满足单相220V(如电灯、电热)及三相380V(如电动机)不同的用电需要。
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即使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2. 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是为了保证中性点的电位为始终零。当供电系统三相负载不平衡或其它原因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时,中性点会发生偏移现象。
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由此产生的零序电流会通过大地与变压器中性点形成通路,维持三相电压的平衡。在三相平衡时,没有电流流向大地。同时,不是所有的供电系统都要进行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要根据电网系统的性质决定。如:IT系统中,变压器的中性点不予接地,但是TT、TNS、TNC等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的。
3. 中性点接地装置图片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适用于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这种方式下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由于中性点固定于零位,未发生故障的两项仍可维持在原有的电压等级,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举例说明就是:假设某110kV电网A项单相接地短路,A项电压为0,B C 两项仍可保持在110kV.在短时内仍可正常供电。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中性点不接地,若A项发生单相短路,则B C两项相应升高为正常电压的1.732倍,会超过负荷设备额定电压,持续时间长的话有可能造成负荷设备绝缘击穿,造成事故。所以这种方式对设备绝缘性要求相对较高。
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电流很大,如果故障电流比较大,就会在接地点燃起电弧,引起弧光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进一步升高,使绝缘遭到破坏,形成两点或多点接地短路,造成停电事故。
4. 中性点接地和保护接地
电气接地与保护接地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而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2、作用不同。
工作接地:能维持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能保证一次系统中相对低电压测量的准确度;雷击时对地泄放雷电流。
保护接地:为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或减小事故的危害性,电气工程中常采用保护接地。
3、适用范围不同。
工作接地: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的中性点接地,防雷设备的接地。
5. 中性点接地成套装置
间隙保护是指为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成套装置。主要用于110KV和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间隙保护包括零序电压保护和间隙电流保护。
6. 中性点接地保护装置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接地保护一般用于配电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三相三线制)的供电系统中,用以保证当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而漏电时产生的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
7. 中性点接地适用于什么情况
在电力系统里边,中性点的工作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的直接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等三种。其中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一直是我国配电网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1、对于一次的设备接地,主要有直接的接地,经过电阻接地和经过消弧线圈接地。
2、在220kV以上的系统中,主变压器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的,称之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3、在110及66kv系统中,主变压器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的相对比较多,称之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4、对于10kV系统而言,常见系统的有不接地系统,主要是因为电容电流较小,发生单相接地对设备损害比较小,可以带故障运行并为检修人员来提供检修时间。可以通过配备小电流选线装置来提高查找故障的速度。当然10kV经电阻接地的也比较多,一般是用于电容电流比较大的10kV系统,它通过接入电阻将单相故障电流限定在某一范围内,然后来实现动作与跳闸。
5、对于6到10kV的系统,因为设备绝缘水平按线电压考虑对于设备的造价影响不大,为了提高供电方面的可靠性,一般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