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用

鑫锐电气 2023-02-05 13:16 编辑:admin 286阅读

1.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用于多少kv

接地不接地,是根据系统和继电保护的需要决定的。

我们国家110KV及以上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大电流接地系统),特点是任何1相接地就会跳闸。

35KV、10KV系统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大阻抗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特点是单相接地不会跳闸,可以继续运行。

380V/220V低压配电系统也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主要作用是加强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减轻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压短接等原因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

2.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

典型的就是三相感应式交流电机。

两个健全相相电压升高不同的原因:

1.电机还在运行,由于负载扭矩的不对称性造成中性点偏移。

2. 还有一相已有部分短路,造成矢量不对称。

3. 本身三相负载就不对称。

4. 中性点没有良好接地,造成中性点偏移。

3. 什么叫中性点接地系统

中性点接地属于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直接影响系统设备绝缘水平的选择、过电压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通讯干扰等。一般来说,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

4. 什么叫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统称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通常本系统的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大于3,X0/X1> 3,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大于1,R0/X1>1.

由于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电流回路无法构成,故障电流很小,因此,本系统也可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有时也称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

5. 中性点接地系统有哪些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6. 中性点直接接地和有效接地

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为:性质不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干扰不同。

一、性质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小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小,不会烧坏电气设备。

二、单相接地故障不同

1、中性点接地: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存在短路回路,所以接地相电流很大,会启动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故障点不会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此允许系统短时间带故障运行。

三、干扰不同

1、中性点接地: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问题。

2、中性点不接地: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7.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什么情况?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相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对地电压不变,对非故障相线电压还是不变的.对故障相的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中性点经中电阻或者小电阻(一般不会接高电阻)的接地系统中,

这种方式就是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一定阻值的电阻。该电阻与系统对地电容构成并联回路,由于电阻是耗能元件、也是电容电荷释放元件和谐振的阻压元件,对防止谐振过电压和间歇性电弧过电压保护有一定优越性。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中,一般选择电阻的阻值很小,在系统单相接地时,控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在500A左右,也有控制在1000A左右的,通过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来启动零序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