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炼钢铁时期(大炼钢铁时期上海如何)

257 2023-01-21 15:08

1. 大炼钢铁时期上海如何

淞沪会战是指江苏吴淞江与上海黄浦江的回合流域地区。“淞”指的是“吴淞”(即吴淞口),在中国上海市北部,是黄浦江注入长江口。

当时上海和吴淞口还有一段距离,不是一个地方。上海称为“沪”。

“淞沪会战”时,日本人是从吴淞口打到上海市区,故如此称之。

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罗溪路518号,炼祁河畔,东临罗西路,西近塘西街。

开放时间:早上7:00-下午16:00

顿悟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清朝乾隆二十七年曾重修,此后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

现在的寺院,采用传统珈蓝纵轴式布局,为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以非洲红花梨纯木构造,结构严谨古朴大方,整个建筑布群通达自然,天地融合,体现出佛教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思想,是我国唯一荣获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的寺庙建筑。

2. 全国大炼钢时期

生铁冶炼术的发明 我国在商代已知用铁,河北藁城、北京平谷出土过商代的铁刃铜钺,河南浚县也出土过商本周初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不过,这几件兵器上的铁都是陨铁。陨铁来自天空落下的陨星,不是人工冶炼的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甘肃灵台出土的春秋初年秦国的铜柄铁剑,说明在春秋初年我国已掌握了人工冶铁的技术。到春秋晚期,我国又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目前春秋晚期的铁器已发现过好几件,其中有江苏六合程桥两座东周墓出土的用块炼铁制成的铁条和用白口生铁铸成的铁丸,湖南长沙一座春秋晚期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件白口铸铁鼎。 人类早期通常是在较低的温度(摄氏800度到1000度)下,用木炭还原铁矿石得到块炼铁的。块炼铁是一种海绵状的熟铁块,炼完后把铁块取出,炉膛要受破坏,不能连续生产,成本高,产量低。而且铁块中夹杂物较多,含碳量又低,质地软,很难用来制造形状比较复杂的器物。生铁是在较高的温度(摄氏1150度到1300度)下冶炼出来的,产品呈液态从炉中流出,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它的夹杂物较少,合碳量一般超过2%,质地硬脆,适合用来铸造农具和其他工具。从块炼铁到生铁,这是冶铁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工冶铁起步较晚,但由于借鉴和利用商周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却首先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懂得冶铁,但直到公元14世纪才应用生铁,反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我国的冶铁技术后来居上,从此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灌钢法 灌钢法是我国早期炼钢技术一项最突出的成就。在1740年批捐炼钢法发明以前,世界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用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分不能迅速渗入。我国发明的灌钢法,将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让先熔化的生铁液灌入疏松的熟铁的空隙中,使熟铁增加碳分变成钢材,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首先记载了灌钢法,北朝魏、齐间的泰母怀文曾用这种方法制成十分锋利的“宿铁刀”,可见灌钢法的发明当在南北朝之前,很可能是在西晋时期。灌钢法的出现,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为隋唐以后生产力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后来,灌钢法又不断发展。宋代把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用泥巴把炼钢炉密封起来,进行烧炼,效果更好。明代又有了改进,把生铁片盖在捆紧的若干熟铁薄片上,使生铁液可以更均匀地渗入熟铁之中,不用泥封而用涂泥的草鞋遮盖炉口,使生铁可从空气中得到氧气而更易熔化,从而提高冶炼的效率。明中期以后,灌钢法更进一步发展为苏钢法。苏钢法以熟铁为料铁,置于炉中,而将生铁板放在炉口,当炉温升高到摄氏 1300度左右,生铁板开始熔化时,即用火钳夹住生铁板左右移动,并不断翻动料铁,使料铁均匀地淋到摘下的生铁液;这样,既可产生很好的渗碳作用,又可产生剧烈的氧化作用,使铁和渣分离,生产出含渣少而成分均匀的钢材。 在16世纪以前,我国的炼钢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各国的普遍赞扬。公元1世纪时,罗马博物学家在其名著《自然史》中说:“虽然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TOP

3. 哪年大炼钢铁

大炼钢铁是在我国国防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行成的

4. 大炼钢铁是多少年

以前好多炉子炼钢铁是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年代

5. 大炼钢铁是哪年开始的

大炼钢铁是1958年。

195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之年,大炼钢铁是这年“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的特征。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成为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的直接诱因。

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由于“大跃进”的发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热情的高涨,人们的头脑开始不冷静了,赶超英国的时间一再被缩短,1958年钢铁产量的指标不断被拔高。

1958年1月24日,国家经委拟定的1958年经济计划(草案)提出,1958年全国钢产量计划为624.8万吨,比1957年增长19.2%。这个计划得到了这年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批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