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征收管理机关包括什么?
广义税收征收管理机关包括税务、财政、海关;《税收征管法》是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税收的法律,因此《税收征管法》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机关是指税务机关,包括国税和地税。
二、所有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税收征管法》?
不是,《税收征管法》第九十条规定耕地占用税、契税、农业税、牧业税征收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关税及海关代征税收的征收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税收征收与管理职位职责是什么?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税法的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动的总称。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 征管法在授予税务机关行使税收征收管理权的同时,也将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的重要义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都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搞好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工作。
四、加成征收,税收的含义?
比如:个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其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分别如下:对于每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减除800元费用后乘以20%的税率为应纳税额。对每次取得报酬4000元以上的,应减去20%费用后乘以20%的税率为应纳税额。但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即:一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加征五成,则实际税率(20%+10%)=30%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则实际税率(20%+20%)=40%
五、税收征收管理与纳税服务是什么工作?
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税法的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动的总称。
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
征管法在授予税务机关行使税收征收管理权的同时,也将纳税服务作为税务机关的重要义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都是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都有责任搞好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工作。
六、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属于税收实体法吗?
1、《税收征管法》的法律效力大于《营业税暂行条例》和《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等法规
2、从税法原理来看,《营业税暂行条例》属于税收实体法,而《税收征管法》则属于税收程序法。税收程序法的作用之一就是保障实体法的实施,弥补实体法的不足,若对无息出借的经济行为直接依据税收征管法处理则值得商榷。从法律惯例来说,针对一项经济行为计算征收税款一般适用实体法,税务机关、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由程序法原则性规定。
七、《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征”字是什么含义?
从“征”字的语义分析,该词实则有一种“不平等”和“不容置疑”的含义在其中。简言之,“征”字中潜存有“征”方的强制意味,并隐含着“被征”方的义务色彩。
按字典:“征”字的一种释义是“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并由此引申出“征兵”、“征税”等词。确实,服兵役、依法纳税等都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在那种场合下,“征”是合适的。
八、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是什么部门发布的?
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是由税务总局发布的明确结论,含义是对相关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规定的解释和说明。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税收征收的相关规定,从而保障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权益平衡,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解释原因:
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中的重要部分,对税收征收的程序、方式和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其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以便对广大纳税人让行、规范管理和维护税收秩序。
内容延伸:
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 content主要涉及税收缴纳、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减免等方面,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税收法律条款,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税收的定义和分类
2.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3.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力和操作程序
4.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责任
5.增值税发票管理
6.税务行政处罚规定
7.税收减免政策解释
8.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用管理
等等。
这些内容,促进了我国税收征收的规范化和规范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打击税收逃漏、保证征税收入,建立健全的纳税人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
九、如何理解《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2条?
诚信原则亦是防止经济管理机关权力滥用,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2条规定:"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这一条规定就体现了依据诚信原则保证经济管理机关行使权力的公平合理性,以及对纳税人的信赖利益的保护。
十、税收的征收方式有哪些?
税款征收方式是税务机关在组织税款入库过程中采取的具体计算征收税款的方法和形式。
1、查账征收。查账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会计账册资料,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征收税款的一种方式。查账征收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核算严格规范,纳税意识较强的纳税人。
2、查定征收。查定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从业人员、生产设备、耗用原材料等因素,查定核实其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税产品的产量、销售额,并据以征收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3、查验征收。查验征收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纳商品、通过查验数量、按照市场一般销售单价计算其收入并据以征收税款的一种方式。
4、定期定额征收。定期定额征收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自报及有关单位评议情况,核定其一定时期应税收入及应纳税额并分月征收的一种征收方式。
5、代收代缴。代收代缴是指依照税法规定,负有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向纳税人收取款项的同时,依法收取纳税人应纳的税款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缴库办法申报解缴的一种方式。扩展资料:所得税的特点:1、所得税是对纯所得的征税,税负相对公平。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纯收入或净所得,而不是经营收入,一般实行多所得多征、少所得少征的累进征税办法,符合税收的量能负担原则。并且,所得税一般规定了起征点或免征额,可以在税收上照顾低收入者,不会影响纳税人的基本生活;同时,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2、税负不易转嫁。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最终收益,纳税人一般就是负税人,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企业征收所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3、税收中性。所得税的高低变化对生产不产生直接影响,只对不同企业、不同个人的收入水平产生调节作用。所得税一般不存在重覆征税问题,对商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