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款保障系数如何计算?
库存系数(IR-Inventory Ratio)是汽车行业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其基本公式是用期末整车库存(金额或数量)除以当期销售整车(金额或数量),如10月份某汽车厂销售汽车5万辆,其10月底库存成品车为4万辆,那么其当期库存系数为4/5=0.8。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库存系数
外文名
Inventory Ratio
适用领域
汽车行业
系数介绍
库存系数(IR-Inventory Ratio)是汽车行业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其基本公式是用期末整车库存(金额或数量)除以当期销售整车(金额或数量),如10月份某汽车厂销售汽车5万辆,其10月底库存成品车为4万辆,那么其当期库存系数为4/5=0.8。
但一般行业大都是用库存周转率(ITO-Inventory Turn-over)来衡量企业的运营及供应链管理水平,如Gartner每年搞的所谓供应链多少强(2017年是25强),就是用库存周转率这个指标。
库存周转率是个年化指标,分子是销售的物料成本,分母则是期初、期末的平均库存,这个库存是包括企业所有的BOM(物料清单)库存,但设备、备件等非BOM库存等除外,它反应的是企业投资于产品库存的现金流周转效率,如某企业2016年库存周转率12次,表示该企业的库存资金一年周转了12次,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对应的总库存持有天数(DOS-Days of Supply)就是365/12≈30天。
但库存周转率这个指标很多人其实是不熟悉的,包括有些搞了很多年财务管理的人,甚至是一些国内上市公司的所谓CFO,他们也搞不清楚库存周转率跟现金流的关系,特别是这个所谓的“年化库存周转率(Annualized ITO)”,很多人更是搞不清楚。
在这里先给大家举个例子,2017年,从1月1号到10月31号,假设某企业按照自然日历,总销售额100亿人民币,物料成本比例80%,那么销售的物料成本(分子)就是80亿人民币,过去10个月平均库存为10个亿人民币(分母),那么,其年化库存周转率就是:
(80/10)x (12/10)=9.6次
后面的12/10就是指过去10个月年化为一年12个月的库存周转率。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其年平均库存持有天数(DOS)为365/9.6≈38天,如果已知其ARD(Account Receivable Days,应收款天数)/APD(Account Payable Days,应付款天数),就可以算出该企业的现金流周转周期(C2C,Cash to Cash)为38+ARD-APD。周转次数则是需要乘以80%,那就是12x0.8=9.6。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IR的公式,令:
ITO=年库存周转率目标,MC%=物料成本百分比,S为月度销售额,INV为平均库存,那么,根据库存周转率年化公式:
ITO=12 x MC% x S/INV
INV=12 x MC% x S/ITO
INV/S=IR=12 x MC% /ITO
那么,这个IR的公式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有什么意义呢?
我个人认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库存规划(Inventory Planning)简单化:如果你的年库存周转率目标是20,物料成本还是80%那么,根据IR公式,你的IR=12x0.8/20=0.48,也就是说你每个月的库存不能超过预计销售额的0.48倍,否则目标就达不成;
2. 库存监控(Inventory Monitoring)简单化:因为已经定出来了IR的目标,从而由IR目标可以推算出每个月的库存目标,所以你随时可以用销售额乘以IR目标看现在的库存是否达标;
3. 直观地分析整体库存结构(Inventory Structure)合理性:理论上,销售额越大,库存绝对值可以越高,反之,越低,只要你供应链管理水平或业务模式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库存/销售额=IR这个系数就不应该有重大变化,否则就可能是出了问题,譬如说你1月份销售额是10亿人民币,库存是10亿,IR=1,而到了二月份,你销售额是20亿人民币,库存是18亿,IR=0.9,这似乎还可以接受,但如果你二月份的库存只有10个亿,IR=0.5,则几乎是不应该发生的。
由此看来,库存系数(IR)的确是比库存周转率(ITO)更容易理解一些,特别是对于那些非财务、供应链管理人员来说。
二、库款保障系数计算公式?
综合得分=库款余额同比变动指标得分×25%+库款余额相对水平指标得分×25%+库款保障水平指标得分×20%+公开发行臵换债券资金臵换完成率指标得分×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幅指标得分×10%
三、利息保障系数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四、变压器容量系数?
系数,是一个综合系数,它标志着用电设备组投入运行时,从供电网络实际取用的功率与用电设备组设备功率之比。
Kd=Pm / Pe式中Pm 为用电设备组负荷曲线上最大有功负荷(kW)
Pe为用电设备组设备容量(kW)需用系数,包括同时系数。同时系数只同时使用的设备同时间的概率,需用系数指计算电流的需用系数。
需用系数除了得考虑同时系数(即考虑各种设备不会同时使用的系数),还需要考虑负荷系数(即各种设备部可能都达到额定值)。这样算下来的计算负荷就小于各种设备总负荷的相加值。
五、变压器补偿系数?
变压器效率一般为0.8,负载时的功率因数通常约为0.7附近,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每KW需无功补偿容量为0.691千乏,根据变压器的容量计算无功补偿电容量:
Qc=变压器容量(KVA)×0.8×0.691。
六、变压器可靠系数?
1.过流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
变压器过流保护动作电流按躲过变压器的最大负荷电流ITmax来整定,整定计算公式为Iop=(KwKrel/KreKiITmax
式中:Kw为保护装置的接线系数,两相2继电器接线系数为1,两相1继电器接线系数为へ3;
Krel为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一般取1.2~1.25);
Kre为继电器返回系数(一般取0.85);
Ki为电流互感器变比;
ITmax为变压器最大负荷电流
七、变压器运行系数?
变压器负载率规范要求多少变压器的负载率在变压器额定容量的65-75%最合适,怎么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就是根据负载容量选,如400KVA变压器乘0.8就是KW,一般负载率在变压器额定容量的65-75%运行。但是你负载的同时运行系数也基本上是0.7-0.8左右。1600KVA以下,基本上就这样选就可以了,但太大了要细算。所谓变压器负载率是特指负载最大时对应的负载率,而不是指随负载变化而变化的变压器实际负载率。所谓经济负载率是指负载最大时、能使变压器有功损耗率最低、即效率最高所对应的变压器负载率。一般变压器满载铜损与铁损之比等于3时,而负载率57.7%其效率最高,因此负载率维持在50~65%之间运转最为理想。为了安全生产, 减少电能损耗, 合理支付电费, 降低设备投资, 正确选用变压器台数、容量,采取合理的运行方式和不断地调整用电负荷, 是用电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人们往往出现一些片面的观念和看法, 有的认为变压器的负载率均应在0.7~0.8 时效率最高, 同时为了少付电费和减少设备投资, 经常选用小容量变压器。两台变压器本应并联运行, 却只投入一台另一台备用, 本应用大变压器负荷却仍用小变压器带,从而出现超载运行状态, 影响变压器使用寿命。也有的人片面选用大变压器, 追求最佳负载率, 这样的观点, 会造成浪费能源或增大投资。当变压器的铜损等于铁损时, 或者说固定损耗等于可变损耗时, 变压器的损耗最小, 效率最高。这时的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我国70 年代以后生产的变压器βjp 在0.4~0.55 之间, 近年来低损耗变压器的βjp 为0.45 左右。低损耗变压器比70~80 年代生产的变压器损耗平均降低25 %左右, 若从节能观点上出发, 应尽量使变压器负载率在接近最佳负载率的情况下运行为好。
八、变压器的稳压系数?
稳压系数S=ΔUo/ΔUi,ΔUo—输出电压的变化量(V)ΔUi—输入电压的变化量(V)数值0.5代表:比如输入从10v降到8v,输出从5v降到4v,1/2=0.5,这个数字没有多少才合适这一说,当然越小越好
九、变压器油温度系数?
根据GB1094.2中的规定油浸式变压器的油顶温温升如下: 油和空气接触到55K, 油不和空气接触到60K, 当环境温度是40度,变压器满载的时候油顶的温度不应该超过95度或100度。 油浸式变压器的油在运行中的温度应考虑到变压器油不至于过快劣化,在变压器油达到85摄氏度就会报警,最高温度达到95摄氏度时就跳开变压器的开关。 所以一般规定上层油温不超过85℃ 。
十、变压器互感系数?
变压器的互感系数,大部分都可以达到0.95左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