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电力电容器(单相电力电容器工作原理)

270 2023-01-18 21:38

1. 单相电力电容器工作原理

第一种

电容器的容量可用C=KP求得,这里C是电容器的容量,单位是微法(μF);P是电动机的功率,单位是千瓦(KW);K是经验系数,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连接时取0.06,三角性连接时取0.1。例如10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连接时C=KP=0.06×10=0.6μF;10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三角形连接时C=KP=0.1×10=1μF。

改接后的功率:改接成单相电容电动机,其有效功率是原来电动机功率的70%左右,例如:10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改接成单相电容电动机有效功率为7KW左右。改接成单相电容启动电动机,其有效功率是原来电动机功率的40%左右,例如:10KW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改接成单相电容启动电动机有效功率为4KW左右。改接后每相绕组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该绕组的额定电压。具体改接成什么样的电动机要看被拖动机械的功率情况。当改接成单相电容启动电动机时,需再添加一个时间继电器,接线方法是:把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瞬时闭合常闭触头串联在电容器回路中,时间继电器的线圈并联在单相电源两端(时间继电器线圈的额定电压要与电源电压相同)。接好电路后,调整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就可以正常工作。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接通电源时,时间继电器和电动机同时获电,电容器回路接通,电动机启动后,当转速达到额定转速的80%左右时(通过调整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实现)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断开瞬时闭合常闭触头断开,切断电容器回路,电动机正常运转。

改接后的转向:不接电容器的接线端子不动,例如上例中接U1的电源线不动,另一根电源线由V1改接在W1上就能实现反转,即反转原理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原理相同。

第二种:

电容计算公式是: C=1950*I/U*COS

I =电机的额定电流 U =额定电压 COS 功率因数

C =电容容量 (微法)

以上因为没有启动电容,应增加一些容量,并且不可带负荷启动。

2. 单相电机电容工作原理

有两个电容的交流电动机,一个电容是起动电容,一个是运行电容。

1)起动电容(容量较大的一个电容)通过离心开关接在副绕组上,当转速达到一定速度后,离心开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断开,起动电容也与副绕组断开,完成起动,起动电容的作用是提高电机的起动转矩。

2)运行电容则是接在副绕组上,满足电机的正常运行。

3. 电力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电容器是电路或电力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电容器的种类很多,瓷片电容器就是其中之一。电容之所以会漏电,因为电容两极之间的介电材质不可能是绝对绝缘的,只能是相对绝缘,因此有些电容存在漏电流。

电容器漏电电流与电容的容量大小关系也很密切。电容的容量也是影响电容的漏电流的因素之一,容量越大漏电流就越大。

4. 三相电容器工作原理

电容补偿就是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电力电容补偿也称功率因数补偿。一般来说,低压电容补偿柜由柜壳、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热继电器、接触器、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一、二次导线、端子排、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控制装置、盘面仪表等组成。

5. 电力电容器的原理

电容器的原理,一般从平板电容器来理解。

两个绝缘的平行极板,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两个极板分别接上电池两极,充电),使正负电荷分别聚集到这两个极板上,一个极板为正极,一个为负极,当外电场脱离以后(电线断开),正负电荷依旧能够在异性电荷的吸引力作用下,继续保存在这两个极板上,就形成了储存电荷的能力。如果两个极板间用电阻(或电线)给连接起来,储存的电荷会通过电阻相互中和,从外在观察,就相当于电流从正极板流到负极板,就形成放电。这就是电容器的原理。

充电,正电荷流入正极板,即:电流流入电容器。

放电,正电荷流出正极板,即:电流流出电容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