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电容技巧
1、关掉电源
在拆卸排风扇面板之前,首先一定不能忘记将排气扇的电源关掉。除此之外,排风扇的面板一般都是塑料搭扣连接钢丝弹簧卡扣的。
2、拆卸掉排风扇四角的固定螺丝
拆卸的时候,要先把排风扇的四个角上面用于固定的螺丝拆卸下来。其次就可以小心翼翼地将排风扇取下来。
3、清洁润滑
电源插头被拔掉之后,将排风扇连接软管紧固环的东西取下来。并且用毛刷和清楚灰尘后在轴承处要加几滴机油,最后才开始插电源,看看机器是否运转正常。
4、安装
如果已经可以运转了,那么就可以根据拆卸时候的顺序将排气扇完好的安装起来。
2. 如何取下电容
由于电容器的两极具有剩留残余电荷的特点,所以,首先应设法将其电荷放尽,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处理故障电容器时,首先应拉开电容器组的断路器及其上下隔离开关,如采用熔断器保护,则应先取下熔丝管。此时,电容器组虽已经过放电电阻自行放电,但仍会有部分残余电荷,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放电。
放电时,要先将接地线的接地端与接地网固定好,再用接地棒多次对电容器放电,直至无火花和放电声为止,最后将接地线固定好。
同时,还应注意,电容器如果有内部断线、熔丝熔断或引线接触不良时,其两极间还可能会有残余电荷,而在自动放电或人工放电时,这些残余电荷是不会被放掉的。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用短路线短接故障电容器的两极以使其放电。另外,对采用串联接线方式的电容器还应单独进行放电。
3. 电容怎么放
必须激活否则会导致损坏或者影响使用寿命。
如何将旧的电解电容激活
1、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待激活的电解电容,当正向电阻为零或者很小时,说明该电解电容已经击穿报废。除此之外的电解电容都可以进行激活处理。
2、将电解电容焊接好后,首先加半压,以450V电解电容为例,可将市电电压调至130V,此时电解电容两端的直流电压是130Vx1.4=180V左右,激活24小时。
3、然后断开交流电源,用一只5W300Ω的电阻搭接在电解电容器两端放电,注意一定要放完。
4、用电容表测量容量的恢复情况,.一般都能恢复60%左右。对于容量一点都没有恢复的,可以基本判断该电解电容已经断路损坏。
5、将电压调至220V,此时电解电容两端的直流电压是220Vx1.4=300V左右,继续激活24小时,此时容量能够恢复到90%~100%。
6、将电压调至350V,此时电解电容两端的直流电压是350Vx1.4=490V左右,继续激活.48小时或者72小时。每次激活的电解电容数量不限。
4. 电容怎么取下来
配电房的电容关掉了之后,所有的电容都会不再运行,会影响到我们的用电,里面装的无功自动补偿器也会出现问题,如果不及时把补偿器调在一个合格的档位上,很有可能补偿器就会停电,从而出现损坏的现象。配电房里面必须要每天定期的清扫,保持配电房的一个洁净度
5. 电容怎么放电方法
接地的极板电势为零,不影响电压。与电池的哪一极相连就是什么极板,这样判断是可以的。
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板流出,这个时候电容器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所以一般情况下放电时将外电源(如果有的话)看成一个用电器即可,从负极板流出的电子会流回正极板,这样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少,也就是所谓的放电。
6. 电容取电原理
电子制作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电容器,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电阻器相似,通常简称其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顾名思义,电容器就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尽管电容器品种繁多,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是相同的。
两片相距很近的金属中间被某物质(固体、气体或液体)所隔开,就构成了电容器。
两片金属称为的极板,中间的物质叫做介质。电容器也分为容量固定的与容量可变的。但常见的是固定容量的电容,最多见的是电解电容和瓷片电容。 不同的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也不相同。规定把电容器外加1伏特直流电压时所储存的电荷量称为该电容器的电容量。电容的基本单位为法拉(F)。但实际上,法拉是一个很不常用的单位,因为电容器的容量往往比1法拉小得多,常用微法(μF)、纳法(nF)、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它们的关系是:1法拉(F)=1000000微法(μF)1微法(μF)=1000纳法(nF)=1000000皮法(pF) 在电子线路中,电容用来通过交流而阻隔直流,也用来存储和释放电荷以充当滤波器,平滑输出脉动信号。
小容量的电容,通常在高频电路中使用,如收音机、发射机和振荡器中。
大容量的电容往往是作滤波和存储电荷用。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一般1μF以上的电容均为电解电容,而1μF以下的电容多为瓷片电容,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独石电容、涤纶电容、小容量的云母电容等。
电解电容有个铝壳,里面充满了电解质,并引出两个电极,作为正(+)、负(-)极,与其它电容器不同,它们在电路中的极性不能接错,而其他电容则没有极性。
把电容器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过一会儿即使把电源断开,两个引脚间仍然会有残留电压(学了以后的教程,可以用万用表观察),我们说电容器储存了电荷。
电容器极板间建立起电压,积蓄起电能,这个过程称为电容器的充电。充好电的电容器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容器储存的电荷向电路释放的过程,称为电容器的放电。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
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
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电子电路中,只有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才有电流流过,充电过程结束后,电容器是不能通过直流电的,在电路中起着“隔直流”的作用。
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作耦合、旁路、滤波等,都是利用它“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那么交流电为什么能够通过电容器呢?
我们先来看看交流电的特点。
交流电不仅方向往复交变,它的大小也在按规律变化。
电容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容器连续地充电、放电,电路中就会流过与交流电变化规律一致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电容器的选用涉及到很多问题。
首先是耐压的问题。加在一个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超过了它的额定电压,电容器就会被击穿损坏。
一般电解电容的耐压分档为6.3V,10V,16V,25V,50V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