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流互感器讲解
电流互感器“准确等级0.2S”是:0.2级的提高标准级;特殊用途你看一下标准就知道了,GB1208-2006你看表格对比,角差要求更小,测量范围比例要求更高,1%额定电流的准确度做了要求;
2. 电流互感器用法
通常采用将输出导线串入电流互感器内部一端接用电设备另一端接断路器,在s1接入电流表输入端s2接电流表的另一端。
电气工作时产生电流互感传到电流表上,通过指针显示电流。但是此时的电流必须乘以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数才是电流的实际数值也是电气的工作电流。
测量电流互感器的极性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工作时常采用的有以下三种试验方法:①直流法;②交流法;③仪器法。
1、直流法
用1.5~3V干电池将其正极接于互感器的一次线圈L1,L2接负极,互感器的二次侧K1接毫安表正极,负极接K2,接好线后,将K合上毫安表指针正偏,拉开后毫安表指针负偏,说明互感器接在电池正极上的端头与接在毫安表正端的端头为同极性。
2、交流法
将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线圈的L2和二次侧K2用导线连接起来,在二次侧通以1~5V的交流电压(用小量程),用10V以下的电压表测量U2及U3的数值若U3=U1-U2为减极性。
3、仪表法
一般的互感器校验仪都有极性指示器,在测量电流互感器误差之前仪器可预先检查极性,若指示器没有指示则说明被试电流互感器极性正确(减极性)。
3. 电流互感器讲解视频教程
1.买书历年真题是基础考试资料的重中之重,因为历年基础考试真题都有很多重复的题型和考点,复习基础考试一定要认真研究历年真题考试的重点范围,重点真题至少做两遍
教材辅导书也是准备基础考试所必需的,市面上的注电基础考试辅导书种类也是很多的,目前大家使用最多的可能就是天大出版社的上/下册教材,这本书的优点就是知识点特别详细,包含考点全面,缺点就是内容很杂,看起来比较花费时间,总体而言,对于这本教材还是比较推荐。
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复习教材——天津大学出版社(十分推荐)
《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编的教材(可买来参考,建议备一本)
2.选择网校课程
对于自身基础很好,时间也很充裕的同学,像学校成绩排名靠前,专业课门门分数90+的同学,自己好好看两遍教材辅导书,刷几遍真题也就可以。
但是对于脱离学校太久,复习时间比较紧张或者自身专业基础不太好,甚至不知微积分方程为何物,不晓得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考友,可以考虑报个辅导班,有专业老师的辅导和答疑,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保证一次性通过率。
3.考试准备经验
第一遍看对照大纲(具体考试大纲内容见文末),迅速过一遍知识点,摸底一下看看自己学过哪些,对应考点分值,可以适当筛选掉分值低的并且没有学过的,弃车保帅。比如流体力学、材料力学。数学必看,下午专业基础必看。
第二遍看网络视频,对应的看书,视频讲课的都是有经验的专家,能有效的了解考点。这一遍是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看完书同时把例题也做了。可以做两套真题,了解出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三遍,考前一个月再翻一遍,同时做真题,真题很重要,千方百计一定要弄到。(这一阶段可以多花一个月时间,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历年真题重复性比较高,所以真题很重要)
(1)公共基础考试:
公共基础相对比专业基础考试题目整体比较容易,是拿分的重点,每门课程都是偏基础的知识点和题目,如果之前有一定基础的话,复习起来很容易。会有一些题目稍微复杂点的,个别题目也可以使用排除法、联想法之类的,来蒙一个选项答案。
公共基础考试科目有十一门课程,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科目可能电气专业并没有学习过,比如三大力学,化学,工程经济,法律法规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对知识点复习有一定取舍,战略性放弃一些考试内容。牢固掌握。包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三科在大学是分开的,其中高等数学占16分、线性代数4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分,保证总得分15分以上
物理主要是高中和大学物理基本概念,题目相对于化学稍简单,常考题目:分钟平均平动动能和气体内能、影响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因素、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卡诺循环计算、做功和吸热的判断、双缝干涉、单缝、偏振片通过光强(几乎每年必考)。争取得分6分以上。
化学题目的难度算是中等,有简单题型,也有难题,其中“有机化合物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章节内容,如果有机化学没学过就放弃吧,2分而已,把时间省下来用到刀刃上。
理论力学:主要考的还是平衡力系、转动惯量,材力是弯曲和剪切的组合变形、应力状态,压杆稳定等,如果学过的话,其实并不算太难,没学过的话,就要多看看视频讲解了,好好复习一下,得分5分问题不大
材料力学:如果你大学不是学过这个专业,那应该非常难,光是理解其中的概念就要花上很多时间,这个。。。其实可以放弃吧,不少人得分是0分。
流体力学:我相信大家也没学过,但不是很难,静下心来看看书吧。必考:水头、粘性、压强、恒定总流能量方程、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孔口管口管道流动、渗流与井、相似原理。上述几点,静下心来看,其实难度不是很大,历年真题中,均有真题与之对应,,争取得5分。
电工电子技术:这部分可以在下午的专业基础学完以后再看一遍,做几套题了解出题的套路就可以了,因为大家都是电气专业出身,对于数模电和电力电子这些内容应该很熟悉,都是电气专业基础的课程,学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得9-10分吧。
计算机技术:其知识本身不难,大部分都是概念题,考点更新较多,参考书上内容可能会过时,建议考前20天花4个小时看2遍即可,考前1天再翻一遍,计算机基础部分的这10分不难,但也不是送分题,很多选项模棱两可,你根本不知道选哪个是对。争取得7-8分,问题不大。
信号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类似,就是内容理解起来有点麻烦,得静下心来慢慢看那些文字性的东西。好好复习一下,得满分也是不难的。
工程经济:我个人觉得比较简单,但也有人觉得难,因人而异吧。这个难度不好说,但不能放弃,必须好好看,如果考过建造师或者造价工程师的话,这部分就很简单了。应该拿5-6分。
法律法规:这个不难,主要看对法规的理解,共10部法规,考过建造师的话,这部分也很简单,得拿4分。
(2)专业基础考试
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3大门专业课,每门专业课涵盖内容也非常多,几乎包括了电气专业本科所有学过的专业内容。专业基础考试难度比上午的公共基础考试要大,共60道题目,每道题目2分,题目计算量也比较大,虽然有四个小时考试时间,但是大部分人是没办法做完试卷的。
电路:电路的题目在下午的专业考试中,应该是属于相对简单,常考题目:求电路中某元件功率(区分是发出还是吸收),电容或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判别,谐振(重点,至少2道),糅合电感电路,相量法分析电路、功率表读数,戴维南定理。电路的题目大家应该都能拿到分,拉开差距的是后面的电气工程基础。但是万万不可大意,有一年的电路还是比较难的,一般来说电路有15道,应该做对12道以上。
电磁场大概有3道题,题目考的比较难,没时间看的可以放弃其余,只看重点,常考内容有接地电阻计算、跨步电压计算、静电场问题计算等。
模电:模电比较难的是11.2.4节反馈的内容。模电这部分天大书写的不好,可以翻翻其他教材。
数电:说实话,数电还是有点难度的,学习数电内容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能力。
电气工程基础:电气工程基础是下午的重点,30道题60分,大部分人这60分只拿到20分不到。电气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两部分,电力系统分析和高压电器。
电力系统分析的重点内容是:额定电压及调整、中性点运行方式、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其中短路计算有3道左右,其实题目难度不算大,大多数人一道也不会做,每年短路计算的题目几乎没怎么变过,只有搞懂了往年的真题肯定没问题,所以真题很重要,
电气工程基础中电力系统分析部分复习推荐《电力系统分析》这本书,这里以何仰赞编的教材为参考,可以按下述顺序复习: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必考内容,P2面,即1-2节。本章后面有三道习题,很简单,搞懂,这两分就到手啦!(这本书有本配套的习题解答,网上可以下载)
电力网等值电路,即第二、三章。不过,这章的内容讲的比考试的难,所以可以结合真题来看。其中的标幺制必考,不难。
再看第十章: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这章是看潮流计算的前提,而潮流计算必考。幸好,这章不难。主要就是这章前部分的讲的那个向量图和公式,分两种情况:从前往后算压降,或是从后往前算。
第十一章:潮流计算。也不难,不过比较烦锁。里面的例题是很重要的,把例题搞懂了,真题不在话下。要是觉得例题太烦也可以不看,但必须搞懂真题。
无功功率平衡,第十二章,必考。这章大家要认真看了,实际供配电设计中也要用到的。例题12-1,具有代表性,搞懂之。还有电压调整及分接头的选择,也是比较简单的。后面有些例题,搞懂即可。6.前述的5点不难,但难就难在后面,故障分析与短路计算,我记得有一年好像是10年,考了三四题,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看第五章:了解短路与暂态的一些概念。
三相短路计算。三相短路是对称短路,其实这个蛮简单,把例题6-2搞懂即可。而不对称短路是很难的,又是必考。
不对称短路计算看第7、8两章。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拉倒,顶多两题,4分。但前面的所讲的题,大家应该拿到分。如果大家下决心要搞懂不对称短路计算,首先要分解电路。这个有点像傅里叶级数,可以把一个电路分为零序电路,正序和负序。把这个理解了,其后面的也不算太难。主要是计算量有点大。
其它章节,如果需要看,查阅即可。
专业基础考试的最后10道题目是过电压,绝缘配合,断路器,互感器,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选择。注意这部分不要看天大这本书了,看了也没用,考试的这部分题目翻遍天大书页都找不到答案,所以我得再次强调真题的重要性,看了真题你会发现每年的题目有不少都是重复,你去年不会的今年还是不会做。针对真题复习是效率最高的方法,死抱天大这本是后面10题一分也得不到。
最后强调一遍历年真题真的很重要,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找不到就花钱买,过了注册考试谁还在乎这几百块钱吗?没有做过往年的所有真题去考试时是在冒险,很多人宁可花在吃饭上也不舍得买真题,还安慰自己只要认真看书没有真题也能通过,显然他们第二年还得考,每年报名费100多,加上交通费,住宿、还有准备考试付出的时间,代价岂止是几百?
4. 电流互感器 电流
这些全是二次绕组的精确级,0.2(s),0.5(s),3一般用于测量和计量,就是电业局收费的,准确度较高,P级的准确度低,是稳态保护用的,在10kV-500kV广泛使用。
10P25的意思是出现故障的时候一次电流是额定电流25倍的情况下,绕组能保证误差小于10%,T级的是用于暂态保护的,主要用于500kV,准确度不好说,有高有低,TPS,TPX准确度较高,用于发电机组保护或者断路器失灵保护,TPY,TPZ准确度较低,但是TPY适用范围远大于TPZ,一般能见到的准确级一般是0.2(0.5) 10P(5P)、TPY,其他的很少见
5. 电流互感器讲解图
电流互感器的型号由字毋符号及数字组成.通常表示电流互感器绕组类型、绝缘种类、使用场所及电压等级等。字母符号含义如下第一位字母: L—电流互感器。
第二位字母: M---母线式(穿心式):Q一线圈式:丫—低压式;0一单匝式;F-多匝式;A-穿墙式;R-装入式:C-瓷箱式第三位字母:K—塑料外壳式;Z—浇注式;百—户外式:C-改进型 ;C-瓷绝缘;P一中频第四位字母:B—过流保护,D--差动保护;J-接地保护或加大容量;S-速饱和:Q一加强型字母后面的数字一般表示使用电压等级。
6. 电流互感器基础知识
ct1电流互感器说明书如下:
尺寸:48×96mm。
种类:电源AC100~240V用。
外壳颜色:黑色。
控制输出1:位置比例用继电器输出。
控制输出2:位置比例用继电器输出。
控制模式:标准或加热冷却E54-CT1手册。
辅助输出点数:2点。
加热器断线、 SSR故障检测功能:单相或三相加热器用检测功能。
事件输入点数:4点E54-CT1
传送输出:传送输出(专用端子)。
远程SP:4~20mA输入。
通信:--。
新增程序型。
采用最大256段程序容量,较高性价比的新型液晶,
可视角度、对比度得以提升。
可设定最多8个程序(模式)×32段(步)的程序E54-CT1手册。
高分辨率的5位显示/可显示0.01°C。
高速采样周期60ms。
全部机型完整多种(能够热电偶/Pt/模拟输入切换),1台机器支持多种传感器。
还支持远程SP。
增加PV/SV状态显示功能,方便查看温控器的状态
(自动/手动、RUN/RESET、报警发生),可交互显示PV/SV。
通过支持软件(CX-Thermo Ver.4.3)使得程序的设定管理变得非常
简单利用简易运算功能(AND/OR逻辑和延时)设定能够执行柔性的接点输出E54-CT1手册。
通过红外线端口可从前面进行通信。
控制输出ON/OFF次数计数功能可预测温控器内部继电器的故障。E3ZM-LS82H检测形式:BGS反射型,
连接方式:导线引出型(2m) 3,
输出方式:PNP输出,
不锈钢外壳端子部形状:导线直出型欧姆龙电流互感器手册。
保护管直径D:φ1mm。
保护管长度L:20cm。
导线种类:一般用。
品种丰富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系列。
在以往的M3螺钉对应品的基础上,
追加有助于降低配线工时的棒状端子对应品。
温度传感器是用作温控器的热感应部件欧姆龙电流互感器手册。
可根据要测量的温度、场所、 周围环境选择。
备有种类、形状、 长度及端子部形状各异的产品。端子部形状:导线直出型。
保护管直径D:φ4.8mm。
保护管长度L:35cm。
导线种类:耐热用欧姆龙电流互感器手册。
品种丰富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系列。
在以往的M3螺钉对应品的基础上,
追加有助于降低配线工时的棒状端子对应品。
温度传感器是用作温控器的热感应部件。
可根据要测量的温度、场所、 周围环境选择。
备有种类、形状、 长度及端子部形状各异的产品。
尺寸:48×96mm。
控制输出1:继电器。
辅助(报警)输出:4个。
传送输出:--。
事件输入:2个。
通信:RS-485。
断线检测:1个。
电源电压:AC100~240V。
E5□C系列的程序型产品新上市。
最大256段的程序容量,
支持多种应用程序。
可设定最多8个程序(模式)×32段(步)的程序。
采用高25mm(E5AC-T)、18mm(E5AC-T)的PV显示(白色),
提高可视性。
不仅在本体的顶面上,在正面上也配备了工具端口,
使用通信转换电缆(另售)与计算机相连后,
无需电源接线即即可设定E54-CT1指导手册。
也可通过CX-Thermo(另售)轻松设定。
实现50ms的高速采样。E54-CT1手册。
带辅助输出(4点)、事件输入(最大6点)、传送输出,
支持各种应用程序。
进深60mm的纤细机身。
通过无程序通信轻松与PLC相连。
通过组件通信可联合温控器。
新增位置比例控制型,也支持控制阀控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