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频谐振产生的原因?
在重合闸动作前,电压并没有发生谐振,主要在于35kV系统的电压互感器采用的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阻尼装置跨接在二次绕组上,正常情况下阻尼装置有很高的阻抗;当铁磁谐振引起过电压,在中压变压器受到影响前,电抗器已经饱和了只剩电阻负载,电阻负载使振荡能量很快被降低从而抑制谐振,35kV系统电压互感器采用的是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是造成基频谐振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电压谐振的产生原因?
谐振产生的原因:互感器的投入与切除;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系统运行方式的突然改变或电气设备的投切;电网电压与频率的波动;负荷的不平衡变化等;其中以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为最常见的激发方式。
谐振过电压对电网造成危害极大,诸如造成电压互感器熔丝熔断、电压互感器烧毁、电网设备绝缘损毁,甚至造成相间短路、保护装置误动作等。
三、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的处理方法?
铁磁谐振是当感抗等于容抗时发生的,所以调节感抗改变其值就可以消除谐振。
四、电压互感器谐振过电压的原理?
三相的第电磁式互感器的非线性铁芯是产生谐振的根本原因。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等于一个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因为铁芯是非线性的,当系统受到某种扰动时,励磁电流发生变化,互感器的电感值发生变化,当电感L与回路中的电容C满足ωL=1/ωC时,谐振产生。这里ω可能是电网基波角频率,也可能是谐波角频率。因此,当谐波含量较大时,谐振的机会会增加。
五、线性谐振电压对电压互感器的影响?
一、由于谐振,电压互感器上承受的过电压和过电流虽然幅值较小,但是时间较长,大量电能作用在电压互感器上并转化为热能,使其长期发热。当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击穿电压互感器绝缘,导致电压互感器发生爆炸。
二、由瞬间高幅值过电压引起的过电流。幅值达到一定程度的过电压会造成匝间短路而引起过电流。这种过电流一般幅值很大,会使电压互感器中的绝缘介质迅速汽化,因此由高幅值过电压引起的爆炸更加猛烈。
六、变压器谐振原因?
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产生工频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是:空载长线路的电容效应,不对称接地引起的正序、负。
由于变压器各段绕组的等值回路为电感、电容与电阻,这样的回路具有固定的自然谐振频率,为了减小高频变压器体积和重量,电路谐振频率一般选为2 kHz以上。如果开关器件允许,一般认为谐振频率越高越好。
七、谐振电路误差原因分析?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取决于电感和电容值,与电感的直流电阻大小没有关系。偏差大有两个原因:
1、电感和电容的精度通常较低,实际值与标称值差距较大。
2、如果电感是带磁芯的,那么,由于磁芯在不同频率下磁导率是不同的,其电感量也是不同的,这种差距可能导致数倍甚至更大的变化。
八、铁磁谐振产生原因?
铁磁谐振产生的条件一般有:
1、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2、非线性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振荡回路。回路线性状态时的自振频率小于某此低频谐振频率,当铁芯饱和而电感减小时,回路自振频率增加,恰好等于某此低频谐振频率;3、振荡回路中的损耗足够小,所以谐振实际发生在系统空载或轻载时;
4、电感的非线性要相当大;
5、有激发作用时,即系统有某种过电压、电流的扰动,如跳、合闸,瞬间接地、瞬间短路等。
动作判据:
1、谐振判据:17HZ谐波电压≥17V,25HZ谐波电压≥25V,150HZ谐波电压≥33V.
2、接地判据:基波电压≥30V。
3、过压判据≥120V。
铁磁谐振发生后常常引起电压互感器(PT)烧毁、爆炸等恶性事故。原因是电力系统中有大量的储能元件,如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电抗器等电感元件,电容器、线路对地电容、断路器的断口电容等电容元件。这些元件组成了许多串联或并联的振荡回路。在正常的稳定状态下运行时,不可能产生严重的的振荡。但当系统发生故障或由于某种原因电网参数发生了变化,就很可能发生谐振。例如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其中一相断线接地,受电变压器和相间电容;电压互感器和线路对地电容;空载变压器和空载长架空线路电容所形成的振荡回路,都有可能发生谐振。
谐振常常引起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电压。电压互感器一类的电感元件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通常铁芯磁通密度不高,铁芯并不饱和,如在过电压下铁芯饱和了,电感会迅速降低,从而与电容产生谐振,也就是常说的铁磁谐振。铁磁谐振不仅可在基频(50HZ)下发生,也可在高频(170HZ)、低频(17HZ,25HZ)下发生。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电压(3U0)理论上是0V,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也不会超过10V。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3U0将迅速升高,达到30到120V,形成过电压。当系统上电时,由于三相不同期等原因,会在电压互感器中产生很大的谐波电流,导致互感器内部铁芯饱和了,造成二次侧的波形发生畸变,当畸变足够大时,就形成了铁磁谐振。
九、电压互感器谐振是什么意思?
电压互感器谐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当电压互感器的电容和电感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发生谐振现象,导致电压互感器输出的信号失真或者丧失精度。
电压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高电压的电气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场感应原理,将高电压信号转换为低电压信号输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容和电感等因素的存在,电压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电容和电感达到一定数值时,会发生谐振现象,导致输出信号失真或者丧失精度。
为了避免电压互感器谐振现象的发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数值,以确保其不会发生谐振现象。
2. 在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增加阻抗匹配网络,以减少反射和干扰。
3. 在电路中加入衰减器或者滤波器等元件,以降低谐振峰值和消除谐振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压互感器的设计、选型和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谐振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同时,在使用电压互感器时,也应该注意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长期稳定性。
十、二阶系统的谐振原因?
因为当二阶系统阻尼比小于1时(欠阻尼状态),其单位阶跃响应会出现振荡 ,谐振峰值在阻尼比小于0.707时不出现。实验:建议用MATLAB 等模拟软件。
用电容电阻等简单器件,即可模拟二阶系统,软件会自动绘制出振荡曲线,机械系统,测得阻尼系数,弹性系数,质量,位移等物理量后,即可搭建电路模拟。
谐振峰值在阻尼比大于0.707时才不会出现。0≤ζ≤0.707时才存在谐振频率,才有谐振峰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