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如何防止触电?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 如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吹风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人了家庭。使用家用电器,除了应该注意安全用电问题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各种家用电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较复杂。一般的家用电器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己独自使用。
2.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3.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
4.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如浴室)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
5.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
6.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
7.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
8.购买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合格产品。
二、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
1、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
1、用电安全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取暖时,屋内要注意开窗透气防止煤气中毒。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3)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4)冬季有霜冻,路面较滑,有时还有大雪、大雾天气。行走要当心,骑车上学要结伴而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严禁乘坐无牌无证等不符合规定的车辆。遇到温差大的天气,要及时适时增减衣服、穿好棉鞋棉袜,戴好手套,防止冻坏身体、冻伤手脚,防止学生感冒。
三、用电安全知识内容简短?
1、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的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
2、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
3、要多注意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插头插座、电线、灯是否有破损、老化的现象,如果有应立即告诉家长进行正确处理。
4、我们中小学生不要私自玩电,特别是当家里没有人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电源都关闭或拔掉。
5、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真接与电源接触。
6、不要用湿的手巾擦电器,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以免触电。
7、取暖器、电炉、电热毯等取暖设备因长期使用,易造成局部发热而起火。购买取暖电器产品时,一定要买经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品质可靠的产品;取暖器不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离开时随手拔掉插头;保护好电器导线,防止出现弯折破损。
8、做到人离开时,先拿掉覆盖物再断电,幼儿不能独自使用电炉取暖。同时,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时间不要过长,多个插头不能插在同一插座上,因为共用一个插座,加起来的功率可能超过插座的负载能力,容易烧坏插座和插头,酿成火灾。
9、不要将电吹风、电暖器之类的用品拿进浴室使用。
10、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11、雷雨天气,千万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以免遭到雷击。12、暴风雨吹落了电线,有人不幸被电击倒了,千万要伸手去拉触电者,正确的方法是用干木棍等绝缘的物品,挑开电线,并告诉大人,通知有关部门。
四、一二年级安全用电儿歌?
列举如下几条用电安全童谣:
1、电插座,别妄动,开关不能乱摆弄;
湿手布,远电器,发现裸线快告急;
不小心,出意外,断开电源动作快;
扑电火,要冷静,水和湿布不能用。
2、电器插座别乱动,开关不能瞎摆弄。
打雷天要闭开关,防止雷击一瞬间。
大白天你别开灯,人离教室要关灯。
小朋友们请注意,安全第一别忘记。
3、
墙上插座常有电,乱捅乱摸很危险,
各种电器都带电,独自在家小心点。
留神别被老虎咬,牢记用电要安全。
4、吃饭之前要洗手,切记莫把生水喝。
过马路,眼要明,斑马线上留意行。
细小物,注意玩,千万别往口中含。
水火电,莫乱玩,安全常识记心间。
遇火灾,119,速离险境求援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