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

鑫锐电气 2023-07-12 14:57 编辑:admin 294阅读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

(1)变极对数调速方法

这种调速方法是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来改变笼式电动机定子极对数达到调速目的。本方法适用于不需要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如金属切削机床、升降机、起重设备、风机、水泵等。其特点为:

①具有较强的机械特性,稳定性良好。

②无转差损耗,效率高。

③接线简单、控制方便、价格低。

④有级调速,级差较大,不能获得平滑调速。

⑤可以与调压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配合使用,获得较高效率的平滑调速特性。

(2)变频调速方法

变频调速是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其同步转速的调速方法。变频调速系统主要设备是提供变频电源的变频器,变频器可分成交流-直流-交流变频器和交流-交流变频器两大类,目前国内大都使用交—直—交变频器。本方法适用于要求精度高、调速性能较好场合。其特点为:

①效率高,调速过程中没有附加损耗。

②应用范围广,可用于笼式异步电动机。

③调速范围大,机械特性强,精度高。

④技术复杂,造价高,维护检修困难。

(3)串级调速方法

串级调速是指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中串入可调节的附加电势来改变电动机的转差,达到调速的目的。大部分转差功率被串入的附加电势所吸收,再利用产生附加的装置,把吸收的转差功率返回电网或转换能量加以利用。根据转差功率吸收利用方式,串级调速可分为电机串级调速、机械串级调速及晶闸管串级调速形式,多采用晶闸管串级调速。本方法适合于在风机、水泵及轧钢机、矿井提升机、挤压机上使用。其特点为:

①可将调速过程中的转差损耗回馈到电网或生产机械上,效率较高。

②装置容量与调速范围成正比,投资省,适用于调速范围在额定转速70%~90%的生产机械上。

③调速装置故障时可以切换至全速运行,避免停产。

④晶闸管串级调速功率因数偏低,谐波影响较大。

二、电动机调速方法有哪三种

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下列三种。

1、变极调速

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1=60f/P  P是定子磁极对数,f是电源频率。

磁极对数越多,电机转速越低。

2、变频调速

从同步转速公式可知,同步转速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低转速越低。

实际当中采用变频器驱动电动机,实现变频调速。

3、改变转差率调速

电动机转速n2=n1*(1-s)s是电动机的转差率

转差率越大,电动机转速越低。

实际上将转子绕组串电阻,改变转差率实现调速。

三、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法

  1、变极对数调速方法: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红方式来改变笼型电动机定子极对数达到调速。

  2、变频调速方法:使用变频器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其同步转速的调速方法。

  3、串级调速方法:串级调速是指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中串入可调节的附加电势来改变电动机的转差,达到调速的目的。

  大部分转差功率被串入的附加电势所吸收,再利用产生附加的装置,把吸收的转差功率返回电网或转换能量加以利用。根据转差功率吸收利用方式,串级调速可分为电机串级调速、机械串级调速及晶闸管串级调速形式,多采用晶闸管串级调速。

  4、绕线式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入附加电阻,使电动机的转差率加大,电动机在较低的转速下运行。串入的电阻越大,电动机的转速越低。此方法设备简单,控制方便,但转差功率以发热的形式消耗在电阻上。属有级调速,机械特性较软。

  5、定子调压调速方法: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时,从而获得不同转速。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最大转矩下降很多,其调速范围较小,使一般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为了扩大调速范围,调压调速应采用转子电阻值大的笼型电动机,如专供调压调速用的力矩电动机,或者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电阻。

四、电动机调速方法有几种

答:他励直流电动机有三种调速方法

1、降低电枢电压调速——

——基速以下调速

2、电枢电路串电阻调速——

3、弱磁调速——基速以上调速

各种调速成方法特点:

1、降低电枢电压调速,电枢回路必须有可调压的直流电源,电枢回路及励磁回路电阻尽可能小,电压降低转速下降,人为特性硬度不变、运行转速稳定,可无级调速。

2、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人为特性是一族过n。的射线,串电阻越大,机械特性越软、转速越不稳定,低速时串电阻大,损耗能量也越多,效率变低。调速范围受负载大小影响,负载大调速范围广,轻载调速范围小。

3、弱磁调速,一般直流电动机,为避免磁路过饱和只能弱磁不能强磁。电枢电压保持额定值,电枢回路串接电阻减至最小,增加励磁回路电阻rf,励磁电流和磁通减小,电动机转速随即升高,机械特性变软。

转速升高时,如负载转矩仍为额定值,则电动机功率将超过额定功率,电动机过载运行、这是不允许的,所以弱磁调速时,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升高,负载转矩相应减小,属恒功率调速。

为避免电动机转子绕组受离心力过大而撤开损坏,弱磁调速时应注意电动机转速不超过允许限度。

五、电动机调速方法及特点

一、变极对数调速方法 :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红方式来改变笼型电动机定子极对数达到调速。

二、变频调速方法 :使用变频器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其同步转速的调速方法。

三、串级调速方法 :串级调速是指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中串入可调节的附加电势来改变电动机的转差,达到调速的目的。

大部分转差功率被串入的附加电势所吸收,再利用产生附加的装置,把吸收的转差功率返回电网或转换能量加以利用。根据转差功率吸收利用方式,串级调速可分为电机串级调速、机械串级调速及晶闸管串级调速形式,多采用晶闸管串级调速。

四、绕线式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方法: 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入附加电阻,使电动机的转差率加大,电动机在较低的转速下运行。串入的电阻越大,电动机的转速越低。此方法设备简单,控制方便,但转差功率以发热的形式消耗在电阻上。属有级调速,机械特性较软。

五、定子调压调速方法 :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时,从而获得不同转速。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最大转矩下降很多,其调速范围较小,使一般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为了扩大调速范围,调压调速应采用转子电阻值大的笼型电动机,如专供调压调速用的力矩电动机,或者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电阻。

六、他励直流电动机调速方法

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接线方法因品牌和型号而异。一般而言,直流电机调速器需要连接电源和直流电机,同时需要进行调速器内部的连接设置。

以下是一般的接线方法:

1.连接电源:将电源线的火线、零线和接地线连接到电机调速器的电源接线柱上。确保电源的电压和电流符合电机调速器的要求。

2.连接直流电机:将直流电机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到电机调速器的直流电机输出接线柱上,确保连接准确无误。

3.设置连接参数:根据电机类型和调速要求,在电机调速器的菜单设置里进行参数调整,包括最大电流、最大电压、起动时间、制动时间等。

4.测试:在连接完成后,进行测试以确保连接和参数设置无误。可以使用短暂的触动启动按钮,并观察电机的运行状态和电流输出的结果。如果正确连接和设置,则电机可以平稳加速和减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调速器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接线之前最好仔细阅读供应商所提供的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七、电动机调速方法优缺点

1.利用变频器改变电源频率调速,调速范围大,稳定性平滑性较好,机械特性较硬。就是加上额定负载转速下降得少。属于无级调速。适用于大部分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

2.改变磁极对数调速,属于有级调速,调速平滑度差,一般用于金属切削机床。3.改变转差率调速。

(1)转子回路串电阻:用于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调速范围小,电阻要消耗功率,电机效率低。一般用于起重机。

(2)改变电源电压调速,调速范围小,转矩随电压降大幅度下降,三相电机一般不用。用于单相电机调速,如风扇。

(3)串级调速,实质就是就是转子引入附加电动势,改变它大小来调速。也只用于绕线电动机,但效率得到提高。

(4)电磁调速。只用于滑差电机。通过改变励磁线圈的电流无极平滑调速,机构简单,但控制功率较小。不宜长期低速运行。

3、耦合器调速:液力耦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一般由泵轮和涡轮组成,它们统称工作轮,放在密封壳体中。壳中充入一定量的工作液体,当泵轮在原动机带动下旋转时,处于其中的液体受叶片推动而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泵轮外环进入涡轮时,就在同一转向上给涡轮叶片以推力,使其带动生产机械运转。液力耦合器的动力转输能力与壳内相对充液量的大小是一致的。

4、变频调速是改变电动机定子电源的频率,从而改变其同步转速的调速方法。变频调速系统主要设备是提供变频电源的变频器,变频器可分成交流-直流-交流变频器和交流-交流变频器两大类,目前国内大都使用交-直-交变频器。

八、单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

主要原因:

1、普通交流电源是三相,对于不需要调速的小型三相异步电机而言,直接合闸就可以启动运行,使用便利。

2、在舰船、尤其潜艇等直流电源所能提供的直流母线电压有限情况下,多相电机(5相、7相、双三相、15相等)能实现低压大容量功能,这是一般三相电机难以实现的。

3、若以形成旋转磁场为目标,两相就可以,如正交的α ,β轴系统。相数越多,冗余度越大,有一相或者几相出现故障时,依然能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电机旋转,故相数冗余带来的纠错能力强,可靠性高,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特殊场合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4、多相电机必须通过多相变频器驱动,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利用部分谐波产生正向稳定的转矩进而提升转矩密度,这是其优点之一。但因为有变频器,在调速要求低的场合非常不便,其运行、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且控制算法复杂。

综上、在一般场合,多相电机的优势和缺点相比较而言其实是拼不过三相电机的,故多相感应电机不可能像三相感应电机那样普遍,更不可能完全替代三相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