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桥架和镀锌桥架的区别?

鑫锐电气 2023-08-07 22:22 编辑:admin 293阅读

一、热镀锌桥架和镀锌桥架的区别?

是制作工艺上的区别。

1、主要是生产工艺不同,热镀锌是在锌锅溶液中通过,电镀锌是通过电极反应得到。2、应用在钢结构上的电镀锌一般防锈效果都不是很好,主要是镀锌量达不到,而且镀锌不均匀,一般两三年就出现生锈现象,质量差的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十几天就生锈了。3、冷镀锌的工艺过程:将钢材表面化学清洗处理后放进电镀液中,电镀液含氧化锌。直流电一极接钢材,一极接放在电镀液中的锌板。通电后锌以分子状态置换到钢材表面。如果加光亮剂钝化,则体现彩云状光亮镀层。4、热镀锌的工艺过程: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 — 铁合金或锌和锌 — 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热镀锌镀层较厚,抗腐蚀能力较强。冷镀锌镀锌层较热镀光亮,但较薄,抗锈蚀能力较弱。

二、防火桥架和热镀锌桥架哪个贵?

防火桥架贵。镀锌电缆桥架一般采用热镀锌板一次压制成型。一般防火电缆桥架是在镀锌电缆桥架的外层涂刷多层防火涂料,但此种工艺并不满足消防要求,无法通过3C检验。如果满足3C检验要求,还需要在镀锌电缆桥架内铺设防火板以加强防火。

三、热镀锌桥架和普通桥架的区别?

热镀锌桥架是采用热镀锌做面柒和防腐,由于镀锌层是良导体,不需要做跨接接地保护线。普通金属桥架是先做防腐底柒,再做面层烤柒。

四、热镀锌桥架如何翻新?

1 )预应力法。在主梁下面安装一套张拉装置,利用拉筋的拉力使主梁产生上拱。这样在主梁下盖板产生压应力,上盖板产生拉应力,这种应力与外载荷造成的应力相反,抵消了部分的工作应力,主梁的受力状况有所改善。所以预应力法有强化主梁和矫正下挠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上拱量容易控制。其缺点是有局限性,对较复杂的桥架变形不易矫正。

(2 )火焰矫正法。火焰矫正法就是对桥架某些部位进行加热,受热部位膨胀,但其受到邻近未加热部位的限制,不能自由膨胀,因此,加热部位就被压缩。冷却后,又产生收缩。加热部位在冷却过程中,拉动周围金属相互靠近,产生收缩力,相当于在主梁中性层下面作用一个偏心力矩,使主梁恢复上拱,达到矫正结构变形的目的。火焰矫正法的灵活性强,可以矫正桥架结构的各种复杂变形。

五、400热镀锌桥架厚度?

热镀锌桥架的厚度必须是基板有1.0以上才能高温浸锌,太薄会软化,弯曲等现象。

热镀锌桥架厚度有:1.0/1.2/1.5/2.0/2.5/3.0mm等等

槽式/托盘式桥架板材最小允许厚度标准:

电缆桥架宽度<300mm时,厚度选择1.2mm,盖板选择1.0mm

300mm≤电缆桥架宽度<500mm时,槽体厚度选择2.0mm,盖板选择1.2mm

500mm≤电缆桥架宽度<800mm时,槽体厚度选择3.0mm,盖板厚度选择1.5mm

普通梯式桥架板材最小允许厚度标准:

150mm<电缆桥架宽度≤300mm时,厚度选择1.2mm,盖板选择1.0mm

300mm<电缆桥架宽度≤500mm时,槽体厚度选择1.5mm,盖板选择1.5mm

500mm≤电缆桥架宽度<800mm~时,槽体厚度选择2.0mm,盖板厚度选择2.0mm

六、热镀锌桥架和冷镀锌桥架哪个贵?

镀锌桥架是用“冷镀锌板”制造而成,而热镀锌桥架是用冷镀锌桥架经过表面处理浸锌一层热镀锌,制造而成。冷镀锌桥架的防腐蚀能力较差,而热镀锌桥架的防腐蚀能力较好。热镀锌桥架比镀锌桥架的寿命要长,无论是硬度还是耐冲击,热镀锌是占绝对优势的。当然热镀锌桥架的成本较高。

七、桥架角度规范?

桥架在安装时应在1.5——3米处进行固定。倾斜度不大于5度,线槽里的线缆应在3——5处进行固定。垂直敷设时应在2——2.5处进行固定。

槽式电缆桥架是一种全封闭型电缆桥架。它最适用于敷设计算机电缆、通信电缆、热电偶电缆及其他高灵敏系统的控制电缆等。它对控制电缆的屏蔽干扰和重腐蚀中环境电缆的防护都有较好的效果。

梯级式、托盘式、槽式电缆桥架各自优缺点:梯级式汇线桥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不防尘、不防干扰。槽式、托盘式汇线桥架具有防尘、防干扰性能。

八、桥架直角规范?

两侧都需要分割角度一致,并应固定牢固。

九、桥架规范做法?

支架安装牢固,桥架调整水平,跨接线每节桥架均需连接,盖板覆盖严实。

十、桥架支撑规范?

(1)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

(2)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3)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

(4)在平行图上绘出桥架的路由,要注明桥架起点、终点、拐弯点、分支点及升降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标高,如能绘

制桥架敷设轴侧图,则对材料统计将更精确。

直线段:注明全长、桥架层数、标高、型号及规格。

拐弯点和分支点:注明所用转弯接板的型号及规格。

升降段:注明标高变化,也可用局部大样图或剖面图表示。

(5)桥架支撑点,如立柱、托臂或非标准支、构架的间距、安装方式、型号规格、标高,可同意在平面上列表说明,也可分段标出用不同的剖面图、单线图或大样图表示。

(6)电缆引下点位置及引下方式,一般而言,大批电缆引下可用垂直弯接板和垂直引上架,少量电缆引下可用导板或引管注明引下方式即可。

(7)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米,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米,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8)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

(9)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 (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10)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米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11)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线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12)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13)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直至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转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