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01年托马斯.杨用波理论解释光的干涉条纹以后,光的波动说终于战胜微粒说被广大物理界所接受。但是,既然是波,就应该有一个载体。水波的载体是水,声波的载体是空气,水波是水的波动,声波是空气的震动。那么光的载体是什么呢?光是什么物质的震动呢?人们想到了亚里士多德的以太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月上世界”充满了轻而透明的以太。于是,人们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以太也能渗入到“月下世界”,以太就是无孔不入的,充满全宇宙。光波就是以太的弹性振动。光波既然是电磁波,以太就应看作电磁场的载体,电磁波就是以太的弹性振动波。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光波在以太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基础考试有没有详细的题数分布啊
高等数学 24题 流体力学 12题
普通物理 12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题
普通化学 12题 电工电子技术 12题
理论力学 13题 工程经济 10题
材料力学 15题
合计120题,每题1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合计60题,每题2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上、下午总计180题,满分为240分。考试时间总计为8小时
求助: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建构理论如何归纳
1、建构主义基本观点:三观(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①知识并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或最终答案,而知识一种解释或假设②知识不能精确概括世界法则,具体问题中需要有针对地再创造③知识不能以实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它的外在形式在学习中由个体的经验背景重新建构起来,形成内化的“思维中的具体”(2)学习观①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②外部信息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的互相作用形成的(奥苏伯尔其实真的很建构——MJ注)③经验背景的差异导致学生理解的差异,因此沟通与合作在学习中很重要(3)教学观①不能无视背景经验,而要以其为基础和起点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②应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在社会文化参与下内化相关知识③知识不能脱离情景抽象存在,人们应把学习与情景化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2、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个体建构主义所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是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的(如知识理解、思维技能)或者情感方面的(如信念态度、自我概念)素质的,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这种取向的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原来的认知学习理论(如布鲁纳、奥苏贝尔的理论)有更大的连续性。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旧知识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1)生成性学习(2)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知识深化(3)探究性学习3、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学习不简单是个人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动。探究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是对某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1)理论内化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内化的结果活动理论——文化的内化是通过学习者参与某种社会性活动而实现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合作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和独资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之间的差距(2)应用部分①支架性教学②认知学徒制③情景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