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接地装置(建筑物接地装置由什么组成)

鑫锐电气 2023-01-18 15:02 编辑:admin 287阅读

1. 建筑物接地装置由什么组成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

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

作用:通过接地装置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还起另一作用,即通过接地装置将电气装置内诸等电位联结线互相连通,从而实现一建筑物内大件导电部分间的总等电位联结。

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板)、接地母线(户内、户外)、接地引下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组成。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接地装置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分为:人工接地极和自然接地极。

扩展资料:

接地装置的分类: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

1、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2、防雷接地: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例如避雷针(线)(现称接闪杆、线、带)、避雷器的接地,目的是使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以利于降低雷过电压,故又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3、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4、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也称为电子系统接地。

2. 建筑物接地包括

这个都是按照标准的:防雷规范要求在超过三十米以上,必需每隔一层作接地处理。

高层住宅外墙防雷窗接地是防止高层的建筑受到侧击雷而影响到建筑及人员的安全。

接地是要求外露的金属作安全的接地。

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3. 什么是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组成?

接地系统是用来保护人身及电力、电子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接地导体将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实现保护。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其接地系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质量,而接地网是由接地极与接地扁铁相互连接而构成,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由于接地极是圆形结构,而扁铁是片形结构,这就造成在焊接过程接触面少,而焊接不牢固,综上所述,增加接地极与接地扁铁之间的接触面积是增加接地系统安全的基础保证,为此就出现了接地极补偿器,如中国专利CN204905637U公开了接地极补偿器,其结构包括固定底座、支架、千斤顶、压板、顶板和圆管,所述的支架包括四个,分别设置在固定底座的四个角上,所述的固定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千斤顶,千斤顶的上部固定有顶板,顶板的上部设置有圆管,所述的圆管的轴线与千斤顶的中心线垂直设置,所述的圆管的上部设置有压板,压板包括左压板本体和右压板本体,所述的左压板本体和右压板本体沿圆管轴线对称设置在圆管的左侧上部和右侧上部,且左压板本体与左侧的支架相固定,右压板本体与右侧的支架相固定。

由于左压板本体和右压板本体的结构较为的复杂,并且由千斤顶与压板组成的下压机构无论在使用还是携带的时候都很不方便,使用的效果不好。

4. 建筑物接地装置由什么组成的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高者可以暗敷设,但截面积应加大一级。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等)可用作引下线,但所有金属构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并且连接可靠。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上1.7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竹管、角钢或钢管保护。采用角钢或钢管保护时,应与引下线连接起来,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5. 接地装置的构成包括哪些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 1、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

一是防雷,防止雷击造成的损害;

二是静电接地,防止静电造成的损害。随着储罐阴极保护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保护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防雷接地规范与阴极保护规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结构、线路杆塔等危害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3、工作接地是指电力系统的一点(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通过消弧线圈、电阻等与接地金属直接连接,如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等。

4、屏蔽接地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危害的有效措施,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

6. 3、 该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如何做?

基础防雷接地做法主要有:1、防雷接地的焊接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规定。2、防雷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的距离应大于10m。3、避雷针的设置规律一般是:最高点与突出点,如屋脊、檐角。

        1、防雷接地的焊接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国家规定。如使用圆钢,那么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圆钢直径的6倍。

        2、使用扁钢,就要将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3、在接地装置的建构中,需要利用建筑物基础圈梁内(外围)对角的二根主钢筋焊接成环网(主筋小于12的须采用4根主筋),引下线与环网焊成一体。

        4、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敲净后,做防腐处理。

        5、基础接地工程完工后,在各接地极引出线处作接地电阻测试,要求接地电阻R必须<1欧姆

        6、防雷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与其他接地在接地体上的接地点的距离应大于10m。 7、避雷针的设置规律一般是:最高点与突出点,如屋脊、檐角、平屋面女儿墙角。

7. 建筑物接地装置由什么组成图片

1.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有两点:

(1)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

(2)接地极一般不能少于二根。

2.接地装置的种类有两种:

(1)自然接地在可以达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的前提下,为节省材料、减少工作量,可优先考虑自然接地。自然接地是把地下的给水、排水或其他金属管道(不包含可燃液体,可燃、可爆气体的金属管道和包有绝缘物质的金属管道)、有金属外皮的电缆,金属井管,建筑物金属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等作为自然接地体。

(2)人工接地 一般用钢材作接地极,长度大于2.2米,挖好1米深的坑后,竖直打入坑底,埋入深度不小于2米(距地面3米)。在土壤电阻率较高或埋入深度不够的情况下,应在接地极周围放置长效降阻剂。接地线一般用裸导线(包括扁钢、圆钢),或绝缘导线(铜或铝芯),建议不用铝芯线。连接接地线时,所用的导线不能有断痕,不能有接头,以防机械强度减小,电阻增大。接地线地下部分禁用铝导线。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或压接等可靠的连接方式。

8. 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与建筑物

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1)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其尺寸和防腐蚀要求与避雷网、避雷带相同。用钢绞线作引下线,其截面积不得小于25mm2。用有色金属导线做引下线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铜导线。   (2)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敷设,并应避免弯曲,经最短途径接地。   (3)采用多条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接地电阻和检查引下线、接地线的连接情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高约1.8m处设断接卡。   (4)采用多条引下线时,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至少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分别不得大于12m和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超过25m或高度超过40m时,也应有两条引下线,其间距离不得大于25m。   (5)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地面以下0.3m至地面以上1.7m的一段引下线应加竹管、角钢或钢管保护。采用角钢或钢管保护时,应与引下线连接起来,以减小通过雷电流时的电抗。   (6)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应予以更换。   (7)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者人行道边沿不易小于3米。

9. 建筑物基础接地装置安装包括

包括接地极与接地线两部分

接地极一般多用钢管、钢筋、角铁之类金属制成;接地线为接地极与电气设备外壳的连接线。 

1.接地极:如用钢管,其直径一般为20~50mm;钢筋的直径为10~12mm;角铁为20×20×3或者50×50×5mm规格。长度约2.5~3m左右。垂直埋入地下。 2.接地线:裸铜线、铝线、钢线都可作为接地线,铝线易断最好不用。铜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线截面不小于6mm

2。接地线与接地极最好采用焊接方法连接。与设备相接时需用螺栓拧紧固牢。 为了使接地装置发挥作用,关键是接地电阻Rd要小,一般要求保证接地电阻Rd不大于10欧。有时遇到土壤地下水位等因数的影响,往往接地电阻太大保证不了要求的数值。因此可适当增加地极根数(地极间距离不小于2.5m),土壤可埋些粘土,适当加食盐和木炭等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