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屋顶(避雷针)

鑫锐电气 2023-01-22 14:56 编辑:admin 266阅读

1. 避雷针

网络上"雷"知道了吧~避雷针就是指做好准备预防被雷到的意思……

2.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

一般都认为发明避雷针的人是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和富兰克林。其实,最早认识避雷术的还是在我国。公元1688年,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列·戴马甘兰在游历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新事》的书,书中写道:“……,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候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从这里看来,我国对避雷针的应用,比富兰克林作的雷电实验要早两个世纪以上。

  我国科学家经过科学论证,证实远在三国和南北朝时代的建筑物就有了“避雷室”装置。有关专家还认为:现在的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了使厅堂有人的地方避开雷击,消除电学上称为“跨步电压”的危险而设计的。 (来源于1990年6月11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曾冒华)

3. 避雷针的正确安装方法

1.明装避雷带(网)安装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平屋顶)等处 。

(1)避雷带在屋面混凝土支座上的安装

避雷带(网)的支座可以在建筑物屋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现场浇制,也可以预制再砌牢或与屋面防水层进行固定。

( 2)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

沿女儿墙安装时,应使用支架固定;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

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 100mmx 100mm的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 25-0. 5m。

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1. 5m,垂直间距为1. 5-2m,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

避雷带(网)在建筑物天沟上安装使用支架固定时,应随土建施工先设置好预埋件,支架与预埋件进行焊接固定 。

(3)避雷带在屋脊或檐口支座、支架上安装

使用混凝土支座或支架固定。

现场浇制支座,先将脊瓦敲去一角,使支座与脊瓦内的砂浆连成一体;

支架固定时,需用电钻将脊瓦钻孔,再将支架插入孔内,用水泥砂浆填塞牢固。

支座和支架,水平间距为1-1. 5m,转弯处为0. 25m-0. 5m。

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网)的交接处,应弯曲成弧形再与避雷带(网)并齐进行搭接焊接。

不同平面的避雷带(网)应至少有两处互相连接,连接应采用焊接。

建筑物屋顶上的突出金属物体,如旗杆、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电视天线杆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

避雷带(网)沿坡形屋面敷设时,应与屋面平行布置

避雷带(网)在转角处应随建筑造型弯曲,一般不宜小于90度,弯曲半径不宜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或扁钢宽度的6倍,绝对不能弯成直角。

(5)避雷带通过伸缩沉降缝的做法

应将避雷带向侧面弯成半径为100mm的弧形,且支持卡子中心距建筑物边缘距离减至400mm,可以将避雷带向下部弯曲。

安装好的避雷带(网)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值不宜大于3%。全长不宜超过10mm。

4. 避雷针图片大全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5. 避雷针是怎样避雷的

建筑物和种种重要设施的行之有效的避雷措施——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他用科学实验证明了闪电就是静电高压放电,之后避雷针防雷的技术也就

有了科学的基础。

200年来人们的长期实践,进一步证明了避雷针是可靠的。  

在世界各地,处处可见避雷针的踪迹。楼层、厂房、烟囱、火箭航天器发射塔、卫星天线等的顶部高高地耸立着一根,甚至几根金属杆,那就是避雷针。  我国古建筑物中的宝塔,有些用铁链从塔顶引下,末端埋入水井中,这样的宝塔很少被雷击毁。中世纪,欧洲许多教堂的尖顶由于高耸于云端,常

常是雷击的目标。但也有个别的高大建筑却能幸存下来。如有一座大教堂,以镀金的金属覆盖了教堂的圆顶,圆顶四周又竖起了一些尖头长铁棒。金属圆顶通过泄水

有人认为,避雷针在雷雨云的感应下产生尖端放电,能中和掉雷雨云中所带的电荷,从而避免发生雷击。也有人认为,避雷针是吸引闪电电流,并把它导入地下。我们必须弄清楚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才能设计避雷针,有效地避免雷击。  

实验测量表明,避雷针在雷雨云的电场作用下所释放的电量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避雷针的尖端放电电流一般只有几个微安,而一次中等的雷

击能释放大约25~30库仓的电量。这相当于几千根避雷针在几十分钟内放电的总电量。  富兰克林指出,避雷针在雷暴期间的放电电流太小了,它的作用是把闪电引向自身,并沿着它流入大地,不让闪电电流窜到建筑物的各部分去。  避雷装置一般地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避雷针只是接闪器的一种形式,是吸引闪电电流的金属导体,然后通过引下线把闪电电流

引到接地体上。接地体是埋设在地下的导体,它可把闪电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避雷针对于保护建筑物是很有益的,从安全角度看,最好对所有建筑物都进行防雷。高大的建筑物较易受雷击,然而,据国外一份资料统计,低矮

民房受雷击的事例还是不少的,美国每年平均有2000多户民房遭雷击。为此,对一般居民来说普及有关防雷的知识还是很必要的。  安装避雷装置,要遵守下列主要原则。避雷针必须高于一切被它保护的建筑物。装置的各部分连接要牢靠,应采用电焊或气焊,不许采用绑接和锡

焊。如果避雷装置接地下不好或安装不合规格,那么被它吸引的闪电电流就可能流窜到建筑物的其它部分,从而造成破坏。现代建筑就采用一种新的既经济又安全的

防雷设施,称之为"暗装笼式避雷网"

。把建筑物中的金属结构沿钢筋连成一整体,构成一个大型金属网笼。这种笼式避雷网既起屏蔽作用,又充当引下线,是一种

更加经济、美观的安全的防雷方式。你到大街上转一转,可看到很多新楼的屋顶上不再有高耸的金属杆和引下线了,那就是因为它们已用上笼式避雷网了。屋顶的各

种金属物都用导体连到笼式避雷网上。在屋顶四周还应布设一条金属带,称避雷带,把它与避雷网接上。  安装了避雷装置的建筑物是否就万无一失不遭雷击了呢?那不一定。有些高大建筑物虽安装了避雷装置,但因接地线断裂等原因而"有形无用"了。可见要确保避雷装置发挥效能,不但要正确设计、正确安装,还要经常保养,使它经常处于良好状态,这样一般就可免受雷害了。这里我们对读者提出一个忠告:一定要重视科学,不要轻视避雷技术各种环节的科学原理。更不可自以为是地自行安装避雷针,那是危险的,弄不好,反而会"引雷入室"

,反倒遭了雷击灾

祸,这种事例不少。科学是马虎不得的,对雷电不能存侥幸心里。黄岛特大火灾就是一具惨痛教训。

6.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是1.5倍

避雷针装置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高耸的接闪器比被保护设施更接近雷云。

在雷云对地面放电前,接闪器在雷云电场的影响下,上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异性电荷,它们的电场强度超过附近被保护设施与雷云之间的场强。

放电时。接闪器承受直接雷击,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接地体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设施免受直接雷击。

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是高度的1.5倍,保护角为45度。

7. 避雷针是由富兰克林发明的

富兰克林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富兰克林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

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共济会会员,大陆会议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

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8. 避雷针原理

避雷针的原理: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避雷针:

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

避雷针由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3部分组成。接闪器通常采用直径为 15~20mm、长度为1~2m的圆钢或钢管,固定于支柱上端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当雷云对地放电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由于避雷针尖端突出地面并有良好接地,在针尖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聚积相反极性的电荷,引导放电向避雷针方向发展,最终击中避雷针,把雷击能量有效地引入大地。